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清單,因為我們不想死。」在《無限的清單》( The Infinity of Lists)裏,意大利作家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這樣說。可我們終將一死。因此在艾可看來,有限的我們,能夠通過擬定各種清單,從而「嚮往我們無法擁有的東西」,而這正展現了「一種不安的快感」。
這份有關2016年的藝術清單大概就是這種「不安的快感」的產物。千禧年後,全球、特別是亞洲當代藝術高速發展,新的博物館、美術館、博覽會、藝術活動層出不窮,全球藝術界間的聯繫也正變得前所未有的緊密,以至去年起,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就選擇提前在3月舉辦,以讓疲於奔命的藝術界能稍稍喘息。
要照顧到2016年藝術界的方方面面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很快就會注意到,這份清單充滿「偏見」,比如我們更關注與當下發生聯結的主題,比如互聯網、後工業城市、移民,而幾乎沒有推薦任何有關20世紀前的藝術家展覽,雖然2月初,荷蘭就有為紀念 Jheronimus Bosch 逝世500週年的大型展覽,這位風格奇特的文藝復興大師,被視為20世紀超現實主義的啟發者之一;比如我們關注的地域多在英美及亞洲地區,雖然這可以辯解說,英美世界依然在藝術圈佔據強勢地位,你可以儘量依照自己的口味再補充各類小型及另類的展覽,但要了解藝術圈大致風向,這些大活動不容錯過,而亞洲地區在地利上更靠近我們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