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詹順貴:台灣民主治理的危機

往好處想,馬英九執政8年,全面喚醒並凝聚潰敗8年的公民意識,可以再度集結捍衛風雨飄搖的民主火苗。

詹順貴:台灣民主治理的危機
2015年4月29日,台灣總統馬英九於台北出席大陸委員會會議。

日前台灣媒體引述香港《蘋果日報》報導,原本應該50年不變的香港,甫過15年,政經情勢即快速轉變。去年9月28日的佔領行動(又稱雨傘運動),未獲北京善意回應後,更多香港人眼見爭取民主無望,出走台灣的人數急遽增加。但台灣,做為華人社會唯一的一盞民主燈塔,她的燈火是日益璀璨或逐漸暗淡?

2015年6月27日週末夜,一場舉辦於台灣北海岸八仙樂園的歡樂彩色派對,因為可燃性粉末以及滅火器的使用不當,造成參加人員重大傷亡。面對如此重大公共安全意外事件,平時未見有何戮力於環境保護職責的環保署長魏國彥,卻立即直接指責台灣的地方政府與民眾欠缺科學知識。這種事後諸葛而且是傷口灑鹽的發言,除再次證明他的不適任外,也反應出馬政府一貫地將重心放在揣摩中國心意,鮮少關心本土民瘼的態度。魏國彥現象不是少數個案,而是當前台灣政府通病,此乃目前台灣民主治理的最大危機。

百年來台灣歷經殖民統治、威權體制,在民主前輩前仆後繼的衝撞下,終於解嚴開放,建立華人社會第一個民主政府,卻也讓黑金趁機長驅直入,變成金權政治,表面上民主選舉蓬勃熱絡,但屬民主另一面向的法治卻逐漸腐朽。執政50年的中國國民黨,2000年被民進黨輪替,形式上是台灣民主一大勝利,但過去民間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基於過去與早期黨外人士或後來民進黨的運動情誼(甚或直接入閣),反而弱化了社會運動與公民監督力量。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