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周永康:《午睡》──被殖民地時間浪潮吞噬的香港記憶

如何理解自己與他人?又如何理解70年代?如何理解時間與過往的歷史?這是香港至今從未解開的結,但劇中卻提出了不少解難的線索。

周永康:《午睡》──被殖民地時間浪潮吞噬的香港記憶
老人在旺角鬧市中午睡。

編按:由陳炳釗編導的《午睡》,故事主角是兩兄弟──昊與曦,他們一同經歷過70年代香港學運的火紅年代後分道揚鑣,兄長轉身闖進電影圈中打拼奮鬥,弟弟則自我放逐,寧願沉睡拒絕浮華。兩人在「繁華璀璨」的80年代重聚,因價值觀的差異產生矛盾衝突,在記憶和展望中角力。

老人在旺角鬧市中午睡。攝:曾憲宗/端傳媒
老人在旺角鬧市中午睡。
都說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然而,那無法被奪走的,是一代人的未竟歌吟,以及那些年午後微汗的清醒夢。

《午睡》場刊

《午睡》場刊



《午睡》中的人,在時間中迷失,記不起1970年代,迷失在80年代。還未來得及整理自己的思緒與過去,又已經被《中英聯合聲明》的時代浪潮捲了進去。眾人都在一種氣場籠罩下生活。在劇中殖民地大屋這個空間,外國回流香港的創作人Jacob嗅到令其不安的氣味:「這裏有一種很強的氣場──Colonialism。」陳炳釗的80年代,是一個混沌的歲月。眾人都有一個解不了的結:如何理解自己與他人?又如何理解70年代?如何理解時間與過往的歷史?這是香港至今從未解開的結,但劇中卻提出了不少解難的線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