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諾獎提名作家:當你以為他在陪跑時他在想什麼?

村上春樹、昆德拉、品欽、阿特伍德、拉什迪、阿多尼斯……這些作家,常年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又常年與其擦肩而過,以致落得「諾獎陪跑客」的稱號。可是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自有其運作機制不說,出牌方式又永遠高深莫測。對於不明就裏的觀眾而言,他們是陪跑者,可實際上他們早已在自己的跑道上跑得很遠,逸出瑞典文學院的五位院士視野之外了……

諾獎提名作家:當你以為他在陪跑時他在想什麼?
2006年10月30日,村上春樹在捷克布拉格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後,為在場人士簽名。

今天日本的報紙頭條為「村上春樹氏10連敗!」──把日本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得失心表露無遺,近些年日本傳媒每年諾貝爾獎頒獎時都要炒作一番村上氏的獲獎可能,到他家埋伏、採訪各界日本文學學者、直播在酒吧裏等消息的文學愛好者⋯⋯其實村上並沒有這麼在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當中能媲美甚至遠勝村上的也大有人在,日本傳媒這樣做一來是媒體湊熱鬧,但其方式則是日本文化中「知恥教育」、「雖敗猶榮」的悲劇美學作祟。

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當中被視為長期陪跑者的作家,村上無疑是最有大眾知名度的一位,中國讀者也沒有放過他,直接戲仿他的作品題目給他來了這麼一句:「當我陪跑的時候我在想什麼?」──這也真可笑。村上春樹在我的閱讀譜系之中雖然還算不上大師級作家,但他是一個有大格局、有獨立完整的世界觀的作家,這已經決定了他不可能在乎一獎之得失。何況,多少村上春樹也推崇的作家也沒有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比如說雷蒙德·卡佛。

2006年10月30日,村上春樹在捷克布拉格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後,為在場人士簽名。攝:MICHAL CIZEK/AFP
2006年10月30日,村上春樹在捷克布拉格獲得卡夫卡文學獎後,為在場人士簽名。

諾貝爾文學獎本來就沒有很明確的標準,除了創辦之初諾貝爾先生要求的那句獎勵「理想主義」,何其泛泛。早年(二戰前)的諾貝爾文學獎就曾經頒發過給不少歐美的次重要作家,有的而今看來幾乎是庸才,只不過後來陸續有一些公認大師級的作家獲獎,比如艾略特、海明威、卡繆、福克納、聶魯達、馬奎斯⋯⋯他們無論在大眾還是學術層面都有極高評價,可以說是他們作為得獎者把諾貝爾文學獎的檔次逐步拉升到世界第一的地步。然而即使如此,沒有被評上諾貝爾文學獎的偉大作家還是比評上了的多,卡夫卡、普魯斯特、喬伊斯、博爾赫斯這些巨頭都沒有得過諾貝爾文學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