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以色列工党中央委员会大会上,时任党主席西蒙·佩雷斯问:“我是一个失败者吗?(Am I a loser?)底下居然齐声呼喊“是的” (Yes)。
前一年,他在总理选举中意外败给鹰派代表内塔尼亚胡 。终其一生,佩雷斯没有赢过一场以色列国内选举,却毫无争议地当上总统——他代表了这个国家最高的道义光环,却未曾贴近以色列国民急迫需要。
他为巴以和平——他的终身主题——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在它被世界遗忘干净的时候,再次想起。那可是来自上一个世纪的话题了————像一个过气明星。提起来也觉得尴尬:世界已经变了。
和大部分以色列政客一样,佩雷斯曾是个战士。然后,他去谈判。他的搭档拉宾留下名言:“我要去打仗,就像从来没有谈判这回事,我要去谈判,就像从来没有打仗这回事。”拉宾、佩雷斯、阿拉法特分享了1994 年诺贝尔和平奖。接下来,拉宾遇刺,阿拉法特的国际形象在沙龙手里急转直下,成了困在废墟之中的“恐怖分子”。
1996年那次选举,佩雷斯本来站在拉宾血染的道路上,最适合举起和平大旗,凝聚人气。但是,他的竞争对手内塔尼亚胡的口号是“跟佩雷斯睡去,跟内塔尼亚胡醒来”,宣告和平不过是场梦,也恰恰击中了以色列人心头的恐惧。
1977, 1981,1992,1996……佩雷斯选举从不成功,留下评语 “当暴力高涨时,没有人用佩雷斯的语言说话。” 选民相信铁拳生威带来的安全,不要水滴穿石 的和平。
佩雷斯总是讲哲学,讲希望,风度翩翩,思想开阔。我在中国大使馆国庆招待会上见过佩雷斯一次。他是所有人合影对象,那种历史都不会说他坏话的“好人”。
他去世这一天,曾经攻击他的以色列媒体都敬重他,悼念他。三年前,90岁生日那一天,全球政要来祝寿,比尔·克林顿、托尼·布莱尔都谦称,佩雷斯纵横国际风云的时候,自己还没出生呢。
75年的政治生涯,佩雷斯遭遇挫折,更多的时候享受荣光。可是,巴以和平进程早于他死了。
以色列总理在国际上仍然奔走——为的是伊朗核计划。最近一次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握手合照,因为特朗普找到“敌人的敌人”,与奥巴马、希拉里的意见相左的国际政要。
今日世界,中东仍然是全球问题的最痛处,但病症不再是巴以,而是反恐,活跃在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的伊斯兰国。中东的区域问题也不在巴以,在沙特与伊朗的逊尼什叶谁当头,在“阿拉伯之春”退去之后民主化进程的阻塞。
上世纪国际风云最激荡的一幕巴以冲突,没有人再提起。本·拉登解释两架飞机撞向世贸大楼,为的是巴勒斯坦问题,当时气得阿拉法特赶紧声明“别拿我们说事儿”。但今天的ISIS根本不提巴以,而信奉与西方纯意识形态对立。他们不去攻击以色列。
巴以问题曾经牵动全球安全、经济,在20世纪七十年代,还是全世界左翼对抗美帝霸权的象征。信奉共产主义的日本青年组建“赤军”,跑去特拉维夫机场扫射平民,宣告支援巴勒斯坦人消灭以色列。当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的消息传来,日本左翼抱头痛哭:世界变了。
从那时起,巴以问题从左右之争,渐渐变成一个人道主义问题。
不断有西方年轻人跑去加沙,手无寸铁挡在以色列坦克前,宣告自己的青春国际观。2010年土耳其向加沙运送物资的船只遭到以色列拦截,九人丧生。巴勒斯坦哈马斯、杰哈德等武装组织,从来只在本土或在以色列境内策划行动,算不得“全球恐怖组织”。巴以问题,在当今世界麻烦中无法归类。数百万巴勒斯坦人的生活仍在受困。
本·拉登宣告为巴勒斯坦人而袭击美国,恰恰根本上改变了巴勒斯坦人的命运:他们被遗忘。美国成了全球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它首先要保护自己。
从卡特开始,美国总统最后任期,都会使把力气啃一啃巴以这根骨头,往前推动一下,为自己留下外交传奇。比尔·克林顿留下《奥斯陆协议》,小布什派国务卿赖斯“抱着笔记本电脑”在酒店房间穿梭,促成“路线图”计划。但是奥巴马任期还剩下几个月,如果不是佩雷斯去世,恐怕他不会有飞去中东的计划。古巴之行,是他交出的外交功课了。
巴以被人遗忘,佩雷斯却会改变自己的语言,而令政治生涯长青。
佩雷斯曾经主张在约旦河西岸拓展犹太人定居点,但出任拉宾内阁外长的时候,他也成为和平使者。更匪夷所思的是,2005年佩雷斯加入与和平理念南辕北辙的沙龙政党,多次指责曾经与之握手的阿拉法特。
他总是站在潮流一边,总是站在赢者一边。去世几个星期前,还用上了图像社交软件snapchat。“年轻人启发了我,于我最重要的事情是听他们在讲什么。今天,所有年轻人都在用snapchat,我很高兴加入其中。”他写道。
回顾一生,佩雷斯可能相信自己足够灵活,洞察时务,欠缺的是,他始终是个理性温和的人,讲不出雷人的话,做不出铁血的事。从以色列国内选举,到今日全球范围内,民粹主义人物走红,没有改变的是,理性之声仍恨知音少。
内塔尼亚胡是一个更加精致、更懂得政治游戏的特朗普——他的警告和恐吓同样经不起事实佐证。2012年他在联大发言,手持纸板演示,为伊朗核进程划出红线,但遭国际间普遍质疑,伊朗核计划远远没有到达那样的水平。他又说德黑兰“没有年轻人穿牛仔裤”,形容当地闭塞,又被人拿出街头录像反驳:无数牛仔裤晃动。但内塔尼亚胡的语言在选举中总是胜利。那些话他说得出来,佩雷斯不好意思。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