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HK Taxi 投资人:我只投“香港主场”的初创业

一年前一家专注投资香港创业公司的基金成立,一年后会有怎样的发现和心得?
文立,香港天使投资人也是海阔天空创投基金的合伙人,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创业者。
香港

在大陆创业潮如火如荼的前些年,香港讨论的仍旧只有地产和贸易。直到这一两年香港的创业环境才开始炽热起来,新兴的创业公司与日俱增、投资者开始在香港寻觅有潜力的项目,Co-work Space蔚然成风。特区政府也有动作:2015年年底成立创新及科技局,2018年政府又向科技园拨款100亿。

2017年9月,一家称为“海阔天空”(Beyond Venture)的创投基金成立。它最大的特色是专注投资香港。基金的合伙人文立是位资深的创业者,他投资的成果之一,就是香港知名的叫车app“HK Taxi”,这也是少数能够力抗“滴滴打车”资本大军的本地业者。

在整个创业的生态圈中,项目、投资人、市场、创业环境,环环相扣。但香港有好的创业项目吗?香港在科创上面有什么优势?这个高成本的环境是否适合创业者们?投资人愿意投资香港的项目吗?

过去一年内,文立的团队见了300个香港本土创业项目,投资了其中6个。为什么选择“只投资香港”?在他的眼中,香港有什么样的潜力?基金成立一年后,他有怎样的发现和心得?以下是端传媒的专访。

Q:为什么会成立一个只投资香港初创公司的基金?

A:我们100%聚焦香港的Startup(创业公司),宗旨是“From Hong Kong,For Hong Kong”。这个想法起于2015、16年,当时香港缺乏一个home based的VC,以香港为主场的VC。朋友提议说,“文立不如你做一个基金专门投香港相关的项目吧。”

香港是需要一些本土的VC,本土的原因是要对市场更加了解、对创业者更多体谅、支持,也更加知道要怎样帮助年轻人做大生意。香港是非常适合早期投资的地方,本港的初创企业被市场严重低估,但已经成为独角兽的商汤科技,Lalamove、HKtaxi、Vlab、Prenetics等等都是未来不可小觑的香港科创公司。

1994年,我的第一间公司开在香港。九十年代末全球化刚开始,竞争还没这么明显,但今时今日你在香港做,其实竞争并不是只来自香港,而是两岸三地了。

只投香港的公司这个理念并没有问题。香港人开的公司、香港人参与发研的科技公司、或者以香港为总部建立的公司,他的生意可以是全球、全中国的。但很多香港以前的大公司都只做制造业、贸易。我们都明白不限于香港市场才可以做大生意。所以在选择投资上,我会选择投资的香港公司一定是做全国或全世界的生意。

我们对香港的定位是:technology export centre (技术输出中心)

HKTaxi目前是香港市场上应用最广的call车app,注册司机约有1万名。
HKTaxi目前是香港市场上应用最广的call车app,注册司机约有1万名。

Q:在你看,在香港创业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去年做“海阔天空”时就常常把香港比喻为以色列——那时还没有“大湾区”的概念 ——虽然政治上有点怪,但它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一个有高技术基础的地方,但没有一个很大的本土市场,全都要靠输出。但如今加上大湾区,香港真的没有什么理由不会起飞。唯一的条件就是就是给他们多一点时间,让其他人见到。

我对在香港创业极度乐观,当然有很多人都觉得我过度乐观。我觉得香港人或者创业环境都有先天优势,很多人都不太知道香港的科研真的很强,虽然未必是所有范畴。但比如医疗和生物科技。去年2017年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选了十篇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文章,有两篇是来自香港,也是唯二来自亚洲。除了医疗外还有其他领域,Sensetime(商汤科技)是另一个例子。

中国有这么多大学,但香港是很有独特优势。对一个教授来说,他是在香港做科研好,还是在北京做好?我相信无论是整个体制、信息流通等各方面,香港的优势都很明显。

Q:HK Taxi 是你投资的一家初创企业,也是全港目前应用人数最多的call车软件。能不能谈一下当时为什么选择投资一个Call车app?

我自己不大爱驾车,喜欢坐的士,双手解放就可以做其他事。我以前是用call台(电话叫车),因为我住的地方比较偏远,不会有的士驶入,所以叫不到的士。那时候“滴滴”、“快的”这样的服务在内地已经流行起来。我在想香港有没有呢?当时知道有个HKtaxi,就开始用。

我当时想。那时内地的Call车app“快的”已经进军香港,HK taxi大概必死无疑。但过了三个月,再打开HK taxi,还能叫到车,看起来很不错,所以就请创业的年轻人来谈谈。

创建HK taxi的是两位很优秀的年轻人,DBS(拔萃男书院)中学同学。创业后两人租了间唐楼做办公室做起了Call 车app,中间经历过很多故事,在司机和乘客两边烧钱,烧个平台出来。他们用了很多我认为相当聪明的方法去留住司机、乘客。

我听完之后就想,这班年轻人这么有决心。作为天使投资人,有这样的项目我如果不支持一下,香港就不会有自己的创业公司,永远都是由外面进来的项目。但其实很多人都问我,这么小规模怎样做啊?怎样赚钱?但我相信他们最后会交出答案,因为他们就快break even(收支平衡)了 。

Q: 在香港怎样找到适合投资的公司呢?

A:去年的商汤科技出了名,引发中国一批VC想在香港大学里发现宝藏,就过来香港的大学巡一圈,结果找不到什么就回去了。但我在大学巡一圈,却见到几个项目挺不错的。

我觉得香港是比较适合早期投资的地方,很多项目就像玉,你会有疑问到底是石头还是玉,你很难决定。但到最后科技如何接驳到市场就很关键。香港很多项目值得考虑这点,因为香港很多技术质素是无庸置疑,例如我们见过一个项目,那位教授用了20年时间研究糖尿病,他知道中国人在DNA测试里面应该验哪一个点位才可以知道糖尿病的风险,再配合你年龄岁数、其他DNA检测和生活习惯,他已经可以估计到你接下来几年会不会有什么并发症。

数据、技术都俱备,问题是如何变成一件产品?如何发售?如何去成为一间公司?香港有很多基础研究,VC来到一圈,见到技术颇好,但可能和教授团队谈过后就没有什么商业计划。

文立认为,香港的初创企业是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文立觉得香港是比较适合早期投资的地方,”很多项目就像玉,你会有疑问到底是石头还是玉,你很难决定。”
文立认为,香港的初创企业是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文立觉得香港是比较适合早期投资的地方,”很多项目就像玉,你会有疑问到底是石头还是玉,你很难决定。”

Q;海阔天空创投倾向什么样的项目?

我们对香港的定位是”technology export centre”(技术输出中心)。因为香港有很多好的科研人员,但没有相关的市场,你如何将这些项目输出出去?

我们投的项目都偏向于科技。目标是投一些香港Startup,其实里面一个核心理念,就是透过我们的投资可以帮到公司、实现盈利,也想告诉其他人其实香港有好的Startup。这一年我们见了300多个项目,投资了其中6个。例如电动船外机,就是舢板、船、快艇后面会有个发动机,一拉就行驶出去。一般是烧汽油或者柴油的,这个项目是用电力,能够防止污染,保护环境。

Q: 商业化这件事情如何实现,这是VC会帮忙做的吗?

第一要判断的是,团队有没有可能商业化,很多事情你要花时间去研究,以及真的要是早期,你要看到团队有没有商业化的可能,例如人的性格、做事的人如何去思考、改变事物。

第二,技术本身适合什么市场?到底是外国还是中国?另外我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帮到他们。所以投资都颇特别,我们基本上所有项目都有找其他人一起投,通常大部分会找国内的基金。假设那个项目我们需要帮他们入中国市场,其实最理想是有一个比较认识该行业的基金投资,他本身一些背景和以前一些关系可以帮他们做到。

早期的投资都颇著眼于有什么可以增值、帮到他们,如果你只是投资金钱,成功率就会变低了。早期创业就像一个小孩一样,要教他、帮帮他,到“年轻人”阶段会成长得很快,他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你最多也是和他说上一两句,给少许意见已经可以了。所以香港很适合做早期的投资,例如是pre-A到A,甚至preB,大概由几十万美金至三、四、五百万美金的阶段。

可能你在香港要用一年时间赢得香港市场,但你去中国可能要两年,可能也只赢到百分之十,但已经远远大过香港的市场。

Q:你1999年去内地创业,那时内地也没有现在的创业环境,但现在全部都是创业公司。香港和内地的创业环境相比差别在哪儿?很多创业者觉得香港成本太高,宁愿考虑前海、杭州,为什么要留在香港?

“创业成本”可能指办公室贵,当然是一定贵,但好像HK taxi那样年轻人租个唐楼(就可以了),我想你要解决的话也一定可以解决到的。我想告诉所有人一件事,其实在香港创业不等于只留在香港,因为我们投了六间公司,除了一间,另外五间都在国内有办公室,或者其他地方。

特别对我来说,我觉得大湾区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几间公司是很典型“大湾区公司”来的,它是香港成立,在东莞做制造中心,深圳做研究总部,香港是做对外、海外销售和前期研究,和大学一起做早期研究,深圳就做应用的研究。

Q:所以你觉得香港创业环境不足并不是问题?

A: 我觉得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心去做的话,没有事会差得过创业要面对的情况,你创业的话,到底下个月能否生存到都不知道。

由香港团队创建的货运物流平台“啦啦快送”(Lalamove)。
由香港团队创建的货运物流平台“啦啦快送”(Lalamove)。

Q:据你所说,想创业的香港人留在香港多些,还是回到内地的多些?

其实你见到一个合格的创业者是不会想这个问题,市场在那里就去那里,所以我们见300几个项目中,有些都是商业模式,我都会问他们为什么要在香港做呢?他们会说,“想在香港先做,之后再去东南亚或者中国做”。我就问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在中国做?东南亚不太make sense,新加坡很小,香港又很小,特别是那些称将会打中国市场的,我第一件事就会叫他们直接在中国试。

可能你不熟悉那个市场,但不要紧,可能你在香港要用一年时间赢得香港市场,但你去中国可能要两年,可能也只赢到百分之十,但已经远远大过香港的市场。我相信好的创业者只会看市场在哪里。

Q:香港好像有很多人不熟悉内地,会觉得内地有很多厉害的人,BAT又很大,都很害怕怎样进军内地市场,这些问题也有发生在你面对的人身上吗?

我会和他们说一个故事,lalamove在微信指数、百度指数远胜58同城,香港人未必知道,但在中国58同城是最大的domestic service(国内服务平台),在各个地区招聘等等。58同城没有去到美团的级数,但都算是半个美团,绝对不是弱的对手。但lalamove赢了他们整条街,这是香港的团队。所以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去打。这并不是香港vs中国,只是香港人vs上海人、香港人vs杭州人、香港人vs北京人而已。

再看看,mobike在上海,ofo在北京开的,每个城市都有厉害的人,你在和其他人竞争而已。作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他是怎样想的?这些思维很重要。如果你计划不进入内地的话,那也无需去和内地企业竞争;但如果你有需要入内地的话,为什么不早点进去呢?

Q:你投资那时会在意他们盈利模式是怎样的?你怎么计算投资的回报?

天使和VC不太一样,通常天使投的项目都比较长期,其实五年可以退出已是很幸运了,通常天使五年内都不大可想,要七年、十年左右,所以天使就真的是天使。VC会短一些,平均一个VC是五年左右。

盈利模式对于早期的Startup,是可以有个大概的路线图,但若要求他要明年、后年交到数,就不是太可行。无论是天使还是VC,所有投资者都是要看回报的,但问题是在投资之余,是否可以有更加大的作用?当然难度会高很多,在投资之余,还想要其他的社会影响。

Q:年轻创业团队怎么找投资人?

A: 不用太复杂,简单几页ppt,你说出想做什么,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估计市场有多大,为什么你能做到。都是那几件事,但答得好很难。

(实习生佘思盈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文中貌似对“中国”和“香港”分的很清楚。像是两个阵营在互搏互斗。香港的商业 环境的确值得年轻人去拼一把;在风险和机遇的风暴中心;有天使这样的投资机构助他们一臂之力倒也令人欣慰。

  2. 好高興見到有人專門投資香港創業企業,而香港可以被互聯網化的空間真的好大。香港的創業者們趕緊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