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深圳塌泥揭建築廢料堆填危機 香港經驗值得借鑑

防止危機發生的有效機制在於完善日常規管體制,香港在處理建築廢物上有成熟經驗可供內地參考;意外警示香港政府加大監管力度,遏止非法傾倒廢料的行為。

深圳塌泥揭建築廢料堆填危機 香港經驗值得借鑑
2015年12月21日,深圳,光明新區泥石流事故翌日,大批消防員在災場繼續進行搜救。攝:端傳媒攝影部

深圳滑坡事件已造成91人失聯,33建築物被毀,其中包括廠房14棟,辦公樓2棟,飯堂1間,宿舍樓3棟,其他低矮建築物13間。滑坡地點在深圳市光明新區鳳凰社區恆泰裕工業園,滑坡覆蓋面積38萬平方米,幾乎將整個工業園吞埋。光明新區設立於2007年,位於深圳市西北部,毗鄰寶安國際機場,北近東莞,是深圳市第一功能新區。滑坡發生曾經為老採石場,現為淤泥渣土收納場。

據悉事件並非山體滑坡,原有自然山體並未滑落,踏滑體主要為人工堆土。發生滑坡的收納場主要堆積近兩年來附近的施工渣土和建築垃圾。事發之時,堆土高達100米。由於堆積量大、滑坡位置高,渣土沖下山的勢能較大,造成的破壞程度也較高。這對政府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形成嚴峻考驗。目前為止,各級政府反應及時,啟動了較為周全的救援機制。

危機處理背後,滑坡事件的產生原因與預防機制,應成為未來最大程度避免類似事件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雨並不大,建築渣土為何會出現高位滑坡?雖然具體原因仍有待調查,但至少可以推斷,建築廢物堆填沒有得到妥善處理,以致危險隨渣土高度逐漸增加而增加。這方面,香港在處理建築廢物上有成熟經驗可供內地參考。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