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嶺大連番醜聞 開放院校管治勢在必行

目前各大學的校董會,都需要提升學生、教職員、校友代表,以達至有效的制衡和監察;而反過來任由官委校董繼續在各間院校佔據壓倒數目,只會使教職員和學生的參與淪為陪襯。

嶺大連番醜聞  開放院校管治勢在必行
嶺南大學。

早前香港多間大學都爆出梁振英安插親信進入院校管治機構的新聞,惹起社會反對特首在高等院校濫用其校監身份,以及過大的人事權力。嶺南大學近日再爆出涉及學歷造假的醜聞,已辭職的協理副校長夏迪星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而爭議的學歷涉及嶺大校董李以力旗下的「學歷工廠」偽造文件,極速濃縮修業時間,量產博士學歷。

近月先後有關港大副校長任命、嶺大安插梁粉校董、中大校董會主席懸而未決等爭議,經已使大學管治成為社會關注所在。親政府政客一直重複諸如「按照既定程序」的台詞,替梁振英放肆擺佈大學人事任命而辯護,同時也刻意突出高等院校需要有官委校董代表政府,以體現社會整體對院校的監察。但今次的醜聞無疑是衝擊了上述論點──所謂政府監管、特首任命,也有着有如此大的漏洞,涉及大學校董和管理高層。而社會應視這次事件為一個契機,思考突破目前官委壟斷的高等院校管治體制。

什麼樣的機構?什麼樣的代表?什麼樣的監察?

若果我們回頭看香港各間院校的管治機構組成,嶺大校董會的官委校董比例之高,是各間院校之中位居前列,僅次於教育學院與及公開大學,超過本地其餘的大學。除了行政長官任命了其中過半數的18名校董外,還有嶺南大學教育機構指定,由行政長官任命的七名校董。而李以力本人正是循嶺南教育機構有限公司提名的方式,被梁振英委任為嶺大校董和諮議會成員,同時又是嶺南教育機構有限公司董事兼副主席,並且是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有限公司董事。這些資歷,當然表示李以力與舊日的嶺南關係深遠,但這麼多年以來,相信多屆的舊生同學,都對李氏的角色,以至李氏背後所代表的機構的工作一無所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