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炳釗《午睡》:發一場清醒大夢

陳炳釗《午睡》:發一場清醒大夢

當社會運動告一段路,人從街頭張力中鬆弛下來,回到日常生活,身心疲憊。一段休整後,有人像拋卻前塵往事一樣,割斷記憶;有人載浮載沉,投入新的夢境;有人困在原地失語;有人願意分享些什麼,啟示後來人……香港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陳炳釗,帶來新作品《午睡》。七八十年代的社會運動是背景,核心是每個人的混沌與清醒,真實與夢境。

夢境從來不是思維真空,它反而能反映更深層的焦慮、心理機制,連接記憶與現實。故事發生在1984年,經歷過學運的兩兄弟久別重逢,不同的人生軌跡交錯,兩人在記憶和展望裏角力。兄長昊,投身電影業做編劇,他總是忙碌、清醒地工作;弟弟曦從歐洲回到香港,認不出這個紙醉金迷快速發展的城市,常常蜷縮在沙發上午睡,在夢境中反芻過去的理想主義。

從七十年代的火紅學運,八十年代的失語斷層,走到雨傘運動過後的當下,每一次抗爭好像都由頭來過,歷史總是面目模糊。陳炳釗三十年前已經寫下《午睡》的劇本初稿,「當時更多是抒發個人情緒,但寫完覺得很多東西沒講出來。」陳炳釗說。雨傘運動之後,他打算重新拿出這個故事。如果三十年前創作這個劇本,關心的是年輕的理想主義者,如何不被時代吞噬,以創作造夢,那三十年後的今天,想表達的更多是如何從睡眠中醒過來,放棄一個夢,投入更清醒的狀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