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邵家臻:小販作為他者──被忽略的自我表述

後殖民理論大師Gayatri Spivak在1988年的一篇學術文章中,問了個普通,後來成為經典的問題:「底層能夠發聲嗎?」(Can the subaltern speak?)

邵家臻:小販作為他者──被忽略的自我表述
在旺角朗豪坊外出售小食的小販。

自從香港有了法例規定,流動小販和攤檔小販要領有許可牌照,否則禁止擺賣之後,「小販」算是香港社會的weakest link了。但,偏偏因為這weakest link,叫香港社會「騷亂」起來。

大家以為可以湊湊熱鬧,沾一點新年氣氛,奈何在最為人熟悉的「桂林夜市」,遇到最多的,不是拉布腸粉丶魚肉翅之類的地道小食,卻是人山人海,如臨大敵的小販管理隊(其實叫「小販懺滅隊」更爲準確):結果掃蕩行動惹來路人不滿,「小麗民主教室」的劉小麗更選擇「公民抗命」,在桂林街替「腸粉大王」開爐叫賣。她旋即被捕,被控無牌擺賣、阻街和因銷售食物用途加熱3項罪名。事件引發近百人到警署聲援。獲釋後,小麗老師一面以「具博士學歷而被捕的小販」來幽政府一默,一面呼籲「一齊到旺角篤魚蛋,一齊捍衛小販」。可是,一切不似預期,撐小販演變成充滿血和火的騷亂。弔詭的是,騷亂中的小販繼續失語,繼續成為weakest link,繼續是一塊乏人問津沉默的大地。

後殖民理論大師Gayatri Spivak在1988年的一篇學術文章中,問了個普通,後來成為經典的問題:「底層能夠發聲嗎?」(Can the subaltern speak?)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