跳至內容

評論| Bittermelon:巴拿馬文件,對香港產業與商譽的衝擊

事件發生以來,香港政府好像沒事人一般,仍未見有官員出來捍衛香港聲譽。莫非巴拿馬文件已成為香港的敏感詞?

Bittermelon:巴拿馬文件,對香港產業與商譽的衝擊
雨後的香港中環。

「巴拿馬文件洩密」以來,引起的波瀾實在不少。冰島總理貢勞格松(Sigmundur David Gunnlaugsson)被迫下台,成為首位受影響的政治人物。上任不久的國際足協主席恩芬天奴(Gianni Infantino),亦被文件披露他任職歐洲足協期間,涉嫌炒賣賽事轉播權,令飽受貪污醜聞困擾的國際足協雪上加霜。還有俄羅斯、中國和英國等地領導人和其他政商名人,影響之廣實在難以想像。

有趣的是,事件造成的衝擊並非一次性。洩露文件的數量非常龐大,達1150萬份,若以記憶容量計是2.6TB,遠遠超過以往所有洩密事件。據報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仍在研究該批文件,可以預料事件將繼續發酵,隨時再有政商名人遭「爆料」。

於跨國銀行而言,事件可謂另一場惡夢:滙豐銀行被指協助富商及有政治聯繫的客戶成立離岸公司,據報超過2300間,約佔巴拿馬文件總數的15%。近年滙豐屢遭歐美監管當局調查和處罰,投資者早已成為驚弓之鳥。是次文件曝光,市場憂慮將引起新一輪調查,當天股價因而受壓,以收市價計下跌了2.5%。其他銀行如瑞信和瑞銀也面對相同指控,據報兩間銀行各自協助近1100間離岸公司註冊,受消息拖累,股價分別下跌4.4%和3.5%。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