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鍾樂偉:掌握談判節奏 韓國遠遜朝鮮

不論是金日成、金正日,抑或是今天的金正恩,朝鮮從來都是製造危機的「專家」。

鍾樂偉:掌握談判節奏 韓國遠遜朝鮮
韓國青瓦台國家安保室室長金寬鎮(右一)、韓國統一部長官洪容杓(右二)與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書記金養建(左二)和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黃炳誓(左一)前日在朝韓邊界板門店就目前局勢等事宜進行磋商。

近日,因為有兩名韓國士兵於朝韓邊界的非軍事區(DMZ),被三枚朝鮮製造的地雷炸傷後,韓國青瓦台表明這是軍事挑釁,決議要以強硬手腕回應。數天後,韓國政府決定重新啟動了他們針對朝鮮的心理戰「大喇叭」廣播,朝鮮則不甘示弱地發炮攻擊那些擴音廣播裝置,後來韓國軍方又再回敬十數枚炮彈攻擊38線的北方。雖然最終雙方並未有任何傷亡,但朝鮮就拋出最後通牒,表示48小時內韓國必須解除一切對朝鮮的心理廣播,否則會以發動戰爭來報復。

48小時死線將近界滿之時,朝鮮忽然又主動提出希望與韓國,於板門店的「和平之家」進行緊急高層會談,化解朝韓外交危機。於朝韓的馬拉松式會談的同時,朝鮮既擺出願意對話的善意,但卻又繼續發動輿論戰攻擊韓國政府,挑釁戰爭仍迫在眉睫,更把大批軍人與潛艇調動至邊界地區。究竟朝鮮的立場為何忽冷忽熱,另外兩韓危機會如何收拾?

說到今次朝韓外交危機的源頭,那三枚朝鮮製造的地雷是當中的關鍵矛頭。不論是青瓦台、韓國國家安全部與國內媒體,無一不是指控着朝鮮是背後有意策劃這次地雷炸傷韓國士兵事件。然而,有留意當日發生地雷炸傷韓國軍人之後,韓國國防部、統一部與青瓦台三方在應對地雷事件時的不同反應(國防部於8月5日已通知青瓦台國防委員會有該事件,但青瓦台要待到8月10日才正式以官方身份公開回應,統一部更於該星期繼續推動與朝鮮進行對話的計劃),一來讓外界質疑韓國是否有能力統籌應對朝鮮挑釁時的綜合能力,更重要是背後國防部是否有其他關於地雷炸傷士兵事件的內容不便即時公開,這更擁有耐人尋味的演繹空間。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