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從牛津到莎翁小鎮

從牛津到莎翁小鎮
基布爾學院(Keble College)。

夏日出遊休長假,是香港人的好習慣。偷得浮生幾日閒,與其說是享受美食好景,我覺得隱藏不說破的,其實是藉着「短暫的流浪」回收好奇心。繁忙工作和都市節奏逼迫,逐漸築起自我防護的銅牆鐵壁,要遠遊,漂泊他鄉,才真能推倒拆卸,重開想像力的金色小門。

遊記通常是追記,但臉書所接駁的虛擬社交網絡,讓人有了即時分享的樂趣與快慰。當然,通常最多的是晒美食圖和自拍照。但其實每個遊人,無論有字無字、有圖無圖,都有自己心緒梳理的方法。在旅途,每天睡前速記當日觀感,儘管要抵抗疲睏,於我卻是最踏實有效的方法,也讓遊記有了雙重書寫的可能:私人內省與公共言說。

帶着一整個南方舞廳逛牛津

這是第二次到牛津。交通非常方便,倫敦機場有一小時直通巴士接駁牛津小鎮,也因此遊客如流水般絡繹不絕,好在這真的是一個小鎮,只不過收養着一批自治的學院。入鎮時,正聽着五條人野性十足的海豐方言歌,彷彿帶着一整個南方舞廳來到英倫。住進友人曾就讀的基布爾學院(Keble College),因此有機會擺脫初次到訪時不得其門而入的遊客苦惱,算是體驗了一把真實的學院式生活,真正深入一所大學自治的內核、一種自由精神堅固的物理軀殼。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