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陳七:爭奪古巴

作為古巴,美元人民幣也好,甚至日圓盧布都要,用來錢起是沒有記認,多多益善。

陳七:爭奪古巴
2016年 3月20日, 美國總統奧巴馬冒雨參觀古巴哈瓦那古城。

美國總統奧巴馬(台譯歐巴馬)訪問古巴,是90年來第一位美國在任總統,訪問這個中美洲國家。此次,美國採取主動,古巴只是被動反應,意義重大。美古之間談判建交,總統到訪,美國始終領前一步。

奧巴馬下台在即,訪問古巴,結束美古半世紀恩怨情仇,奧巴馬可以名留青史,成為他八年任期內的主要外交遺產。然則,如果說奧氏只是為了自己而與古巴破冰,似乎以偏概全;觀乎美國近年在地緣政治的動作及言辭,奧巴馬此舉不單是為了自己,而是從美國地緣戰略出發,清掃後院,不讓別國楔入。

美國與古巴仇恨源遠流長,最為人記得是1962年導彈危機,更早的是美國對卡斯特羅(台譯卡斯楚)1959年上台後的不滿。不過,究其言之,都是因為卡斯特羅政權是美國不喜的共產主義政府。美國19世紀實行「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把美洲視為後院,一見不順心者即除之而後快。卡斯特羅上台,美國如芒在背,想法設法要拔除這顆眼中釘,除了意識型態各有歧異,更重要的是古巴與美國南方只距145公里,中程導彈便可以覆蓋大半美國。美國當年發現古巴有蘇聯導彈後反應強烈,不惜以核戰威脅蘇聯,派出軍艦戰機在加勒比海封銷古巴海運,又通過總統甘迺迪弟弟羅拔甘迺迪與蘇聯駐美大使密談。最後蘇聯讓步,世界免於核戰巨禍,蘇聯領袖赫魯曉夫卻因為「對美軟弱」而下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