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看看巴黎,想想藍綠,我們要什麼樣的社會住宅?

當巴黎把提供法定比例的社會住宅,視為一場平等、尊嚴和所有城市權的戰鬥時,台灣各黨總統候選人捍衛居住正義的決心,每個選民都在睜大眼睛檢視着。

看看巴黎,想想藍綠,我們要什麼樣的社會住宅?
巴黎市政府興建社會性住房在內的居民小區有:17區的Batignolles小區,13區的Paris Rive Gauche 小區,18區和19區的Paris Nord Est 小區。圖為17區的Batignolles小區。

馬蒂斯太太的家,是鄰近公園的一幢獨棟兩層小洋樓。房子有個小小的後院,圍牆邊繞着紫色小花,牆角則有幾株天竺葵;前院有一片草坪,草坪上擺着白雪公主與七矮人的雕塑,配着法國的藍天白雲,明亮而歡愉。

那一區大多是兩層或四層的獨棟洋樓,許多人家種了櫻桃樹。馬蒂斯夫婦在那住了40年,雖然兩人收入只比基本薪資高一些,但法國巴黎的社會住宅政策,讓他們的花園洋房租金僅有市價的20%左右。住進這棟社會住宅後,他們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每年夏天甚至有餘裕到布列塔尼(Bretagne)或鄰近國家的海邊度假。

巴黎不出售,為了把人才留下

和丈夫一起住在巴黎的台灣作家羅惠珍,20年前也搬進了巴黎近郊的社會住宅。和馬蒂斯夫婦的房型不同,羅惠珍的社會住宅是6層樓公寓,共有11戶。她對門的鄰居是個單親媽媽,過去曾是公寓管理員;幾年前一戶印度家庭也曾搬進公寓裏,隨着丈夫工作的印刷廠搬遷,這家人才搬出這處社會住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