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分化,退保是最惹火的經濟話題,引起過多少場罵戰,不輸任何敏感的政治事件。分化,是因為退保要花政府錢,而據說花錢就要加稅,事關個人利益,焉能不大聲疾呼?再加上「世代之爭」,年輕一代不滿戰後一代過去機會處處今天位高權重,阻下一代上位,據說退保用下代的錢供養上一代,豈不是劫貧濟富?
政府樂見退保討論愈吵愈亂
諮詢文件比較「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兩個方案。前者65歲以上長者一律有份,後者加上收入和資產限制,要求比長者生活津貼嚴格但比綜援寬鬆。文件計出兩個差天共地的數字,「不論貧富」方案50年內要為政府帶來兩萬多億的額外開支,但「有經濟需要」方案額外開支大約只有十分之一。相差巨大,文件更詳列兩個方案下的加稅計劃,尤以「不論貧富」下的加稅幅度嚇人。數字以外,膽大的政府官員再帶頭分化社會:一句「要年輕人交稅公義嗎」,擊中多少人的要害,為討論火上加油。從天下大亂到天下大治,政府樂見社會為退保吵得狠,也樂見討論離題萬丈。有所謂學者方案,堅持三方供款,繁瑣之餘政治現實下也絕不可行,根本不在諮詢考慮之內。奈何退保討論從來混亂,內容複雜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支持和反對什麼,於是不少時間給浪費在爭拗這個無關宏旨的學者方案上。
這正合政府之意。吵得愈狠,代表市民意見愈分歧,亦即退保愈不適合推行,只宜在現有長者福利制度上修修補補,諮詢的歷史任務完結,政府繼續穩佔其萬億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