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军训:迷彩崇拜与威权国家的上行下效

中国式的军训,已经背离了军事训练的初衷,留下来的只有暴力,以及给暴力当作借口的对迷彩符号的崇拜。
在今天的中国,支持军训的声音时常以“古今中外都有”、“增强国防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和“磨练意志”为理由,来试图对抗越来越多的针对军训的批评,但是当权者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意识到,军训已经只剩下了形式,甚至已经过时了。

【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又到了每年中国大陆学生军训的时候了。全国各地轮番上演以下的场景:成千上万的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穿戴著劣质的、迷彩图案的衣帽,在烈日下列队站立,转来转去,每个人都汗流浃背,而教官则在一边的树荫下喝著冰冻的矿泉水。

这种布满迷彩的景象似乎满足了我们脑海里对“军事”二字的期待,但经常爆出教官肆意妄为体罚学生的消息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同样令人费解的,还有军训的意义,以及一个经典的马克思主义问题:谁从中受益?

1955年,毛泽东批准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在高等院校进行学生军事训练的请示报告,随后在北京体育学院和北京钢铁学院开展军训试点。其后,军训学校的范围不断扩大,直到2001年4月28日,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把军训的范围扩展到了所有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

在今天的中国,支持军训的声音时常以“古今中外都有”、“增强国防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和“磨练意志”为理由,来试图对抗越来越多的针对军训的批评,但是当权者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不愿意意识到,军训已经只剩下了形式,甚至已经过时。

中国式的军训还能不能叫军训?

如果按照“历史悠久”的角度来看,那么中国现在的军训只能用粗糙、单调和低级来形容。

民国时期,所有大学、高中等学校的男生都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每年暑假接受连续三周的军事训练,教官由陆军学校毕业生担任。训练项目包括学习军事学识、培养优良德性及生活习惯,前者包括学科及术科。学科包括步兵操典、野外勤务、射击教范、防空常识、战车常识、卫生急救等。术科包括徒手教练、持枪教练、测图实施、弹药射击、夜间演习等。

而今天中国学校军训的主要内容已经只剩下了站队和叠被子,就连大学生的射击训练近几年也出于安全考虑被大面积取消,本应该是核心的军事内容早已经不见踪影,不管是时间长度上还是内容上都已经同之前的军训大相径庭,就连教官也大多不是现役军官。所谓“历史悠久”其实不过是尝试捏造虚假的正当性,表面看是一脉相承,其实是狗尾续貂。

虽然说是狗尾续貂,但是既然有人去续,说明这其中有利可图。如此单调的军训其实更像是一场又一场针对学生的有组织的暴力和虐待。另外,军训期间对学生通讯权力的部分或全部剥离造成了学生们信息的真空,这种真空为思想的灌输提供了绝佳的机会,而填满这种真空的,则是教官口中的对军事力量的崇拜以及民族主义煽动性言论,而这两种思想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不折不扣的军国主义思想——将军事力量视为了国家安全的基础,把对某些国家(如日本)的复仇当作民族耻辱的正当回应,甚至有扩张的倾向。更讽刺的是,中国的媒体似乎从来不敢把军国主义这个帽子戴到自己人的头上,而只是用来隔著海骂日本的右翼,尽管铺天盖地的抗日神剧和强军口号已经脍炙人口。

如果压迫是“集体”存在的原因,那么压迫不在了,“集体”也将随之消失。更何况,这种所谓的“集体意识”倡导的是将集体中非核心个体的权利剥夺,只是呼吁“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的极权工具罢了。

如果把军训看作是一种兄弟会式的“严峻仪式”的话,那么军训支持者的“增强集体主义意识”或许还站得住脚跟。Elliot Aronson在其著作《社会性动物》中提到过一个“小组讨论过程的动力”的实验,实验就加入讨论会的入会仪式设计了三个变量,即严峻仪式,温和仪式和没有仪式。结果表明,经历温和仪式或根本没有经过入会仪式的学生们认为团体讨论会比较枯燥乏味;而那些为加入这一团体受过折磨的人(即经历严峻仪式的人)则认为,它的确是一次令人兴奋的讨论。

按照E.Aronson的实验结果,折磨人的军训似乎可以让学生对学校进行更好的融入,但是现在许多学校都开始为了提高教官和学生的人数比而实行错峰军训(即某些大学把军训放到大二开学前进行),军训真正带来的入会仪式感已经消失殆尽,另外,军训的时间短也使得这种仪式感的维持变得十分困难。因为,如果压迫是“集体”存在的原因,那么压迫不在了,“集体”也将随之消失。更何况,这种所谓的“集体意识”倡导的是将集体中非核心个体的权利剥夺,只是呼吁“绝对忠诚、绝对服从”的极权工具罢了。

总有一些人,只是因为自己在虐待中活了下来,于是不仅不憎恨施虐者,反倒去感激施虐者的不杀之恩。那些经历过军训,又用“磨练意志”来为军训开脱罪名的人恰好就是如此。人的意志绝对不是几周的军训就可以磨练出来的,而且,也没有人有权力去打著“磨练意志”的理由去虐待别人,因为只有虐待才是事实,只有军训基地糟糕的居住环境,不洁的饮水,偷工减料的饭菜以及学生身上穿著的质地低劣的衣服和散发著刺鼻甲醛味的腰带才是事实。在这种条件下,如果能磨练出意志,那也必将是表面言听计从,内心里坚决反抗的意志;这种条件下,如果养的是真正的士兵,那么这些士兵也一定是没有战斗力的。

中国式的军训,已经背离了军事训练的初衷,留下来的只有暴力,以及给暴力当作借口的对迷彩符号的崇拜。

军事化管理:迷彩崇拜的最终形式

事实上,军训只是中国教育迷彩崇拜的冰山一角,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维持广大“超级中学”和“戒网瘾学校”的“军事化管理”。

“军事化管理”是军训的进阶,它保留了恐吓和暴力,尽管现在许多地方在施行过程中暴力有所收敛,但是软性的暴力与无微不至的监控则更令人发指,对学生带来的恐惧和羞辱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国的许多中学里,学校通过班主任负责制和吹毛求疵的绩效考核通过老师向学生施压,学生们在寝室里也要受到生活老师的监视。这一切在学校口中,都是为了学生的成绩,学生意见的反馈渠道也就此关闭了,学生就算是抱怨也只会被家长和学校不以为然,还会反过来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俗谚来教育学生,尽管他们就是“苦”的源头。

对于“军事化管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就算是心痛也会忍著,指望著用学生高考中考成绩做招生广告赚更多择校费的学校则更是不亦乐乎,但与此同时,夹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学生和老师则只有腹背受气,他们虽然是教育这件事的核心,但是在家长和学校的名利观里已经是最不重要的那一环。学校和家长都只想要结果,至于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学校走在极权压迫的一端,而另一端,则是把孩子的所有教育责任都推给了老师和学校的家长们。

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已经偏离了它育人的本分,沦落为毁人不倦的机器。而学生作为受害者,则是从小就被训练成为一个巨大数字中的一员,被扣上锁链,被剥去可以引以为豪的个性。

杨永信和豫章书院是针对“问题少年”的,那么“军事化管理”似乎印证了某些人的观点:所有学生都有问题。而这种问题,不是别的,不是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而是“不服从”,而教人服从似乎比教育本身更重要。而这种教育,仅仅对学生进行了打压,让他们服从,却没有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发展,这与对动物的驯服无异。

归根到底,“军事化管理”只是一个教育者假借军队迷彩符号和煽动性口号对个体进行自由剥削的名头,与军事无关,也算不上是管理。所谓的“军事化管理”更像是一场大型迷彩cosplay,管理者可以借机得到“指挥官”的角色,将许多甚至平日里视作过分的压迫都变成理所应当,而他们自己沈迷的迷彩假象则成了他们对自己为所欲为的辩护。在这种环境下,教育已经偏离了它育人的本分,沦落为毁人不倦的机器。而学生作为受害者,则是从小就被训练成为一个巨大数字中的一员,被扣上锁链,被剥去可以引以为豪的个性。到头来,好多人在十几岁时就已经死了,只是苟且到了几十年后才烧成灰装进盒子里面埋下。

学生都有问题:代际偏见还是集体主义裂痕?

对于那些鼓吹军训教育意义的人来说,年轻一代的学生是“娇生惯养的”,需要进行管教。可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对年轻一代的代际偏见。这种标签化的代际偏见在中国已经脱离了社会学研究的本来用途,而是随著以偏概全的猎奇社会杂闻,成为了代际冲突的符号。这些偏见同时变成了虐待和暴力的理由。如果我们只去思考“学生有什么问题?”的话,便是走进了为暴力开脱的陷阱,提前定下了“学生有错”的成见。很多教育者也是如此,他们受到这个陷阱的诓骗,选择相信可以用最极端的方法来解决一个不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说问题不存在是因为,这种代际偏见的核心是偏见,而并非是代际关系。事实上,这种偏见的产生出于某些人对代际理论的误解,更是出于他们的自以为是。曼海姆在《代问题》里面写到过:“代际更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由新的年龄群体不断出现的过程完成的。”这里的“年龄群体”体现的是一个社会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而并不是用来像“90后”这种标签一样,形容时间跨度很长的、内部差异巨大的群体。这种错误的理解导致了标签的笼统与失真,给偏见的产生带来了机会。

这种偏见是永远不会消除的,不仅因为人类的傲慢是无法改变的,人类代与代之间的的时代精神也是不同的。两代人是不可能生活成长在同样的环境的,因为人类所处的社会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变化是经济上的,而非政治上的,虽然政治的变化会影响经济,但是人最终感受到的,是经济上的改变,这种改变并不一定是欣欣向荣的,它可以是增长也可以是衰退;这种改变也不一定是掉头式的或者十分激烈的,因为即使是微小的不同也是不同,在趋同的文化里,这必将引起冲突,而这种冲突,会成为一个集体主义社会的内部垮塌的源头。

一个威权国家的上行下效

不管是军训还是“军事化管理”,利用符号进行的压迫更像是中国这个国家的缩影。

儒家“君臣父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今天,仍然是活跃的。但是,这种已经实行了几千年的等级制度是难以消灭“不服从”的,这看上去是徒劳,但事实上,正是因为不服从是难以消灭的,上下地位之间的冲突也一直存在,所以它成功地用无休止的私人领域的内斗消耗了人民的精力,使其无暇对统治阶级造反。

不仅如此,这种制度让中国社会与霍布斯笔下的社会十分相似:每个人都可以利用儒家的等级体制进行互相的争斗,社会建立在恐惧和理性的自利上,只不过,中国人似乎没有打算将自己的根深蒂固的自私自利放弃从而迈向文明,因为所有人都是权力滥用的受害者,但同时只要他们遇见机会,又会迅速成为更加狠毒的施暴者。多数人从来没有真正地盼望过平等,对于特权也没有真正的憎恨,他们真正憎恨的,是自己不具备这些特权的现实。这是一种中国人对自己的奴役,但是所有人都乐在其中,就像毛泽东曾经说的那样,“与人斗其乐无穷”。

那么,从中获益的到底是谁呢?毫无疑问,最终的受益者是安逸地呆在等级鄙视链顶端,像看戏一样俯瞰众生的统治阶级,对于他们来说,保住他们的位置是最重要的,而至于人民的心理与身体健康,则是最次要的,毕竟只要他们不造反就足够了。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8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中國軍人 您可以去查查到底軍訓這個行業是什麼樣的,到中小學裡問一問,他們是有一個完整的利益鏈條的。如果您覺得我這叫抹黑軍人的話,那您應該去問問那些把軍訓這個事情搞臭的人,他們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在抹黑軍人,是不是在作惡。

  2. 整一個就是信口雌黃、胡說八道、妖言惑眾、鬼扯懶蛋…百般地詆毀軍訓,不過就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就是為了抹黑軍人,就是為了反對而反對!

  3. @新闻小白,我还想问您军训过吗?不同于第一段最后一句话的是,我们教官是翘个二郎腿抽烟

  4. @罢网别机,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学生对军训的看法取决于教官对自己好不好”这点没什么问题,但是很多人都说自己教官侮辱学生人格这就有点说不过去吧?你去网上查查那些帖子,多问几个人看看之后,你应该会对军训有别的看法吧?那些教官根本不能用“不友善”来形容,这么形容他们好像是冤枉他们似的,真是便宜了他们

  5. @只想寻找安身之所,我还想问您真的了解和参加军训过吗?我不敢说我了解军训,但是我对我参加过的军训还是了解的。就我所经历过的军训而言,我的确是受到了来自教官们刻意让我们接受的“军国主义思想”,各种灌输“小日本就是杂种”“你们长大了后要参军,把小日本搞死”,说什么“以前世界上大半土地都是中国的,以后你们要打仗夺回来!”之类的,这难道不是军国主义?再说个人崇拜,我觉得我们接受的是“必须要对教官崇拜”,这应该算是个人崇拜,对吧?这些教官整天说我们是“饭来张口衣来张口的杂种”,说他们入伍时多么艰辛,说他们才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还说“要不是法律,我早就把你们这群杂种全都给杀了!”之类的

  6. @Lantern,“集体的荣耀感和责任感”在一些情况下的确重要。可是,我的教官把“荣耀感”和“责任感”歪曲成“集体对教官的服从”才是“集体感和荣耀感”。你可以说我是对我的教官不满,我在这里只是说出事实而已

  7. 我是一名高中生。我们这几天正在军训(2019.2.24-3.3,共八天)。我对文中的内容感同身受。反对@zwd1999,你说的是个案,不代表所有。就我的个人经历而言,我们的教官不止一次当着女生的面开低俗笑话,还炫耀说自己以前把水桶踢到一个女生的头上,说那位女生哭了也不反抗,“动都不敢动一下”,因为害怕,说的时候其他两位教官嘻嘻哈哈地附和着;就我的感受,迷彩服的确劣质,很多衣服没有扣子,线头很多,衣服很容易破。我们这几天的训练根本不是训练,只是教官出于个人不满而体罚我们,不停给我们灌输他的价值观;“军事技巧的练习”更是没有,只是踢正步,让我们硬是扯着嗓子唱《团结就是力量》;让我们向师兄师姐大声问好,故意分出上下等级(我想问,难道你吃饭时有人在饭堂外大声向你问好,你很开心?更何况是一伙人?);我当着全班人的面说自己来月经肚子痛+想吐,教官依然让我回去蹲着;宿舍桌上不给摆除书以外的任何东西,浴室不给摆沐浴露…这些你有经历过?

  8. 看到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我就不看了。。。。记者,你军训过吗?

  9. 我覺得批判這篇文章的人可以卸載這個app了 中國軍訓這種活動 就是在磨滅個性 讓集體主義極大化 我在中國從小學上到高中 讓我感受到的就是權威崇拜和集體主義 大學出國後我才發現 過往十二年接受的都是一些愚民教育 我真實的體驗也就如這篇文章所寫 感同身受

  10. 牵强附会,“客观”的过于客观。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都给忘了?

  11. 我们不需要斯坦福监狱实验,因为经历过军事化管理教育环境的我们一生都生活在斯坦福监狱之中。

  12. 好多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我还能怎么说?抱着你们虚假的认同感溺死吧

  13. 感觉作者没有客观的分析事实,很多论证都很牵强。我希望能看到理性的文章,而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的情绪化作品。

  14. 有点上纲上线...

  15. 當代軍訓主要還是著重於身體的磨練,意識形態的內容很少了,雖然很多環節設計並非合理,但強行上綱上線實在有失偏頗。論效果,應該比不上一些地方的兵役制度吧?整篇文章缺乏事實依據,沒有橫向比較,深度不夠,還有失公允。

  16. 这篇确实太情绪化了,上这里来是希望能看到更多事实、分析,而不是情绪化的判断

  17. 自己的军训亲身经历并不是那么糟糕,也没有什么压迫、暴力、教官特别好,时间过去10来年了,依旧记得那个夏天跟我们一起训练的教官。

  18. @zwd1999 這位小朋友自己開頭第一句就自己承認「就個人經歷」,結尾又批評本文「何不食肉糜(中國的黃右真的很喜歡用這個詞)」,究竟是誰「何不食肉糜」呢?真是無知又可笑。

  19. 军训并不是一场又一场有组织的暴力和虐待。文革批斗才是。

  20. 经历过好几次军训,军训确实已经成了形式,痛苦的过程只让我加倍厌恶集体主义

  21. 就我个人经历过的军训而言,教官都是军校或本校的师兄师姐,并非什么“暴力机器”或“施暴者”,其次据我所知,武汉大学军训就有实枪配发,北方的一些院校都有打靶环节,西安的学校甚至有刺杀操等真实的军事行为。作者以一种“何不食肉糜”的高高在上睥睨众生的姿态(例如张口就来“劣质的迷彩服”,军国主义等等)批判一番真是既无知又引人发笑

  22. 八九六四之后才大面积推广军训,某大学更军训一整年。始作俑者来路不正,为其辩护也说不过去。

  23. 脍炙人口可不能这样用

  24. 作者一定是吃了辣椒写出的这篇文章

  25. 这篇文章确实太情绪化了,你可以把当下的军训当做一次公司里面的团建,集体的荣耀感和责任感其实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这篇文章看似深奥,实则让人觉得很幼稚。

  26. 太情绪化+1,很大程度上学生对军训的看法取决于教官对自己好不好;大学时训练我们的班的两位教官完全是不同的风格,消极的评价完全取决于那位不友善的教官。

  27. 这篇文章有部分观点可以认同,但我看到的更多是作者本人偏激的个人情绪。

  28. 有時候一些事情的存續理由早已漸漸消失,單單只因為無人特別出聲反對質疑而得以繼續存在,這裡一些評論對於軍訓的看法已足以讓這個「傳統」延續下去。
    是否因為被動(社會影響個人心理)而對軍訓(等威權體制)有好感已無法追溯,如果在過程中或結束後能夠真心感到快樂我沒意見,但並不是每個人皆有意願吧?
    然後希望作者如果並未對軍訓進行深入研究能把主詞範圍縮小,改成特定人的經歷比較能避免以偏概全。
    最後想問我個人期待這世界不需要軍事的一天到來,是否太過天真?

  29. 对军训本身不做评论,自知资历尚浅。但我所看到的是,曾经来我校统一售卖军训服装用品的老板,手里拿着一台三星w2017,开的车是路虎揽胜运动版。斗胆猜测这是一个很暴利的行业

  30. 节假日教官找学员收红包2333真事~

  31. 感觉就是来自一个从来没经历过军训的人的偏激言论

  32. 自说自话,敢问真的了解军训经历军训吗,还歪曲成军国主义,个人崇拜,您可真是会意淫泼脏水。要是真的每个挑刺的只有这素质,党简直高兴坏了

  33. 这篇文章中不乏一些好的观点,但是整体文章看来有点像是为了批评而批评,更有部分细节的描述过于妖魔化和牵强。

  34. 讀研時遇到中國同學想和我聊服兵役的事,我講完一點軍中故事後他們開始講他們的軍訓,聽完我也只能笑笑。

  35. 观点太偏激了吧

  36. 已经做成一门生意了。。反正教官的成本很低很低

  37. base上海 大二军训,承认军训已经流于形式,但正因如此所以没有明显的价值输入,反而十几天的相聚更像一场同学间变相的大型社交活动。同时在这里集体的观念得到强化,最后一天会操时的整齐划一难道不也是难忘的回忆吗 🙂

  38. 關於「軍事化管理」的一段,倒是頗為感同身受。但有關軍訓的部分,正如其他評論所言,個人情緒相當濃重。

  39. 想起那时候交了一笔钱来军训,拿到的迷彩服就一套,一周就穿着那套,而且掉色发黑臭等等,感觉是想刷一下GDP吧

  40. 对一个学生而言,从军训得到的意识形态方面的修正恐怕并没有作者想象的那么多。经历了军训, 在"汇报操演"的时候,校领导带着全体同学宣誓"忠于祖国和人民"的时候,气势排山倒海;宣誓到了"忠于中国共产党"的时候,竟然明显的沉默者众 声音锐减。真不知道主席台前的领导们心里会不会些许尴尬。

  41. .......這篇是讀者來函...不是端傳媒自己出品...這是User Generated Content

  42. 中國大陸目前的校園軍訓確實是大部分都成了形式。一些軍訓教官也只是走走過場。學生們不過是圖新鮮感和刺激。至於這篇文章所說的「權威」、「暴力」,似乎是主觀臆斷了。最真實的軍訓中教官是不會存在這樣的想法的,學生也不會被所謂「灌輸」。因為他們就只是完成任務而已。他們可沒有這樣的所謂「覺悟」。

  43. 感觉端的文章都一个毛病,文章探讨的主题应该是很深层次的,但内容却流于表面,洋洋洒洒一大篇,却根本没触动到深层次的东西,真正的问题没点出,抓住一个自以为是的点痛批一顿,鸡肋

  44. 作者没有深入调查过吧,多处举例失实🙂

  45. 从服军役到预备役,再到军训,简化了那么多还不满足??非要像台湾韩国一样的强制服役两年吗?

  46. 對這篇文章很失望。
    我不喜歡軍訓,但作為軍訓的親歷者,我必須說文章中很多指控不實。
    「而填滿這種真空的,則是教官口中的對軍事力量的崇拜以及民族主義煽動性言論,而這兩種思想組合在一起便成了不折不扣的軍國主義思想——將軍事力量視為了國家安全的基礎,把對某些國家(如日本)的復仇當作民族恥辱的正當回應,甚至有擴張的傾向」——在我經歷的幾次軍訓中沒有教官煽動對軍事力量的崇拜、對日本的仇恨。
    「只有軍訓基地糟糕的居住環境,不潔的飲水,偷工減料的飯菜以及學生身上穿著的質地低劣的衣服和散髮著刺鼻甲醛味的腰帶才是事實。」——我經歷的幾次軍訓,一次是在軍事相關的學院,其他是就在就讀學校進行,所謂不潔飲水、偷工減料的飯菜並不存在。

  47. 上大学军训时校领导讲话,第一句话就说: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军训?因为这是教育部的规定,军训是要计入学分的!
    当时同学们唏嘘一片,认为这位领导怎么毫无水准,说出这样通俗易懂的话。现在想来,那位留洋博士又是院士的领导,早已厌烦了这种上行下效的形式主义,却又无法公开言说,只好不痛不痒表个态了。中国的大学以及教授,能够拥有自己的风骨不成为强权的传声筒,真的就算很好了。

  48. 军训亲历中,虐待倒不至于,无聊且没意义是真的,而且强调的是服从。感觉军训已经成了中国一个莫名其妙的习惯一样,像一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即使有很多人想丢掉军训,却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周军训,我一直在划水,马上就结束了

  49. 感觉对于军训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过多过度的解读

  50. 雖然我很厭惡軍訓,但是這篇文章確實太過情緒化,不夠客觀。以偏概全的地方很多。

  51. 类似军训这一类的短期的极权和虐待,推荐各位去看一部德国电影《浪潮》,然后便什么都懂了

  52. 全國高校開學強制軍訓是從廿九年前的某風波後開始決定的,目的是什麼就很清楚了吧。

  53. 确实,除了站军姿和叠被就没别的了,习惯了,这社会做啥事儿都不认真~

  54. 軍訓的需要及執行,確實可以被討論,畢竟以中國當下軍事力量,不至於需要人人都要軍事訓練,倒是台灣人可能真的需要增加多一點軍事課程....

  55. 某些人说自己在军训的时候留下了美好回忆。。但这并不能证明像这种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活动不是出于压制学生个性,逼迫服从管理的目的而存在的。

  56. 说的有点过了这篇文章…我和我的同学们在高中和大学时的军训中都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57. 一刀切的语气让人感到了作者的怒气。当然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但不是所有的军训都是如此的。

  58. 不否认本文略显情绪化,但即使如楼下评论所说「教官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流汗」,也无法为军训的形式主义与虐待本质开脱。也许现在回忆起来尚觉美好,但真让你再去体验一次,你扪心问问自己还愿意吗?

  59. 我在大学接受的军训教育,准确的可以理解为站军姿+走正步+钻政策空子+讨好领导。站军姿走正步大家好理解,毕竟一个大学那么多人,总不能人人都上场射击吧?军营住不开啊!能和军事相关的,只能是大家走两步了。
    大学生比较怕事,体质也不是特好,总在太阳底下走来走去的又傻又累。
    于是乎,就有女生连续大姨妈、站军姿崴脚、莫名晕倒、让休息一个月的病假条等种种奇葩请假方式出现,有点能耐的,都钻着政策的空子想办法逃避军训。
    还有我这样的,和教官搞好关系,不但不会被罚,还会让你出来帮忙训练别人,不晒不累,美滋滋。
    这怎么能叫做军事训练,这分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人”练习场!
    学生糊弄教官、教官糊弄领导、领导糊弄学校、学校糊弄教育部、教育部糊弄国家,分工合作,各取所需。

  60. 只能说我受到的军训非常专业,教官都是军校中的佼佼者,制定的训练量也十分合理,担惊受怕的永远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休息时间往往倍于训练时间,而在休息时间中接触的军队文化、精神,才是绝大多数军训的主题。所谓身体上的虐待,你怕不是国防生吧

  61. 軍訓根本不需要在一羣恐怕既不會也不適合(體檢無法通過)當兵的大學生當中展開,在「那羣當兵的跟不跟學生一起訓練或者跑去別處休息」這一點上糾結,就是想轉移討論焦點罷了。
    這種形式的規訓,根本不必要!
    至於現在的小孩是不是過於嬌生慣養、行爲乖僻、不懂得容讓別人這種事情,去找孩子的父母祖父母輩。

  62. 无法认同,我们的教官一直和我们一起训练

  63. “教官在树荫下喝矿泉水”——拜托,是有这样的教官,但更多的和同学们一起流汗的教官。

  64. 他们效仿父亲,建造一个个dystopia。

  65. 全文情绪化严重,所说的话没有一个数据和引用,想必很多都是臆测。希望以后写文章可以注意写作方法。

  66. 带有很浓情绪的文章

  67. 依然記得旁邊幼兒園的小學生在租用的大學操場上,由帶隊老師分隊喊口號,一群稚嫩滿口乳牙的小朋友穿著迷彩服齊聲喊「老虎出征,寸草不生!」回想起來依然怵目驚心

  68. 作者真的来大陆实地考察过军训吗?你说的我一点都没感觉出来,反而觉得和教官,同学一起在阳光下锻炼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情。

  69.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吧

  70. 曾经的军训是打真枪,后来发生了事件,放弃军事训练加强军事服从。然而当今走的其实是修正主义路线,具体参见毛译东思想第五卷.......

  71. 只要我们打算批判来自中国体制里从上到下无差异的暴力政策,不管是军训,还是微小到前几天开学强制学生和家长观看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事情,我们本质上都是在批判共产党统治下渗透在社会各个层面发生的权力垄断和滥用。集中且不可违抗的权力才是贯穿所有荒谬的主要线索,也是一些决策产生的动机。有人说教育是计划经济的活化石,上世纪共产主义的强盗逻辑仍然广泛存在于教育体制中,军训是其中最古老的标本。就军训本身而言,不管是作为其它国家普遍服兵役的代替品,还是为了强身健体、增加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从这些实际的作用出发为它辩护或反对都没有意义,问题在于军训的内部逻辑:作为暴力化身的军队恐吓与羞辱,学生对权力无条件服从,是课堂外阉割学生思考权力真正从属的实地操作——权力属于人民,不属于任何别的一方;以及军训的外部逻辑:军训作为上世纪毛时代共产党的顶层决策,从来没有,也不打算适应时代的变化、理性的反思、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军训和计划生育政策一样,只不过没有后果和危害,共产党掌握着不可一世的权力,也就没有任何动机去改良它,只会用各种言辞去合理化它。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个一个去打破这些逻辑结下的野蛮果实,直到整体开始发生变化。

  72. 所謂軍訓的而且確就是一場形式主義的表演,用佔用學生錢財和時間為前提來進行一場為期十幾天的步操訓練,最終目的就是在結束的當日為學校領表演,留下影像資料。磨練意志?就像被關進集中營裡人和監獄裡的良心犯一樣?
    唯一鍛鍊人意志的就是,你是否有這個意志知道這是一場由一開始就心知肚明整個流程的鬧劇,而在它臨結束的幾天那些隊伍軍人甚至是訓練學校裡批著軍裝的虐待狂會渲染溫情,而受訓的學生會很感謝那些軍裝的施虐者們施捨他們的做一些正常受限制的正常行為(用手機,吃東西,去廁所,娛樂的需求)的寬容而感恩,在結營的那天還會十分不捨。
    那些沒有意識到的人,遠離他們吧。

  73. 社會現實就是極權老人牫害青年人。只覺如今的中國已往法西斯的方向全速前進,即使車毀人亡瘋子車長亦不會考慮煞車

  74. 热死一个新生,换来几天高温假期。

  75. 个人感觉,作者把军训的作用想象得过大了。如果没记错的话,现在的军训模式正是在1989年六四之后开始实施的,旨在通过军事化强制,控制大学生的“自由化倾向”。但是,30年前的制度,到了今天已经基本只剩下一个形式了。所谓军事化管理和政治洗脑并未消失,而是渗透到了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从义务教育阶段五花八门的强制爱国教育,到衡水、毛坦厂这样取消一切自由的”超级高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所有需要接受的规训在进入大学前就已经完成了。至于短短的十几天军训,除了身体上确实需要接受一些考验,几乎可以视为炼狱般的高中生活之后的一种调剂,一种不同以往的体验。对于女生来说,教官更是一定比凶神恶煞的老师和被压抑得几无生气的男同学有魅力得多。军训是现今党化教育很显眼的靶子,但不过是一个稻草人而已,绝非问题的核心。
    我自己经历的军训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当年的部队教官在top5高校的学生们面前并没有太多自信,我曾经在大课堂上当面质疑他讲的官方党史,晚上意犹未尽,勾结班长把《天安门》下载回来遍传各寝室,让全系男生都受了一场震撼教育。在“学生信息员”成为一种制度的今天,这样的事情,大概已经不可能了。

  76. 朋友,偏激就不是這樣了

  77. 我也很反感军训,但文章的说法有些偏激,感觉作者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78. 军训期间教官对学生的羞辱就不说了,军训结束之后往往是盛大的欢送场面,学生哭成一团对教官们依依不舍,为了防止场面失控教官们要偷偷的走,大二时我一个室友在军训结束时去维护秩序,在拦阻人群的时候甚至收到了大一新生的辱骂和指责。当时的我是甚至无法理解受过高等教育女大学生对于军官的投怀送抱,她们都没有基本的判断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