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近期熱門話題,必是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因應人口老化的問題,改變由1979年起開始實施的一孩政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中國政府的考量主要以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例如二孩政策會為未來提供多少勞動力。民間對政策改變的討論亦主要圍繞它的經濟影響──例如哪類別行業及股份會受惠。至於香港傳媒最關心二孩政策會不會引來更多水貨客搶買奶粉,更多中國居民來港產子和與港人競爭學位。但最受一孩政策影響的中國女孩──究竟其命運未來會不會因二孩政策的開放而受影響,反而看不到傳媒深入討論。
自一孩政策在1979年實施以來,因着傳統保守的重男輕女思想,無數女孩因為父母希望在計劃指標內生男孩,而被消失了。被消失的女孩可以是從未見天日,例如父母透過照超聲波預知胎兒性別,而選擇性中止懷孕及墮胎。被消失的女孩也可以是在出生後被謀殺或是被遺棄。中國的孤兒院所收容的孩子,以女孩為主。有的父母不忍心殺害或是丟棄自己的女兒,但又希望可以有名額生男孩及逃避罰款,於是不為女兒拿取出生證、上戶口。這些沒有戶口的女孩就算有機會接受初小教育,也沒有學籍可以參加高考,更因為沒有戶口而未能享有國家任何的福利。殺害或是丟棄女嬰多是發生在農村,但選擇性墮胎及將女嬰在戶籍上消失似乎在農村及城市也時有聽聞。除了以千萬計的女嬰因為中國的一孩政策而被消失外, 無數的婦女亦因為生了女孩被夫家嫌棄,而遭抛棄。
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但有社會學家的研究顯示,一孩政策亦使到獨生女兒在成長中得到父母投放較多的資源及關愛。這在城市尤其明顯。可能當父母決定將女孩生下來後,因為是唯一的孩子,就不會計較是男是女,亦一樣愛惜。父母亦因為女兒是唯一的孩子,唯一養兒防老的希望,而對她們抱有殷切期望。這大大增加了父母願意對女兒作出的栽培,女孩受教育的機會亦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