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袁兆昌:節目監製是否欠崔健一個道歉

某才子抽水擦邊球的舉動,不值得崔健朋友來回應;我們要問的是,主張用流行曲來麻醉人民、在制度裏掌握剪接權杖的人:節目監製,是否欠崔健一個道歉。

袁兆昌:節目監製是否欠崔健一個道歉
圖為前年11月13日,意大利羅馬電影節,崔健出席其執導電影《藍色骨頭》宣傳。

我成長於八九十年代,在我對音樂有記憶的那個童年,聽着林子祥長大,家父當年的貨van車頭擺放的卡式帶,就是林子祥《活色生香》。那時,我當然不知道林子祥那個階段的流行曲原來都有改編自外國民謠與舞曲,只會在他歌中敲打出來的每個粵音,找到跳跳唱唱的樂趣。直到四大天王與浪子王傑生產花生:王說四大天王這稱號是來自佛家(哦),要尊重,不應挪用。其時我身為張學友歌迷會會員,在單腔走天涯的王傑與在傳說中擁有雙聲帶的張學友之間,當然站在張學友的一邊。小學升中,這些花生還是長派長有,夾雜惡搞明星改詞的《YES!!》雜誌爭議,蘇永康與黃凱芹成為我在《夏日傾情》與天地線的高帥富形象包圍下的另類選擇。

循例「利申」:遠親在廣東,祖父母戰時逃難回鄉;和平後,在粉嶺扎根。農曆新年回鄉的那些日子,在祖家附近常常播放80年代廣東歌,那家卡式帶小店只有約50平方呎大小,賣的都是盜版,店主倒選得不錯──文青的共識是:從事這行業的人,品味總是有保證的。每年回鄉才數天,他對香港流行曲的選擇,卻一直影響着我,及後還會對香港亂播歌亂捧人的文化嗤之以鼻。後來,我真的差點要光顧這家小店了,卻發現店主用心地在空白卡式帶提供的封套上,密密麻麻地寫上許多難以辨認的字跡,最後還是放棄沒買,去了附近超市式商店買了一套盜版金庸來消磨時間。

看到崔健上綜藝歌唱節目,片段中評價唱《怎麼捨得你》的許志安,觀眾表演出色,還是一貫很受感動的,都是女生,雙手從面頰到鼻子掩着,依舊快要流淚、霞姨沒有提供飯盒的那種演技,崔健旁邊有本是童顏卻上濃妝的林憶蓮,整件事在本質上千差萬錯的感覺就是:一代西北搖滾歌手坐在黃金檔節目象徵權力核心的大椅,一個在香港一直在唱流行曲、至今仍堅持「流淚行勝利道」的男歌手,還有一位香港不老歌手與崔健同坐評判列的席上,整個畫面到底在搞什麼?到崔健說了一番(後來大家都強調被剪接過的)話,乍看就是關於語言與文化的差異,我們置身港中矛盾借題發揮的文化裏,還是希望能順着旗向抓住它不放,也談談看法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