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姚松炎:施政報告土地內容剖析

施政報告土地政策令人震驚,工廈、農地政策全面優惠地主,捨易取難,捨善行惡,香港步入「官商合作」公開化的新年代。

姚松炎:施政報告土地內容剖析
圖為香港沙田的公共房屋。

2016年香港施政報告出台,土地政策令人震驚,全面賣大包,明益地產商(明顯優待地產商地),步入「官商合作」公開化的新年代。

其中以工廈活化免補地價改劃用途為例,施政報告提到已合共批出105宗土地契約修訂及特別豁免書申請,節合約為124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工廈轉商廈,平均每平方米樓面面積售價由港幣78,390元上升為130,510元(註1),地價升值近倍,若地價全部豁免,即合共豁免了約值646億元地價。免補地價,利潤全歸地主,真接送贈利益,開啟官商合營新紀元。

過去十二年,大家一直見到工廈售價愈炒愈高,升幅比其他房產價格有過之而無不及,完全脫離工廈市場的基本因素。工廈價格指數從2003年10月的71.9,大幅颷升939%至2015年9月的747.0,差不多升了十倍!同期住宅價格只升了383%,升幅不足工廈升幅的一半(註2)。市場似早有消息,投資者預知政府會放寬改劃申請,並減收地價,十多年前便有專業學會要求政府八折收取補地價,當時未能通過;最近又大費周章推動補地價仲裁機制,企圖繞過地政總署估價師的專業決定,減收地價,我亦曾撰文討論。似乎這種直接免收地價安排已經成為新常態,可謂一步到位,終生受惠。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