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下的中国足球,与职业化背道狂驰

中国政府有意将足球作为载体,强调对共同体的认同和热爱。在此背景下,足球成绩似乎都居次位,把足球作为宣泄“政治爱国主义”的平台才是首要目的。
恒大足球学校食堂的墙壁上贴满了著名足球明星的卡通肖像,受训的少年足球员在肖像下用膳。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1月5日,2019年亚洲杯足球赛将在阿联酋拉开帷幕。平均年龄最大的中国队,将再度回到聚光灯下。而不仅仅是年初的亚洲杯,今年重燃战火的世界杯预选赛,以及几年后世界杯的扩军,都将使中国足球的表现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然而在笔者看来,受政治上的牵扯,中国足球几十年发展,始终未能谈得上真正的“职业化”,更是完全藐视了足球发展应有的规律。

足球规律背后:被无视的“房间里的大象”

倘若把官媒和民间关于“足球规律”的讨论汇总,大概能编纂出好几册书。而在笔者看来,所谓“足球规律”,无非是两条:内行人办内行事,以及,基层有足够的民间组织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去。大概不少的中国球迷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但若进一步深究这两条规律在中国为何不能成行,则不可避免地要触及“房间里的大象”,导致球迷要么噤若寒蝉,要么转移话题。

如同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共和国的体育以效法苏联“举国体制”为伊始,足球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开放》杂志编辑蔡咏梅先生评价说:“如果做一个对比,可以说,中国体育是国家行为,西方体育生社会行为;中国是官办体育,西方是民办体育;中国是菁英竞技体育,西方是大众健身体育。”尽管在1993年,国家体委下发《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意图改革体育机制,然而体育部门为追求政绩,又成立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就足球运动而言,权力并未能彻底下放至足球协会,相反却被项目管理中心所篡取,集监管与办事于一体,这即是广为诟病的“管办不分”问题。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如此官宦倾轧的环境下,足球“内行人”不说获得施展拳脚的机会,能在腐败滋生下保住清白身就已实属不易。今年距离上一次足坛反腐正好十周年,回顾那些锒铛入狱的“内行人士”,在宏大的国家意识形态下,他们又何尝不是一种牺牲品。他们当然有罪,但若说是“中国足球的罪人”,则未免欺软怕硬,避讳作为立国之本的国家主义及其实施者。

民间足球之殇

足球运动在基层始终难以扎根,这和中国几十年以来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资源面向城市、城市中面向特大城市优先配置的国策,致使中国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严重;年轻人蜂拥向大城市,小城市和农村凋敝。如此的发展现状,致使基层足球的普及“先天不足”。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如同《沐猿而冠》作者辉格所言,“年轻人进入大都市后,丧失了从小建立的大部分社会关系,不得不重新建立新的社会网络,这时他们将面临一个中国社会特有的困境:中国缺少家庭和职业关系外的民间组织和亚文化圈子,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高度扁平化的,缺乏中间结构;近代以来中央集权的强化和地方自治的瓦解更强化了这一特征。”

就政府而言,对于社会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是贯彻了几十年的执政思路。无论以什么名义成立的民间组织,是气功,是足球,亦或马克思研究小组,一俟产生影响力,则必然要接受政府收编;如若不从,下场只可谓悲惨十足,2015年底对劳工NGO的抓捕就是最好的印证。在如此的高压下,足球与民间基本脱钩。或许有人会提及中国的各大足球俱乐部,然而这些俱乐部,与西方国家源自民间的足球俱乐部,并非同一概念。它们源自1994足球职业化改革,而所谓“职业化”,无非是商业化的另一套说辞,是把举国体制培养的体校队,交给党监管下的国企私企,左手换右手,还是和民间脱钩。偶然有民间资本支撑的足球俱乐部,如果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青睐,其生存可谓举步维艰。

爱国主义的宣泄平台

中国已故作家、同时也是球迷的刘晓波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提到:“足球与爱国之间的密切联系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竞技体育所激发的爱国热情,在不同的文化及其制度中却具有全然不同的性质:一种是纯粹的文化爱国主义,另一种则是混沌的政治爱国主义……独裁者都把体育作为政治工具,让体育承担过重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笔者的话来复述,前一种爱国是源自民众的和自发的,后一种则是政府主导的和被操控的。

具体到大陆近年的政治语境,政府有意将足球作为载体,强调对大陆政府领导下的共同体的认同和热爱。在此背景下,足球成绩似乎都居次位,把足球作为宣泄“政治爱国主义”的平台才是首要目的。2015年6月,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客场面对香港,部分香港球迷对国歌发出嘘声;2017年亚冠联赛,香港东方主场不敌广州恒大,广州球迷挂出“歼英犬,灭港毒”横幅;一正一反两个案例,表面是中港矛盾,背后则是冲突双方都已脱离竞技体育,双双被带入了大陆政府编织的“国家共同体”的话语场。

2019:向举国体制狂驰?

近几年来,中国足协的政策可谓朝令夕改,处处透露着“锯箭杆”式的逻辑,令人啼笑皆非。强制规定U23球员上场,却不考虑他们的实力是否配得上首发;限制外援人数,可是更多的国内球员并不意味着更好的质量;强制规定俱乐部配备女足,又无视了女足商业价值的孱弱和足球人口之稀少……

在这一系列的举措中,有两点最为醒目:一是组织国字号球员参与军训,二是被足协辟谣但仍可能以某种形式实施的“大国家队战略”,即抽调联赛中优秀的国内球员组队集训。中国足球的管理者,看到自身始终游走在职业化门槛外,索性背道而狂驰,思路上重新启用计划时代的训练方式提高足球成绩,而那一套早已被证明行之不通。

或许,这其中的悲哀并不在于重复历史,而是在于,面临困境时,管理者习惯性地重返极权形式的铁腕治理。小小的足球尚且如此,倘若整个国家的未来也是如此,那将是更大的悲哀。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9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上面正在點出國內足球的弊端之一是淪為政治工具,下面一班智障就係度叫囂港獨有罪。
    不過就算香港從來都無獨立的意向,中共為左轉意視線都會派人去扮港獨。
    同時,就算香港從沒有獨立的聲音,香港ge國際形象和良好聲譽都救唔返下面d人接受的文化劣根性。就算硬是要說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下面班五毛都唔會蹭到一丁點的光輝和聲譽。
    所以說愛國五毛收皮啦!

  2. @J_s无道 你覺得你有反對加泰羅尼亞人獨立的自由嗎?你可能沒有。道理是一樣的,如果你是一個香港人,你有港獨,或反對港獨的自由。如果你不是個香港人,這兩個自由你都沒有,這事兒和你不相干。

  3. 国际体育就摆在眼前,职业化搞失败,只会回到原点,不可能背道而驰,发疯了,也就神经了。会有市场,还是能赚钱?

  4. 通篇说的都挺在理,不过谁叫当今圣上喜欢足球呢。不过对香港那一段的举例不敢苟同。敢多次在公众场合搞港独,就别怪两地民众的关系越来越差了,政府肯定有一定的引导,但不是主因。你有港独的自由,我也有反港独的自由。

  5. 足球是一個縮影,不論是足協、上面的「某領導」以及某「有關部門」、媒體可報道的題材、一眾球會班主、球迷文化,無不透視出當代中國社會的各種眾生相。港澳台對中國足球的報道,要麼失於偏頗流於情緒發洩,要麼認識不足瞎子摸象;內地自家媒體,有苦說不出,比如內地搞足球員軍訓營,只能以擠牙膏式透露風聲,自由度制肘極大,好像寄望人們慢慢忘記,可惜的是大眾真的沒有追問的慾望!

  6. 开放》杂志编辑蔡咏梅先生评价说:“如果做一个对比,可以说,中国体育是国家行为,西方体育生社会行为。“西方体育”一词之后的生应为“是”

  7. 作为一个十几年的中国球迷,我有些话想说。第一,国家队管理朝鲜化。禁止国脚比赛时露出纹身,以致球员穿长袖、绑绷带来遮挡,这很可笑,梅西都有纹身呢,球踢得好不好跟纹身没关系。更可笑的是,现在国家队还搞军训(国青有军训),军事化管理,把球员清一色剃成平头,跟劳改犯似的,这就算剃成秃子也没用啊……越瞎折腾表面文章,越踢不好。
    第二,上场亚洲杯央视直播赛后采访,里皮情绪很差,我听到他讲 non è possibile(这不可能),但现场翻译译出来的是很官方的场面话,跟提前背好似的,也没有“不可能”的意思,给我一种造假的感觉……

  8. 五六十年代发展工业,农业和农民被吸血,控制极低的价格以补贴工业发展。如今要发展城市,又开始一边吸乡村和普通城镇的血,一边控制城市人口数量,美其名曰资源有限。大一统的好处半点没捞着,反倒是因为户籍、医疗社保、教育等问题麻烦重重。铁腕下被异化的何止足球一个呢。

  9. 读至末尾,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