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羅鈞禧:粉紅浪潮、美國政治與奧巴馬的古巴行

其實若不是杜林普在共和黨內領先,奧巴馬還不一定有政治資本,進行這個歷史性訪問。

羅鈞禧:粉紅浪潮、美國政治與奧巴馬的古巴行
1959年1月4日,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

我對古巴算是有特別的情懷。我在哈佛大學的論文導師叫Carmen Reinhart,她在古巴夏灣拿出生,10歲時隨父母移居到美國,在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長大。那時候,古巴導彈危機結束不久,古巴和美國的關係陷入了冰點。她可以帶離古巴的,就只有三套衣服。現在大概已是世上最著名女性經濟學家的她,每次提起古巴,總有一點不堪回首的味道。

時間回到1959年4月,古巴革命家菲德爾・卡斯特羅(Fidel Castro,台譯菲德爾・卡斯楚)第一次踏足美國,行程的最後一站正是哈佛大學。當時,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革命(Cuban Revolution)剛成功推翻親美的巴蒂斯塔(Fulgencio Batista)獨裁政權,成立了美洲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

但卡斯特羅的反美和反帝國主義主張,並沒有使美國人冷待這位訪客;相反,他的革命思想和個人魅力,使他在哈佛受到學生們英雄式的歡迎。因為沒有課室能夠容納數以千計想聽他演講的人,哈佛破例讓他在學校大球場演講。根據報紙報導,在90分鐘演講裏,聽眾們多次報以「雷鳴」(thunderous) 的掌聲。那時候的卡斯特羅,才不過32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