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年輕人不是不看新聞,而是沒有他們喜歡看的新聞」,曾經在短短一年內,密集創辦了《藍鯨》、《秋刀魚》、《藍寶石》三本雜誌的許哲寧,一語道破如今台灣新聞媒體與年輕世代的遙遠距離。或許是因為初生之犢不畏虎,1991年出生的他,決定身體力行,創辦報紙開本的主題式雜誌《藍寶石》,企圖反轉這種刻板印象;更選在2016年台灣總統大選前夕,推出「塊逃!是鬼島」創刊主題,用年輕人的觀點,報導年輕人關注的新聞議題。
《藍寶石》發聲基地在高雄,再結合台灣其他各鄉鎮議題,編撰成一本「關注地方比中央多」的新聞雜誌。許哲寧說,「年輕人對新聞還是有所期待,只是必須貼近自己生活。」因此相異於主流媒體的用字遣詞,《藍寶石》以貼近年輕世代語彙討論議題,更以世代觀點分享新聞,採用大量分析圖表,例如〈鬼島逃生排行榜〉單元中以2014年台灣各縣市遷入、遷出人口比例,分析島內青年面對生存困境無所遁逃,只好選擇在島內移居到自己舒服的地方,成了「後寶島世代的生存之道」。
或者如〈臺灣製造〉單元特別標示全台牧場直接出產的牛乳,以對抗食安風暴帶來的不確定;〈鬼島世代特輯〉則分析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層面,當代年輕人所面對的困境,裏頭的短評如「吃了30年的黑心食品」、「歡迎光臨,租屋時代」、「沒有誤點就不是臺鐵」等,用字遣詞既犀利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