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台灣土改:歷史的嘲諷與偶然

從荷蘭殖民、日治到國民黨統治時期,台灣的農村問題有其特殊的歷史脈絡。

台灣土改:歷史的嘲諷與偶然
圖為一輛飛機在台中的田上飛過。

【編者按】鍾永豐,集詩人、詞作家、NGO行動者等於一身的台灣客家人,和搭檔林生祥合作多年,創作了大量農業和農村題材的民謠歌曲,成為近十年來推動台灣農村小區重建的一支重要文藝力量。他本人也憑借《臨暗》和《種樹》,兩度獲封台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生祥樂隊今年即將推出新專輯《圍庄》,聚焦石化企業對台灣農村的圍困。對農村問題的持續深入研究,讓鍾永豐的文字不僅在情感上擊中人心,更能觸及核心困境。2015年12月,他的文集《我等就來唱山歌》在大陸出版。這裏節選了其中一篇<從農民運動到社造運動>的部分內容,關於台灣現代農業政策、農民運動的脈絡。

《我等就來唱山歌》

出版時間: 2015年12月
出版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作者: 鍾永豐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