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信息,作為外匯儲備主管單位的外管局在境外設立了多個投資平台,據稱華安、華新、華歐、華美四大投資平台管理的資產或超過10000億美元;委託貸款規模約3000億~4000億美元,這些投資組合流動性顯然需要打折扣。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布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6.2298,較8月10日的6.1162下調1136個基點, 這是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改革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引發市場嘩然。疑惑不安的人們開始追問,人民幣是否進入一輪貶值週期? 跌幅將會有多深? 更重要的是,人民幣貶值將會給中國經濟社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
這些問題都很重要,但在短期之內沒有答案。短期之內,甚至人民幣貶值這個現象是否成立,都會充滿疑問。我們看到,央行對中間價大幅下調的解釋是增強市場化程度,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這種中規中矩的言辭沒有什麼信息含量,可以預判的是,為了避免市場形成單向貶值預期,人民幣中間價將會再次提高,以形成波動的現象,並符合官方之前曾經的政策放風,那就是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將從2%提升到3%,通過這種可控的窄幅波動,央行既可以釋放一些市場壓力,也可以緩解市場恐慌情緒,不久之後,一切都會回歸風平浪靜。
不過從宏觀視角來看,在中國經濟衰退和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背景下,和財政收入,就業,政府負債等經濟指標相比較而言,人民幣匯率風險不僅在快速聚集,而且因為這種風險的不可控而更引人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