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城市和人一樣,每一個存在都是獨一無二的。香港一城,既保守又開放,時鐘酒店處在二者的交界點,它溫情而冷酷,熱烈而孤獨,許多時候,它是慾望的逃亡地,又可以一個轉身,成為情義的見證場。發掘它的故事,其實也是在發掘香港的「異質空間/ heterotopias 」,傅柯 Michel Foucault 所說的這種東西,在香港,其實還有不少,也混雜在許多其他事物中構成著這城市的獨特魅力。本文訪問時鐘酒店常客和藝術家,訪問數位時鐘酒店主理人,他們由旺角九龍塘說到中環,由七十年代說到而今……正如愛情不止於情慾,時鐘酒店的故事,何止一張床、一對男女那麼簡單。
王家衛的電影,總離不開旅館,就好像那就是「花樣年華」的所在,然後他不厭其煩地讓愛情在裏面發酵,只不過門牌有點特別,叫「2046」。他說愛情是有時限的,會過期,或者對他而言,世界不過是短期出租的時鐘酒店!

不過現世的時鐘酒店或者沒那麼詩意,香港人愛把時鐘賓館、情侶酒店稱為「炮房」,去開房叫「爆房」,它只有功能性的意義:不要問客從何處來,只道春宵一刻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