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灣生回家:被歷史遺忘的返家之路(下)

台日間一言難盡的愛恨糾葛,具體而微地呈現在近幾年台灣的幾部話題電影中。

灣生回家:被歷史遺忘的返家之路(下)
《灣生回家》劇照。

在電影《灣生回家》中,松本洽盛的女兒一直不懂,父親為何如此熱愛台灣,直到她親自跟着父親來台,感受到台灣人對日本人的熱烈歡迎,才驚訝且感動地說:「亞洲竟然還有不討厭日本的國家。」台灣民眾向來最愛聽外國人讚美台灣有多好,然而聽到這句話,卻恐怕很難隱藏一絲絲隱約不舒服的感覺。事實上台灣對於日本因歷史糾葛而留下的複雜情結,數十年來從未消失。

日本是台灣人最愛的出國旅遊地點,近年拜匯率所賜,赴日旅遊人數更頻頻突破新高,許多固定每年赴日的民眾,常親切地以「回家」稱之。然而一旦談到百年前那段台灣歷史,光是要用「日治」或「日據」來稱呼,真要追究起來就已足以引起一場爭論,反倒是台語習慣以較為中性的「日本時代」稱之,較不至於引起爭議。但在台灣電影裏,台灣與日本難以一言道盡的複雜糾葛,早就是許多創作者青睞的重要題材。

《灣生回家》劇照。由牽猴子整合行銷提供
《灣生回家》劇照。

早在台灣新電影時期,王童導演就以《稻草人》(1987)和《無言的山丘》(1992),持續拍攝日治時期的台灣人民心聲。《稻草人》描述日治時期尾聲的台灣農村,一群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夾在日本統治與美軍轟炸之間,為求生存而上演各種笑淚交織的荒謬戲碼。日本建設的繁華昇平已是過去,台灣壯丁要被徵召赴南洋作戰,美軍轟炸的彈殼帶來的竟反而是發財的美夢。《無言的山丘》同樣以日治時期為背景,雖然背景是金瓜石採礦興盛的1927年前後,但不論統治階層如何變換輪替,底層人民卻同樣永遠被時代巨輪剝削壓榨。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