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网路媒体一条在脸书发布了一则台湾导演沈可尚的采访视频。主题是关于他的新片《幸福定格》,一部“花了七年时间拍摄、探讨婚姻现实的纪录片”,短短不到六分钟的视频,在脸书上创下120万次观看、超过1.8万次分享的惊人记录,更让网友不约而同地留下自己的婚姻故事,有幸福、懊悔、气愤、失望,也有满满的自嘲。被视为“家务事”的婚姻被赤裸地搬上台面,沈可尚镜头里八对夫妻的对话,引发众人的共鸣及讨论。
结婚了。然后呢?正是沈可尚这部片子的起心动念。
“每个人在结婚之前,对婚姻都有一个幸福的想像。所以他们都会去拍一张婚纱照,拍婚纱照的时候,好像从此之后他们就会过着一个白头偕老、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婚姻生活⋯⋯。”沈可尚在一条的采访视频里这么说道。
这议题引起的广泛回响,出乎沈可尚的意料之外。采访当天,沈可尚跟制片洪廷仪聊到,香港的三场放映票已经通通卖光,让沈可尚自己都搔头笑问“这合理吗?”为什么世上会有导演觉得自己的电影爆红不合理?“因为这部片怪怪的啊,除了对纪录片比较偏执的人,我很难想像会有人对一部都在聊天的片子感兴趣。我以为纪录片工作者要有使命啊。但这部不是,就是找朋友聊天,没主角、没议题、跟整个大环境的变动也没什么关联,就是你家的事。”
这个不被导演自己看好的形式,其实并不是《幸福定格》原先的样子,它原先的样子,或许更接近沈可尚所言的“使命感”一些。2010 年,沈可尚与台湾导演卢元奇在 CNEX 主办的华人纪录片第一届提案大会夺下首奖及观众票选奖,获得 30 万的拍摄奖金。但当时的《幸福定格》,瞄准的是一年有 105 亿以上产值的婚纱产业,形容这是“一个能用金钱交换具像幸福的造梦工场”。
这个命题,来自当时新婚的沈可尚对婚姻的质疑,“我拍婚纱照的时候很痛苦,真心痛苦。在那边摆姿势摆来摆去,我喝了很多酒才拍完,照片看起来脸就红通通的。结婚典礼也是一样,你要照顾自己父母亲的亲朋好友、还有对方父母亲的亲朋好友,好多的礼俗、传统。整个经历下来,我觉得自己有种想急着表演完的感觉。”
只不过,电影第一阶段拍完,他却觉得站不住脚。“原本有摆一个顺序出来,两组角色,从还没确定要结婚,一直到拍婚纱,整个结婚典礼过完,开始新生活。但我有点不安。”沈可尚提到,“看他们为了结婚做了很多努力,我觉得蛮有趣的,光拍婚纱照就好像是某种对于婚姻生活的预习。为了一张照片,有很多的想法、有不同的意见、一起努力等等。片子好像很好看,但我就是很不安。”
沈可尚自我反省,“老实说,人家就是愿意花那么多钱,做这么多努力,我好像没有立足点去批判什么,应该说去批判这些事情,不会让我感到有兴趣或愉快。可能自己当时结婚也好几年了,不像最初那么关心婚纱照这个题目。我就想,有什么东西还可以让自己有感觉?”
到最后,沈可尚发现,问题的核心或许并非“婚纱照”,而正是“婚姻”本身。“我觉得结婚真是他妈的太难了,没道理啊!”他苦笑,“刚结婚的时候,就觉得人生真是做了一件太好的选择,但这感觉大概只有一年吧。生活开始有写实感,要生小孩、要照顾长辈,生活里很多经济支出,两个人谈的话变得愈来愈少,开始觉得没必要谈话。”
沈可尚开始好奇,自己的婚姻是这个模样,别人的婚姻又是什么样?刚结婚的人、结婚二十年的人、结婚三十年的人,是怎么样过日子?成了他拍摄的起点。“我跟我老婆的家庭背景完全不同,她的家庭和乐、父母支持小孩、常常一起家庭旅游、善于沟通、大家什么事都一起做,就是课本上幸福美满的家庭,但我完全相反。就发现我们两个也完全不一样,开始有很多事情要磨合。奇怪的事,谈恋爱的时候怎么都没感觉?”
作为导演,沈可尚找到了他想拍摄的主题,却不能理解片子为何爆红。相对之下,制片洪廷仪却认为,这是一部会让“普通人”很能产生共鸣的片子。
“我从小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长大以后,身边很多人以前都当过班长、考试都考前几名,我就是那种没当过什么干部,成绩落在十几名那种,一个很普通的人。”洪廷仪说,“拍片这件事,尤其是纪录片,不会愿意有人会关心一个『一般人』的题材,一般到这么平实,根本就是你家的事。尤其在纪录片界男性比较多,男性对婚姻对话这种事可能都会觉得无聊死了,没人想要碰。”
“为什么没有人会去关心对一般人这么重要的事情?这个影片出来之后,在纪录片圈的评价,有一种被不屑的感觉。但终于有一个片子愿意看见一般的人,这个片子不会拯救社会、不会帮助穷人、也没有议题,但它实实在在探讨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尤其对很多女生来说,肯定是被安慰、被理解了。”洪廷仪说,“特别好或特别坏的人都容易被看见,我就是容易被人家忽略的普通人。但普通人也有想要被理解的一块啊。当他们对这个片子不屑的时候,好像就是这样在看我,看我一个普通人是不值得被关注的。”
看来很“普通”的对话,其实得来不易。沈可尚以“仪式”形容每一次的拍摄,在摄影机面前,受访者反而比较容易说出心里话。虽然主题是婚姻关系,有一对中国的受访者就回问他们:你的问题问这么复杂,就是要问对方哪里不好嘛?”也因此,对话常常擦枪走火,说着说着两人就吵起来了。
“我每次进一个家庭前,都会在外面抽很多烟,因为很焦虑。”沈可尚提到,这跟普通的纪录片不同,不是跟着这些夫妻过生活,有什么就拍什么。发球权全在导演手上,他要问问题、要回应、要追问,要让人家谈话,也要把自己剖得干干净净,更害怕一不小心就让夫妻吵到要离婚。
“回到原点,你会希望今天这个对话对夫妻两人都是好的,甚至加上我,对三方都是一段好的谈话,希望(对话)结束时能带着这个心情离开。每一次都有这种心愿,也每一次都想达成这个心愿。”沈可尚说。
透过摄影机,拍摄的现场变成一场交心大会,被拍摄的夫妻谈论完以后,也常回问现场的剧组人员怎么想?沈可尚说,拍摄过程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不只是单方面的拍,而是互动。这部电影自始至终的转变,也巧妙地嵌入了沈可尚的人生历程。从最初“对婚姻浪漫的破灭”到务实地寻求夫妻间的对话。他形容,自己与这部片的关系并非直接地“让谁影响谁”,题材的转变跟形式的选择都是自然发生,却与他对婚姻的心境体悟紧紧相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跟老婆的对话开始有点贫乏。”沈可尚提到,“不只是夫妻,当时我的工作也面临很大的调整,廷仪刚生小孩(注:洪廷仪是沈可尚长期合作的制片),一个一起工作的伙伴突然不见了。再加上自己的状况,父母亲都生病,跟老婆之间也因为忙得像无感运转的齿轮,我觉得没什么和人交流的机会。”
“经过那个阶段,我开始相信,有问题就要拿出来说一说。哪怕你诚实的程度没有到百分之百,拿出百分之四十出来说一说,都好过让事情这样滑过去。”沈可尚说,“而且对谈要保持很高的有机性,不能只是讲你想讲的,也要花力气打开耳朵听对方要讲什么。在暸解对方的过程中,去找到你原本想不到的解决方法,或是共同看待问题的方式。我觉得对谈是很珍贵的,我开始理解对谈不是浪费时间。以前我觉得对谈多浪费时间!人哪有那么多事情好谈?但花时间对谈,比较容易解决本质的问题。本质的问题解决后,事情会走到比起你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去想之外更远的地方,因为一个人是渺小的,一个人的能量、知识、判断都是渺小的,甚至无足轻重。但如果你有对谈的欲望,会变成一个齿轮,你一转,别人跟着转,那种不孤独、相信这样的运转可以很长久的感觉,对我来说蛮重要的。”
在反覆思量之后,《幸福定格》最终呈现了八对夫妻对婚姻的看法。端传媒则邀请了导演沈可尚与制片洪廷仪来一场镜头外的对话,他们怎么看这部影片?而他们各自对于婚姻的看法又是什么?
端:后来在片中选择的这些对话是你曾经听过的吗?对你来说是熟悉的,还是透过拍片才知道的?
沈可尚(以下简称沈):嗯⋯⋯,大部分都知道。每一对夫妻讲的也都不是什么太奇异的事情。但的确有些东西是我不知道的,尤其是女性的想法。
例如(被老婆骂喝酒的)那位男生,我听了觉得老公蛮体贴的啊!(注:先生觉得老婆一个人在家做家务很辛苦,说要请人来家里帮忙家务,但太太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羞辱)我身为一个男性,在那边拍,心里想说,这个男生还蛮体贴,找人来帮忙,不让老婆那么累,真是一个暖男啊!
但我眼神一飘,发现女生眼神怎么怪怪的,我有点疑惑,现场开始有紧张感。后来女生讲了之后我才觉得,喔,原来她会这样想。
当然也有很多“似曾相识”。例如其中一对,太太问先生:我们一天讲话多久?你都在滑手机!我就开始自我检讨,我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太太抱怨先生应酬太多的时候,我就想,我也想要去应酬耶⋯⋯。
也有很惊讶的时候。有一位太太在跟先生沟通,因为要照顾对方的家人,自己的父母都无暇照顾。因为我老婆每天都可以跟家人碰面,我自然就不能体会,不能和家人碰面的女性心头这么强烈的改变,她是多么不适应。我看了还跟我老婆讲,妳看你很幸运对不对,我老婆就不太鸟我(笑)。
所以拍的过程,有心心相印的时候,也有心有所感的时候,也有边拍边学的时刻,也有听了之后“有朝一日我也希望自己有这样能力”的时刻。都不是什么太新鲜的事,但是也都是新鲜的事。
不过廷仪好像都听得懂,她都自称两性专家。
洪廷仪(以下简称洪):我都听得懂啊,完全可以暸解双方的心情。我反而好奇为什么大家都听不懂?两方都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但我觉得大部分的人没有真的不理解,只是希望对方遵从自己的意愿。所以,我觉得这些夫妻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柳哥、柳嫂。其他的都是各自阐述自己的问题,但柳哥、柳嫂是真的想听对方讲,想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忙解决问题。其他的算是各自表述,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好像有些东西是对方没办法听懂的。
端:在摄影机之外,你们会有私底下的对话吗?会跟他说你老公刚刚在讲的是什么意思?
沈:其实我们拍了很多东西,也包含了我们自己提出自己的想法,也会冒出“你们刚刚讲的,我觉得是怎样怎样”的念头,有时也会直接讲出来。基本上他们聊的问题,我们都也参与了。我不是只想要拍完就走,也会分享自己在婚姻中的问题跟想法,只是没有剪进去而已。
所以我说它不像拍片,不是来拍你们讲话。比较像是摄影机背后的人,共同参与同样命题的讨论。自然也会有我们听不懂的、想暸解的、会觉得想站在某一边替他讲话的。
对我来讲,我没办法像廷仪这样两性专家,比较像察言观色的和事佬、好朋友,比较没办法明确地去替他们分析一番。
尤其我个人是个非常害怕冲突的人。我也很很害怕两人之间因为谈话产生的冲突,好像有什么要爆炸一样,我会非常紧张。所以这种时候,会很希望那天结束之前,有一段时间可以稍微再圆满地谈一谈,化解一下,会有“我要好来、好走”的心情。
实际上拍摄时间,都比预期长。讲话能量差不多是三个小时。我们能拍的时间都是小孩已经睡的时间,大概都是半夜十一点开始拍,三个小时就凌晨两点了。
洪:不过我觉得片子里的吵架跟冲突,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我自己觉得啦。有争执或互相抱怨,都只是当下发泄情绪而已。别人看到可能觉得他们快离婚了,但我觉得片中夫妻都还蛮好的,还愿意这样聊天的夫妻都很好。
有很多未婚的人觉得这是一部大家都在吵架的片子,是个婚姻的恐怖片。但对我来说,这些人一定是非常有心地想为对方做些什么,才会愿意对话。一般的夫妻真的不会这样谈,尤其是男生,会有点怕这个场合,其实内心很挫。
我觉得这些夫妻都是蛮幸福、蛮爱对方的夫妻。
沈:我之前看一个网路影片,在美国,一个妈妈与婴儿的实验。
前一分钟,妈妈就像平常一样逗小孩,小孩开心地笑啊,两个人就有一种熟悉的温度正在发生。后来妈妈的脸撇开了五秒钟,回来之后一样看着小孩,但完全面无表情。那个小孩的反应好明显,虽然他还是个baby,但很明显地感觉到到不安,不理解现在发生什么事。
而且从小孩的反应,看得出来他想解决这件事。一开始会叫,手有点讨好地伸过去,有点尴尬地缩回来,妈妈还是面无表情。最后小孩就开始尖叫,不专心。过了一阵子,他又想努力,但妈妈还是扑克脸,小孩就开始紧张、焦虑、大哭。但那也不是求助,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那种哭。这时妈妈才又笑着迎向孩子,小孩就笑了。
我看这个影片,觉得人和人的关系就是这样,老实说,你愿意看着对方的眼睛去互动,就已经是一切了。
这些夫妻还愿意看着对方的眼睛,把问题拿出来谈话,还有交流,不是选择冷漠,我觉得是非常完美的关系。
以我的成长背景,我完全可以理解,夫妻之间用比较冷漠的方法来过每一天,长久下来就会像那个小孩一样,你想要解决,但你无力解决,最后会产生一种无法交流的焦虑。这在成人的世界里面就会变成压力,长久以来会压垮所有的东西。
洪:在片中可以看到女生都是这种心情,想要跟男生交流,但男生就会在忙自己的事,女生大概就像那个无助的小Baby。
但我觉得,虽然是这样讲,在片中的女生刚好喜欢沟通,男生被迫用一种他们感觉不舒服的方式,听女生一直讲。但男性的思维其实就是想要帮她解决问题,想让她没有后顾之忧。他们被教育成要好好赚钱养一个家,这也是女性比较不能体会的。虽然沟通是他们不太喜欢的事,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很敷衍,但还是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让老婆开心。
虽然有人说是恐怖片,但我觉得你可以看到男生在做一件他不太愿意的事、女性也希望她的丈夫去理解她,这样算是很幸福吧?
端:片子一开始有剪到导演问的问题,你问受访者说,婚姻是一辈子的事耶,你真的这么确定吗?但你为什么会觉得婚姻是一辈子的事?真的沟通到没有办法沟通,不是可以选择离婚吗?
沈:这是我拍完之后的想法。
刚结婚的时候,我觉得有点负担。虽然我在结婚前就跟我老婆说,我不确定这段关系到底会走多久,因为你要怎么去判断呢?怎么判断未来的事情就是一辈子?但当时廷仪有跟我说,她觉得婚姻是个决定,是个选择,我选择要这样,就这样。虽然我也不是听得很懂啦(笑)。
但对我来说,那时候在兴头上,被询问了一个关于婚姻的选项,我觉得蛮好的,就结婚吧。但我没有把它想得多负担,本来就是合则来,不合则散。我也不觉得一定要像婚姻誓辞一样,恐吓夫妻一定得相守一辈子⋯⋯,嗯不是恐吓啦,就是传统一直留下来对婚姻珍贵的价值。
但我后来发现,婚姻珍贵的价值其实还有很多,哪怕只有短暂的结婚几年。我之前去找一个朋友,刚离婚,她小学六年级的女儿其实不知道怎么自处,我就趁她爸爸去讲电话,跟她聊一下。我说:爸爸妈妈今天离婚,一定是因为他们正在选择要用另一种方法相处,但是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他们还是一样爱你,不要太担心,不要把离婚想得这么刻板。
后来,他女儿打电话给我,没有讲话,但我知道她是想要道谢。我就说,不用多说,只要记得你的爸爸妈妈都会在,离婚说不定会变得更好。
洪:结婚对我来说跟工作一样。我跟另外一个人签了合约,我会想把这个工作做好。就像你面对一个工作,会想把它做好,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决定。
我比较不是靠感觉,不是合则来、不合则去,因为我也不希望别人这样对我,不希望我对别人只是一个随便的决定。我既然选择跟你结婚,就决定要把这个工作好好做好,想把跟你签订的合约好好完成,如果有不可抗力的因素,两个人都觉得这样比较好,那就离婚。
跟工作一样,有好有坏,会遇到困难,但这是我们承诺对方彼此的合约,双方都应该是慎重的考虑。
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个负担,就像我们签约,丑话先说在前面,你希望彼此达到这样,你愿不愿意?如果不愿意,你就早讲嘛。当两个人进行了这个仪式,会给人一种你会认真看待的感觉。就像我签了约,白纸黑字,就比较不敢违约。
这个仪式,只是让你想想,你应不应该做这件事。并不是离婚不好,是不管结婚或离婚,你都应该想清楚。那个决定不是一时冲动。
端:所以在关系里,对话跟沟通对妳来说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
洪:对我来说是,但男性不愿意啊!一般男性就有一种“吼!又来了!”的感觉。
沈:其实我不懂这种感觉耶。
洪:因为你真的很爱沟通!都不懂一般男性有多害怕!
沈:其实结了婚会有一种慢慢发懒的感觉,就觉得,“啊不就这样”、“不就那样”、“你决定就好了”。对于讨论浅层事物之外的问题,觉得要格外费力,我已经每天都在外面工作——当然现在女性也在外面工作——回家就不太想讨论浅层问题之外的问题。
但我个人倒是没有这么懒。我的确爱沟通,的确是有时间沟通,而且是尽量每一天都沟通。除非因为工作,否则尽量每一天都会找一个题目⋯⋯
洪:(转头问记者)妳有遇过这种人吗!在这个世界上!
沈:但老实说,每次提问、或被问的时候要回答,对我来说都需要努力。
洪:你老婆超累,说不定她根本不想沟通啊(笑)。
沈:但有时候题目是她提的。
洪:很难想像耶,我也不是不爱沟通,但你们不会真的每天都谈心吧?这太不可思议了!
端:那你们都谈什么?
沈:我发现她最近走路的时候,不管是上厕所、或去做什么事,会开始哼歌。前天晚上我就问她,妳是不是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点不安?
洪:果然不是一般人!
沈:我老婆就说,你怎么知道?我说,我觉得妳故作轻松一段时间了,我老婆就开始分享自己跟工作有关的困扰,我跟她讨论可以怎么调整自己的个性,怎么去解决。
或是某天看完电影,我老婆哭到不行,我超冷漠。我就跟他讨论,为什么我没办法有感觉⋯⋯
洪:别的男生可能觉得压力很大吧,看到沈可尚这样讲,会想说:“讲这个干嘛!等下我老婆就这样要求我!”
端:你是原本就喜欢沟通,还是拍了片后才这样?
沈:拍了之后才这样。
洪:没有,他原本就这样。
沈:不不不,原本就会聊,但老实讲,不太会去聊问题的背后还有什么。不过也不一定跟拍片有绝对相关,就是人相处时间长了,你会看到问题表层底下的事。
结婚前几年不会,因为光表层的事情都解决不完了,光处理各种接踵而至的经济问题、时间分配问题、分工问题、教育的观念问题⋯⋯,尿布要谁买、哪一个牌子好、会不会过敏、季节到了过敏要给哪个医生看、发烧怎么办、今天你要工作那我们怎么分配时间、又要付那个什么钱、谁去付,就花掉全部的时间了。
我认为结婚前五、六年,大概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都很血淋淋、很真实、无可逃避,没有办法浪漫。那个阶段能做的就很单纯,就是支持、支持、支持、陪伴、陪伴、陪伴,好像也没有力气讲太多,甚至你即使遇到很重大的事件,也没有力气去分析或讨论那时候的内在在运转什么。
后来,小孩已经上小学了,每天要去上课,有固定的节奏,好像才稍微有一种余力,变得像是稍微正常的人。
端:现在是因为浅层问题都有共识、或解决了?
沈:不是,是有一种约定成俗的处理模式,这事就归你处理、这事归你处理,什么时候需要帮忙,找到一种默契。事务性的问题就比较不会全部绑死。
端:但要获得你们所说的这些感情跟价值,一定要结婚吗?结婚之后到底跟原本有什么不一样?
沈:我不敢确定,但如果我跟我老婆没有透过结婚这个仪式⋯⋯,基本上,我应该就会像交女朋友这样。没有感觉,就会换下一个。
结婚对我的心里来说当然是种约束,你昭告天下,你认识了对方的家庭,认识彼此的家人跟朋友。但这些东西没有婚姻还会发生吗?
我理性上认为,它爱怎么发生就怎么发生,你想生小孩就生小孩,理性上我好像可以理解。但套用在我自己身上,我没有那么有把握,不结婚的话,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因为你不会觉得,要做更多的努力或者尝试、或者付出,才可以维系关系。
有了婚姻之后,想像会比较长远,而且是可以很真实的、不堪的。我并不是一个生性乐观的人,并不会去想像老了可以一起环游世界、在海边盖一个小屋、养狗过日子。反而蛮常在想,我父母都已经80几岁了,老态龙钟,身上有病痛。那么我们都80几岁的时候,谁负责抽痰、把屎、把尿?我是奠基在这个上头去想像两个人的关系,要不是有婚姻的话,我可能完全不会想像这件事。
原本我对婚姻是不信任的,所以我得在婚姻里寻找一种说服得了我自己的理由。对我来说,你愿意跟这个人一起走到那个不堪的时刻,那个令人伤心、不愉快的时刻。
实际上,有小孩这件事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结婚,我对小孩是不会有任何的想像的,我不会想要小孩。我老婆也没有想要小孩,但因为对未来有一种想像,所以她刚怀孕的时候就觉得,不然来试试看?如果我们两个有一个小孩世界会变得怎样?有一种你和这个人愿意一起尝试这个世界的变化和可能性。
我原本是个非常当下的人,不太计划未来、不太存钱,我就是负责把现在的事情做好。我如果真的要选我想要娶的对象,我想要娶电脑,我才不想娶我老婆,这样讲好吗(笑)?
一定要结婚吗?我觉得没有一定,但不结婚,大概就感觉不太到结婚所给你的滋味。结婚也的确会改变你的行为,我不敢确认这是不是好事,因为我没过过单身一辈子的人生、或者是跟一个人没有婚约就彼此陪伴,我没有过过,我没有办法假设。
但婚姻关系,对我来说,我不后悔结婚,也对未来有期待。但我也很难拍手说婚姻好棒好棒,因为这没道理啊。
洪:对我来说,婚姻是你决定过一个生活的样子。有名份、有约束,我觉得那是很复杂的东西,不只是陪伴。
你问我会不会结婚,铁定会,因为婚姻跟生小孩对我来说是人生里一件很美的事,虽然不总是很愉快,但很美。
那是爱无限量的展现,明知道我会不自由,就像我明知道钱会从天上掉下来,但我还是想要工作。因为那个痛苦是美的,我知道我做了这个决定,后面会有很多牺牲,但是我们却愿意做这个牺牲。这个牺牲是很美的。
我觉得我一直在追寻什么是真正的爱。正是因为你明知道婚姻不是王子公主的浪漫故事;你明知道男生有自由的空间不用被你管、不用被你骂;我明明可以很自由,不用跟婆家吃饭,做很多我不想做的事,但我们却愿意这么做。
我觉得这种爱是体现在我们之间,我付出了我不想付出的事情,我觉得这是很美的事情。
如果这个美持续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离婚了。因为我不想为你付出,我经历过这些之后不想再继续下去,当然很可惜,但不是谁的错,就是很可惜,这么美的事情要结束了。
不管我的婚姻幸不幸福,我一定会做这样的决定,因为我想试试看,我想试试看我能不能达到这个境界。
生小孩也是这样,生小孩真的很烦,你会牺牲很多,会很痛苦。但对我来讲,我就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是你真的愿意付出不愿付出的东西。你真的烦死了,但你也不会把小孩掐死。即使那么痛苦、麻烦、这么累,你还是不会把小孩掐死。
之前我们《筑巢人》(注:导演沈可尚的作品,讲述一个自闭症儿子与父亲的相处,曾获台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及百万首奖),其实我没办法暸解爸爸那么痛苦还是要这个孩子,还会担心,如果我生出自闭儿怎么办?但我生了小孩之后就暸解了,他在镜头前可能会讲很多气愤的话语,但他不会真的想把小孩丢掉。我就觉得,我真的宁愿我孩子有残缺,都不要他离开我。那真的是一个很美的感受。
沈:听你在讲的时候,我想到,人生而为一个人,有件很蛮美的事情是,替他人着想多过于替自己着想。我自己会习惯会把别人的需要摆在自己的需要前面,这是我自己觉得蛮重要的、给自己定锚的座标。
婚姻也某种程度类似,你要利的不是你自己,而是小孩、老婆,希望他们有好的生活。小孩出生之后,你会真的期待他们跟这个世界有好的连结,你得替他做很多事情,好确认他有能力了,可以对这个世界有好的观点、角度、想法,不要是一个悲惨而无望的生命。但这就要替他做很多的准备。
同样的,你也会希望你老婆是因为你存在,讲家常一点,就是有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一起来处理,这蛮是我的生命观。
如果我没有结婚,大概在老婆、小孩、对方家人等等事情上,我就比较没办法体会这么直接生命相系的感觉吧。尤其小孩就是从零开始的,还蛮严肃的。
洪:好像我们两个在那边讲得自己多伟大一样(笑)。但那个连结,是(孩子)需要你,你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你的价值是存在的,这是你在工作上或其他领域没办法得到的。所以我才觉得如果你只想要陪伴,那可以不用结婚,找姐妹淘陪伴就好啦。
它是一个决定,是我想要做这样的承诺,决定要去联系在一起。不只是爱来爱去,还有很多事情,生小孩也好、彼此的家人也好,关系真的是⋯⋯乱七八糟。你会乱成一团,很难抽离。
端: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是你觉得很美的事?
洪:对,你必须要去解决它们。我觉得人都是很复杂的,我也很想钱从天上掉下来,每天都乱花,都不用工作。但如果真的永远不用工作,你要不要?我可能会考虑,可不可以有一半的钱从天上掉下来就好?(笑)
我觉得婚姻是一样的,我想要快乐,但我也不想失去努力付出的代价。没有全好,也没有全坏,就是你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过生活。
沈:我觉得这个挣扎是每天都在发生。光时间的运用,例如今天,我刚刚开车路上就在盘算,今天跟学生上完课之后,我有几个钟头,明天就要去香港了,我要狠下心把我另个工作的进度杀完,还是今天把电脑带回去,先让小孩去烦扰我、让老婆的工作烦扰我三到四个钟头,再去做完熬夜工作?
以前我的工作习惯,都觉得假日是最安静的时候,可以独处,开心的不得了。但结婚之后,我到上个周末都还没有停止这个挣扎,已经十一年都一样。先陪小孩吃个饭吧?吃完赶快工作一下,到下午,问老婆小孩在哪里,再去陪一下,还是要工作?工作完,小孩要睡觉,念个故事书好了⋯⋯,一天就过了。
十一年,没有一个周末我是非常欢快的,每一个时刻都在挣扎陪小孩、陪父母、陪老婆,有时候陪小孩是无止尽的绝望耶,你去看带小孩的每个父母眼神都是空洞的,三不五时看一下小孩,嗯,很安全,然后继续滑手机。尤其男性更明显,全部都是痴呆状。
那个挣扎是,我想要自己很快乐地在那里用电脑、抽烟、喝点小酒、听着音乐,当个浪漫的艺术家;和现在有了老婆跟小孩,突然冒出假日要不要陪他们的选项。这个挣扎永远没有停过,这些事情就是会吃掉你的力气跟时间,人的状态变得很琐碎。
有时候就会很生气,可以三个月不要管我吗!我不能三个月好好写剧本吗!不要来吵我可以吗!我不能过这种人生吗?不过这个念头想了十一年,没有一次成功。都是这样日复一日挣扎下去。很难取得每天都很自在。
洪:你如果想要 Happy happy 就不要结婚啦。
沈:不过,到现在我都还一直清晰地记得,结婚典礼之后,吃那顿饭的心情。原本的想像是,反正结婚终究是两个人的事,大家演完一场戏,散去以后,你们就像刚刚一起拍完片的人,放松一下,去吃个饭。
办婚礼两个人很忙,都没有吃饭。我们就去同样餐厅的二楼,坐下来,点个菜。很奇异的是,那一刻你看着对方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明明就是办了一场婚礼而已。但就有一种,哎呦,从此时此刻开始你是我太太、我是你先生了喔。
那是一种很像要出国去玩,很兴奋的心情。在繁琐地表演了一、两个月之后,终于要出去玩了。而这次出去玩可能会玩很久。这在没有结婚之前,是完全预料不到的。吃那一顿饭,好像一种很确定的认可,确认这样的关系的存在,在典礼完之后,你要用一个全新的角色出发。有点动人,那一刻我觉得还不错。
但那就不会维持很久,接踵而至的是各种生活的现实。
我对婚姻的的学习对象也是来自我父母,我父母的婚姻关系是极端安静的,一年没有讲几句话的关系。
在某种程度上,我猜测我想结婚,也有一种个人实践的期望,会希望自己拥有一个更好的、更理想的家庭生活。
当然你会问,为什么不离婚?但在那个年代,离婚是一件很极端的事,可能会让他转换下个身份会有更大的困难。我问我妈这个问题到高中,她每次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说不想让小孩怎样怎样。但我都觉得,不会啊,我们都暸解啊,我们会好好长大啊,有什么问题。
但对她来说,这是一种人生实践,是无论如何,她不想让小孩的父母离异。不管她有多传统,这个传统在现在是多么的无法被理解,我都认为这是她深信的个人价值。她选择用一种不离不弃、忍气吞声、忍辱负重的方式,去完成她对婚姻价值的实现。
我结婚之后也在想,我的定位完全是完全相反的。某种角度是一样的,我想在婚姻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但我的行为是完全相反的,我拒绝沉默、我拒绝冷漠,拒绝有位阶的关系,拒绝有不管父亲对小孩、先生对太太有任何阶级上的差异。
或许我结婚有一种可能性,是为了要去反驳、或是想要改变原生家庭的对我的想像。虽然我对婚姻的决定是非常草率的,并不是随便,而是很不经意地,没有求婚,就是聊到说,要不要结婚?或许我会这么容易地讨论这件事,可能有一个来自原生家庭的潜意识,想要重新实现一个家庭的样子吧。
寫得太好了。
还没有看这部纪录片,但隐约感受到了它想呈现的婚姻的琐碎和在琐碎中拼凑起来的纽带。婚姻真的是一个可以同质化的命题吗?对我来说,被驱使着去签订这个契约的是汹涌的爱恋,是用黑布蒙住眼睛忽视迎面而来的一地鸡毛。至于婚姻中的现实,那就用婚后的角色去面对吧,婚姻是可以失败的,人生也是可以失败的。
好真實
看到導演掙扎11年的周末腦內小劇場那邊就笑了
感覺導演雖然聲稱「拒絕先生對太太有任何階級上的差異」,訪談中還是不時透露出婚姻裡的大男人主義。比如導演說在週末下午掙扎要去「陪」老婆小孩,還是工作。但導演的太太也是有工作的吧?雙方對於照顧小孩的責任難道不是一樣的嗎?在這種情況下,用施捨似的「陪」字眼,好像同樣有工作的太太照顧小孩理所當然,導演先生卻仍有餘裕「掙扎」要不要盡自己應負的責任。
如此,也不難理解為何導演會看不出片中想請人幫忙家務的先生的盲點。做家務理所當然地被該先生(以及其他廣大的先生群)視為太太的責任,自己願意幫太太解決困難,已經算是仁至義盡。但若太太並非家庭主婦,先生到底有何理由可以推託自己做家務的責任?
此外,在本採訪中,導演和製片也多次強調男女在婚姻裡的刻板印象——男人必須去應酬、男人愛自由、女人總是愛唸、先生總是被太太罵⋯⋯,既然是一部討論婚姻的紀錄片,這些刻板印象被這樣理所當然地陳述,真的恰當嗎?工作的女人難道不需要應酬、不需要自由?先生又為什麼回到家庭裡,就成了必須「討好」太太的可憐蟲角色?太太又為什麼必須被「哄」、被「討好」?這背後的兩性角色失衡,恐怕需要更細緻的探討。
沈導演的紀錄片一向很精彩,這次選題也很有意思,如果能再帶到更多婚姻裡的責任和角色不對等,應該會更深刻才是。
和谐的婚姻固然很好,但在我看来,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不适合婚姻生活的。很庆幸,虽然少不了压力,但我们这一代人在婚恋自由之外,还拥有了不恋爱不结婚的自由。
對婚姻關係談的很透徹,慶幸我和兩位受訪者對婚姻有相似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