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是怎么练成的(上):出生、寄养、红背心

能成为合格导盲犬的关键在安全感,它们亲人、对人放心。当它们穿上“红背心”时,就代表正在接受训练。
台湾

【编按】蔡英文总统10月中正式收养了3只退役的导盲犬,让台湾社会继2004年的电影《再见了,可鲁》(港陆译作《导盲犬小Q》)之后,再一次掀起“导盲犬热”。但同时也让人注意到,根据统计,台湾需要600只导盲犬,但现役却仅有40只左右。

导盲犬看似宠物, 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犬,培养、训练导盲犬不可能“速成”,必须花上漫长的时间和严谨的程序,成本极高。同时,导盲犬的一生要经过寄养、入学受训、服役和晚年收养等阶段,最前和最后两个阶段,都需要有心且有条件的家庭义务投入。蔡英文正是希望在这里起“带头作用”。

端传媒从今天起将陆续推出导盲犬系列专题,追踪报导导盲犬一生的4个阶段,期待公众对导盲犬的种种有正确的了解。合宜地对待导盲犬,就是对它背后那位视障使用者的完全尊重。

傍晚5点左右,Dano妈妈就会带着Dano到家里附近上厕所散步。
傍晚5点左右,Dano妈妈就会带着Dano到家里附近上厕所散步。

不打不骂的家风

“Dano,准备去散步啰!”听到妈妈的呼喊声,Dano缓缓地从地上站起来往门口移动,摇摇尾巴,顺从地让项圈套进脖子上,心情看起来既快乐又兴奋。

现在是傍晚5点,天色犹亮,由于接近下班时间,路上汽机车的鸣笛、引擎声令周遭环境吵杂不堪,但Dano曾经是只受过训练的导盲犬,这样的喧闹丝毫不影响它的专注力。

想听导盲犬的故事吗?Dano的际遇会是一个好开始。它在4个月大时,就离开了母亲和兄弟姊妹,只身从日本来到台湾,今年已经11岁了,是一只老爷爷。Dano当年甫到台湾时,台湾尚未有大量繁殖本土导盲犬的能力,是Dano的训练师、台湾导盲犬协会秘书长陈长青发现,Dano的血统和资质很适合当“种犬”,于是在与日本讨论后,决定将Dano留下来繁衍后代,并未投入引导视障者的工作。

为帮助台湾视障者,出生于2006年1月21日的Dano,被日方选中来台交流。带着拉布拉多与黄金猎犬混血的家族荣誉血统,Dano在当年的5月搭机抵台。运送途中,它被安排在一个有空调的货运舱,而为避免Dano受伤,日方人员还细心地将Dano安置在专属的笼子里,这个空间很舒适、也符合相关标准。

除了搭货舱,只要是从国外成功配对回台的导盲犬,也可以跟着它的使用者一起坐进客舱,趴在他的脚边搭飞机。

导盲犬法律保障

台湾《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第60条规定,视觉、听觉、肢体功能障碍者由合格导盲犬、导聋犬、肢体辅助犬陪同,或导盲犬、导聋犬、肢体辅助犬专业训练人员于执行训练时带同幼犬,得自由出入公共场所、公共建筑物、营业场所、大众运输工具及其他公共设施。前述场所、大众运输工具及其他公共设施之所有人、管理人或使用人,不得对导盲幼犬、导聋幼犬、肢体辅助幼犬及合格导盲犬、导聋犬、肢体辅助犬收取额外费用,且不得拒绝其自由出入或附加其他出入条件。

导盲犬的入境流程和其他宠物犬略有不同。一般宠物犬如果是来自狂犬病疫区,例如美国、加拿大等,就需要待在机场的检疫所观察,时间可能长达数周;但导盲犬可不能这么做,因为能成为导盲犬的关键在“安全感”,几周离开人类不相处,大概就无望成为视障者的伙伴了,因此,来自疫区的狗狗就会采行居家隔离方式处理。不过,来自非疫区,像日本的狗狗,只要健康无虞,都可以直接返家。

为帮助台湾视障者,出生于2006年1月21日的Dano,被日方选中来台交流。
为帮助台湾视障者,出生于2006年1月21日的Dano,被日方选中来台交流。

像Dano入境前,首先会由海关人员确认身份;其次确定Dano的健康条件符合台日两边标准,文件上得记载施打疫苗情况、有无狂犬病问题以及出关前有没有发烧症状。确定一切都正常后,导盲犬就会被直送寄养家庭。

导盲犬一生有几个阶段:幼犬寄养、上学训练、配对视障使用者、退休收养。虽然外界有人认为,它们要不断换“爸妈”、适应不同家庭很可怜,但台湾导盲犬协会训练师陈艺文说,协会在挑选每一个阶段的“爸妈”时,都会非常谨慎小心,且“狗狗是很活在当下的动物”,转换环境的适应问题克服了,一定都能感受到“爸妈们”对它们的爱。

能顺利成为导盲犬,代表它们一定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健康的心理,它们亲人、对人放心,在公共场合不会吠叫;在它们受训、工作之余一起玩,也不会感受到它们带有警戒心。为何能有这样的表现?幕后功臣是一个个无怨无悔付出、对它们不打不骂的寄养家庭。

“Leader爸”跟“Force妈”回想起那段“把屎把尿”的日子,语气中既有“累”不回首,也有吾家有子终长成的欣慰感。

“准导盲犬”在寄养家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就从Leader跟Force来看看吧。

Leader是2014年9月28日出生,11月2日到寄养家庭。它是一只热情奔放、相当亲人的小男生;Force是2013年12月25日出生,2014年2月19日到寄养家庭,一样是冲劲十足的男孩子,还被取了一个绰号叫“笑牙”,就是台语的“少爷”。Force去年9月已经去高雄上学了,采访那天,Force妈有些心疼地说,“它孤伶伶离家去受训,跟在家里当少爷不同啊。”

幼犬多半是在两个月大时到寄养家庭,由于刚离开自己的狗妈妈,难免有些情绪。例如Leader到寄养家庭前两天,晚上就睡不着想找狗妈妈,Leader妈便特别开着小灯让Leader安心、知道身边有人。可是,这时候也不能“宠过头”,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过度呵护,“这跟照顾人类小孩是一模一样的,都要拿捏得当,”Leader妈笑着说。

另外,那也是连大小便都无法控制的阶段。“Leader爸”跟“Force妈”回想起那段“把屎把尿”的日子,语气中既有“累”不回首,也有吾家有子终长成的欣慰感。

从捷运、公车、火车到高铁,Leader通通都坐过,连搭船都可以不晕不吐。
从捷运、公车、火车到高铁,Leader通通都坐过,连搭船都可以不晕不吐。

台湾导盲犬协会订立的标准是狗狗不能在室内上厕所。犬只还是baby时,每两个小时就得上一次厕所,偏偏Force的体型很壮硕,身材纤瘦的Force妈,只能忍着渐渐浮现的“妈妈手”,抱这只“巨婴”冲上冲下的。

要怎么训练不尿床、一觉到天亮?Leader爸以过来人经验说,“刚开始都会尿下去,但你要忍住不要马上帮它擦,狗狗自己本身很爱干净,尿在身边它也会不舒服,几天几天练习,上轨道就没问题了。”往后的日子,只要晚上减少水分摄取,睡前到户外再尿尿一遍,狗狗就能一夜好眠。

为什么不能在室内上厕所?主要的考量是担心有些狗到陌生的地方会紧张、害怕,若小时候有在室内上厕所的经验,万一将来与使用者到百货公司、餐厅因此尿下去,不但对视障者会有困扰,更怕影响大众对导盲犬的观感。像Leader小时候去卖场,就曾因为人多、手扶梯会震动,紧张地尿了下去,但经过训练,现在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

不过,规矩不是铁板一块,遇到下雨天、台风天,还是能弹性调整;只是一旦习惯养成,真要它们在室内上厕所,它们反而还办不到。像今年9月底梅姬台风袭台时,就因为Leader无法在室内上厕所,Leader爸只能趁风雨稍小时,带它到室外“速战速决,屎命必达。”

协助社会化,建立规范

除了爱它们,寄养家庭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准导盲犬们”社会化,并协助它们建立行为规范:不上床、不上沙发、不扑跳、不捡东西吃、不吠叫,以及前面说的不在家里大小便。

陈长青解释说,如果让导盲犬有上床、上沙发的经验,一旦去饭店的大厅,可能就有扑跳的欲望,“其他客人会怎么想?”另一个是搭大众交通工具,以计程车来说,碍于法令,他们不能拒载导盲犬,但若是习惯跳上椅子,司机肯定会非常排斥,“我们不希望社会这样看待导盲犬,”所以从寄养家庭开始,就会训练让狗狗静静地待在脚踏板上。

南韩电影《盲证》中,剧情安排了一只导盲犬陪伴因车祸失明的女主角金荷娜,但片里这只导盲犬不但会跳上床、拉着棉被叫女主角起床,与她一起搭计程车时,又坐在椅子上;对不起,这些都是错误示范。

细心留意会发现,导盲犬的身材都很姣好,因为它们只吃狗饲料不吃人类的食物;这有健康的因素,也有安全的考量。陈艺文笑说:“拉拉(指拉布拉多犬)很贪吃”;但她随即严肃地说,如果导盲犬会吃人类的食物,走路时就容易被各类的食物味道吸引,一旦养成“对吃执着”的个性,恐怕就很难成为合格的导盲犬。想像一下,正在引导使用者走路的导盲犬,被掉在路上的一球冰淇淋吸引,万一一台摩托车呼啸而来……。

Force去年9月已经去高雄上学了,现在Force妈暂时带了另一只寄宿的狗。
Force去年9月已经去高雄上学了,现在Force妈暂时带了另一只寄宿的狗。

还有,如果吃到坏掉的食物,也会引发肠胃炎等疾病,甚至中毒身亡。所以对导盲犬来说,水跟饲料就够了。陈艺文以自己对狗的了解下了一个结论:“拉拉有得吃就好,每次吃都觉得是山珍海味。虽然只有狗粮,但拿给它们,都会露出‘哇!这是要给我的吗?’的表情。”

Force从小就对声音很敏感,“我们都开玩笑说,它是草莓族,抗压性很差……那时我每天都抱它去坐在公车站旁,让它习惯车流的声音,看人潮进进出出。”……Force妈笑说,等它“耐压”了,一家人就帮它晋升为“芭乐族”。

要一只狗不吠叫,谈何容易?

吠叫是狗的本性,要它不吠叫,就要找到让它吠叫的原因:孤单、没安全感、突然的声音惊吓、其他犬只的挑衅等等。

有些狗因为无法独处,一旦自己在家,就会不断用吠叫来表现孤单情绪,所以要成为导盲犬,就得训练短暂的独处能力。比方说,Leader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布的、益智的,Leader爸会每天跟它玩一下、增加感情,但其他时间就会让它学习独处。

“独处训练”无法一蹴可几。狗狗两个月大时,最多让它独自在家半小时;4个月大能1个钟头;6个月大可2个钟头;成犬最多以4个小时为限。其实,等真正服役跟使用者在一起后,一般都是24小时待在一起。不过,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若是导盲犬没有基本的独处能力,一旦临时需要它们独处,“狗狗很可能就会吠叫,失去安全感,”陈长青说。

而要狗狗习惯突如其来的声音,像是消防车、警车的鸣笛声、飞机起降等,就必须进行“除敏训练”,这也得靠寄养家庭多下功夫。Force从小就对声音很敏感,“我们都开玩笑说,它是草莓族,抗压性很差,对声音的反应还蛮明显跟激烈。那时我每天都抱它去坐在公车站旁,让它习惯车流的声音,看人潮进进出出。”谈起那段维持半个月、每天半小时的时光,Force妈笑说,等它“耐压”了,一家人就帮它晋升为“芭乐族”。

台湾庙宇多,逢年过节都会放鞭炮,这对狗来说是极具“震撼力”的。因此,协会针对寄养阶段的团体训练课,便特别加入这项课程,让狗狗能习惯烟硝味、火光等等。在国外,部分国家则是会对导盲犬进行枪响声训练。

至于为何要教导导盲犬漠视其他犬只的吠叫、远离那些个性凶狠的狗?这当然是要训练它们的稳定性和专注力,同时避免遭遇危险。Force妈回忆起来仍很不舍地说,有一次她和Force爸带它去狗公园玩,才刚从一只秋田前面跑过去,就被对方大口咬了耳朵,“那时我们离它三、四公尺远,突然听到一声惨叫声,跑过去一看,被扯掉了一块肉。”紧急送兽医院后,医生诊断不影响听力,但耳朵从此缺了一角;所幸Force之后与其他狗狗的互动仍然十分良好,看起来并未留下阴影,这才让一家人松一口气。

寄养家庭的狗都会有一件“红背心”,上面印有“导盲犬训练中”的字样。
寄养家庭的狗都会有一件“红背心”,上面印有“导盲犬训练中”的字样。

如导盲鞍般的红背心

寄养家庭会有一张协会核发的训练人员证件,狗狗则会有一件“红背心”,上面印有“导盲犬训练中”的字样,当它们穿上它时,就代表正在接受训练,这时千万不要打扰它们。“红背心”就像是正式导盲犬的“导盲鞍”,不论是大众交通工具、公家机关、餐厅、旅馆等公共场所、营业场所等,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它们搭乘或进入。

从捷运、公车、火车、高铁到飞机,Leader通通都坐过,连搭船都可以不晕不吐。举凡视障者会去的地方,都在寄养家庭的训练范围内,包括餐厅、卖场、百货公司、电影院、演艺厅、饭店等等。Force妈笑说,“有次带它去苗栗玩,晚上住在宠物民宿。那是它第一次住外面,要睡觉时,Force一直表现出‘为什么还不回家’的样子,很有趣,后来爸爸还特地睡在地上安抚它。”

准导盲犬在寄养家庭约1年到1年半后,接下来就是“入学受训”。Force从去年9月离家上学已经超过1年了,Force妈手机里、脸书上仍旧满满是Force的照片。一般正式入学后,大约要2、3个月后才能与寄养家庭见面,因为这段时间狗狗们需要和训练师磨合,如果太快就让“学生”见到“爸妈”,“老师”与“学生”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关系,可能就得重新培养。

回想起去年11月第一次探亲,Force妈哽咽说,“那时协会带Force去台中参加宣导活动,当时我们在人群中,它应该是闻到我们的味道,远远就在找我们,一看到我,就马上往我这里走过来。”但这不是一个标准的动作,Force应该要听“老师”的指令,因此当时训练师重新对Force做了一个服从训练,也就是sit、down,让它冷静下来。Force妈虽然心疼、却很坚强地说,“将来它服役工作时,如果看到认识的人就突然跑过去,这的确是不行的。”

从小拉拔到大的毛小孩,时间一到就送回协会上学不难过吗?Force妈泪水在眼眶打转,她打开脸书念着曾写下的这段文字:“第一次送去协会时(新兵训练),小佛头都不回的就摇着尾巴和训练师走,我反而没有很伤心,最多的情绪是‘失落’。新兵训练后小佛回家过了两周的恳亲假,我再度送它回去时,它看我离去的眼神仿佛说着,‘麻(妈),为什么没有带我走,又是像上次要把我留在这里很久吗?’我从推开协会的玻璃门就一路哭回家,前后大约偷偷哭了半个月吧……”

注:台湾导盲犬协会近期有新的狗宝宝诞生,如果有兴趣加入寄养家庭行列,可与协会联系喔。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她必須等Harry稍為習慣」→稍微
    (喜歡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