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io Harcourt(雅顾)的照片是年轻演员的入道仪式,高级手工行会的结业证书,是他真正的专业身份证。如果他没有碰过雅顾的圣灯,能算真的登基继位了吗?这长方形的框架,首次显现了他完美的面容,以及他打算毕生扮演的聪明、敏锐或狡黠的神态,凭这张正式证书⋯⋯保证他获得一张脸的永久收益,从本次洗礼之日起,这张脸就收获了经久不变的光彩。
来自法国巴黎、创于1934年的雅顾,专门以人像摄影为主要业务,上门客户不乏商贾名媛,以及大批的电影红星,其名声之显赫,就连著名法国文学家罗兰巴特都特别撰文,把雅顾造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述。
雅顾影楼由当年活跃巴黎社交圈的传奇女摄影师Cosette Harcourt、巴黎新闻媒体老板Lacroix Brothers及著名时装设计师Nina Ricci的儿子Robert Ricci一起创办。那是一个传统工艺遇上工业现代化冲击的年代,黑白电影开始盛行,摄影工业亦开始成熟,人们开始享受活在五光十色的镁光灯下的繁华璀璨,自然对造像留影感到莫大的兴趣。
Cosette Harcourt便是看准了这个新潮而特地开设影楼,结果真的吸引了一群社交及商贾名流光顾,当中不乏大家熟悉的政治、电影及艺术文化名人,包括起初的Jean Cocteau及Josephine Baker,还有二战后的Edith Piaf、Brigitte Bardot及Alain Delon等等。
渐渐地,充满黑白电影韵味及突出人像脸部线条,上面并刻印着Studio Harcourt字样的黑白照片,成为了巴黎风尚指标;雅顾的顾客群里拥有大量电影明星的事实,亦让他们的名气日盛。
自此,一张Studio Harcourt黑白造像成为许多人心中留住永恒一刻的标记。1976年,Cosette Harcourt去世,雅顾辗转落在不同经营者手上,至2000年,时任法国文化部长的Jack Lang,提出由法国政府收购雅顾1934至1991年制作的摄影负片及档案照片,其中负片为数大概500万张,大约是55万位顾客的造像,名人约有1500位,可想而知雅顾在这半世纪里的海量制作。
也许是这些维持了数十年而从未改变的黑白造像风格,承载了某种跨越时空的魅力,启发如今雅顾的经营者,让他们想要冲出巴黎,到海外开设分店,而他们第一家分店便选择了香港作为据点,预备6月正式开幕。
宛如电影场景般的拍摄体验
雅顾造像的特色,在于以光作为雕塑工具,为造像的人物进行影像雕塑,而这些光源主要便来自拍摄黑白电影所使用的钨丝灯,所以在雅顾,灯光师的角色和摄影师同样重要。雅顾驻港总经理Elisa Ghigo Barthelemy表示,为了完善雅顾香港分店的制作水平,他们特地从法国委派摄影师及灯光师来港,为在本地招募的数位专业摄影师及灯光师进行培训。
到雅顾造像的客人,首先要在化妆室里上妆,雅顾自家的化妆用品全部以黑白电影的标准设计,目的是要突出客人的脸部轮廓及线条,加强影像效果,和我们日常使用的化妆品不尽相同。
然后客人便会给引领进入一个漆黑的房间,内里前后左右摆放了多支钨丝灯,待客人坐到中央位置后,灯光师便开始调校这些钨丝灯光投射到脸上的角度,你会有种走进电影片场的感觉。然后摄影师开始透过镜头观察,和灯光师一起评估灯光强弱及投射的适合度,这过程需要客人坐定不动,动辄要十数分钟方能完成,而且摄影师和灯光师更会要求客人,当决定了灯光投射的角度后便丝毫不能移动,保持同一姿势,不然只要稍稍移动脸部,哪怕只是一两度之差,他们都得重新调校灯光。
整个过程约需两小时,除黑白外,雅顾亦有彩色照片供选择。之后他们会把经由顾客挑选的造像档案送去巴黎总部进行后期修饰,以24 X 30厘米格式,用高级艺术用纸印制照片一张,并印上Harcourt Paris标志,以Harcourt盒子盛载。这张照片亦会在雅顾图库进行验证和注册,日后若想重印亦可。整个过程收费2万2千元港币。
在随时随地都可用手机自拍、修图的年代,如此花费时间、煞有其事的摄影过程与昂贵的摄影费用是否物有所值?端看每个人心中对于传统摄影技艺与美学的价值衡量了。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