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蔡玉萍:梁天琦的「誰是香港人」論

身份政治的盲點是,為了團結眾人,常常不得不把社群內在的分歧噤聲及壓制,並把異己清除。身份政治亦常常把群體浪漫化,美化了。

蔡玉萍:梁天琦的「誰是香港人」論
2016年2月28日,香港, 參與新界東立會議席補選的本土民主前線候選人梁天琦在調景嶺選舉中心內向支持者喊口號。

語言的意義從來不能與論述的背境切割。最近梁天琦的大陸出生背景,成為了傳媒的討論對象,他針對誰是香港人的說法備受批評,因為本土派一貫反移民的政治取向,因為「本土民主前線」(簡稱本民前)在未發現梁天琦出生地前,針對的從來不是移民的文化融入問題,而是恐懼社會資源被移民分薄。

2015年10月,本民前陳述其反大陸移民的原因是:「香港土地有限,資源有限……輸入新移民……原本屬於我們香港人的東西,甚至香港這片土地都會落進新移民的口袋。」但在最近《端傳媒》的一篇訪問中,梁天琦大談他對誰可以成為香港人、誰是香港人的看法,指出「新移民不一定就是他者,如果一個新移民來了香港,主動學習廣東話,認同香港的文化和核心價值觀,那他/她也可以是我者」。

梁的「文化擁抱論」聽起來好像很合理,但其實大有問題。梁在本民前一貫反移民的前提下說出這一番話,彷彿在說「本民前之所以反移民,是因為現在的移民都不主動學習廣東話,也不認同香港的文化及核心價值,因此本民前才反他們」。這個假設毫無事實根據。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