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邵家臻:「廢青」作為武器

面對狹隘、主流的廢青論述,「廢事理你」是一種回應策略,而重構意義則是另一種進路。

一年容易又O Camp(迎新營)。當年大學生被視為天子門生,今天就是玩O Camp的廢物,甚至有團體呼籲舉報O Camp淫賤game,成功舉報者可獲2000元奬金。「廢青」,真是一個形容青年的關鍵字。它已經遠遠拋離雙失青年和隱蔽青年了。什麼「廢青事務委員會」、「香港傑出廢青」、「你的廢青指數」、「廢青主義」等貌似「惡搞」實質借力打力的反擊,又是話中有話,不容少覷。

左翼、無出息、港孩

廢青一詞,據說是香港本地創作,是右派自由主義智庫組織「獅子山學會」創辦人之一李兆富於2011年大鬧當時有左翼青年爭取全民退休保障,在劍拔弩張之際,產生出來的。在〈廢青不敢面對的12件事〉(2011年11月3日,《爽報》)和〈廢青的三大特點〉(2011年11月7日,《爽報》)中,李說:廢青不廢青,不在年齡,而在心態,包括「唔長進」、「賴得就賴」、「老奉」。這些特質與其說是標籤青年,不如說是標籤左翼,以反擊他們對資本主義的異議。

房屋署於2014年年底表示會研究對擁有專上或以上學歷的公屋申請者實施扣分,消息一出,社會矛頭直指「大學生」,指其「無志氣」、「貪着數」,與其他基層家庭「爭公屋」。當時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主席陳振彬更以「大學生輪公屋沒出息」;地產公司創辦人施永青亦說:「向下望會向下流」,來將「廢青」跟住屋選擇掛鈎起來。自此,廢青就成「沒出息的左翼青年」的代名詞。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