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和电影的边界愈加模糊,这不仅仅包括同题故事的跨媒介呈现:比如疯狂的麦克思系列(Mad Max)从电影变成游戏,古墓丽影系列(Tomb Raider)从游戏变成电影;同时也是两种艺术在构思到制作等诸多面向相互渗透:许多年前,德国电影《罗拉快跑》(Lola rennt)就在叙事结构上借鉴游戏的反复读档功能,拍出令观影者称赞的所谓后现代电影。
如今,我们则见证着电子游戏从视觉美学、人物设置、故事风格、原声音乐等方面向电影艺术取经。比如分为五集陆续推出,徐徐展开谜底的冒险解谜游戏《奇异人生》(Life is Strange)。
《奇异人生》(Life is Strange)
发行时间:2015年
类型:冒险解谜
制作公司:Dontnod Entertainment
平台:Windows
这部由法国工作室 Dontnod Entertainment 制作、日本公司 Square Enix 发行的作品,将故事背景放在美国俄勒冈州(Oregon)一个虚构港口小镇阿卡迪亚湾(Arcadia Bay),女主角是18岁女生Max Caulfield,她在镇上私立学院学习摄影课程。
内敛低调的 Max 不知不觉被卷入了多起神秘事件:“富二代”持枪杀人、美丽校友失踪绝迹、基督徒同学深陷色情丑闻、学校保安的疯狂监控计划、极端天气席卷整个小镇……她隐约感到这些乱象之间有一条细线,而线的另一端就是制造灾难的元凶。
同时,Max 发现她本人就是一台“人体时光机”,可以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穿梭。游戏采用第三人称视角,玩家操控 Max 在多个场景中检视每个细节和人物,然后在剧情转折处做出影响后续发展的选择。
人生就是当你忙着做别的计划时,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当然这远非开天辟地的新发明,只是在分支选择的设计上,不少游戏都会偷懒,那些貌似不同的选择常常导向同样的剧情和结局。但《奇异人生》却真会让你看到蝴蝶效应的环环相扣,多玩几遍游戏,玩家很有可能展开完全不同的历险,发掘到埋藏在每个人物背后的成长历史和隐藏故事。
《奇异人生》的影音呈现也远胜同类游戏。典型的视觉小说游戏(Visual Novel Game,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线的互动游戏类型,通常运用静态图像,例如卡通风格的人物形象、写实照片或插画图片类的背景、原创音乐和人物配音等手段呈现的游戏)画面表达较为单薄,人物和背景相互独立,且变化不多,玩家很容易失去耐心,于是不断快速点击鼠标左键,以求迅速跳到关键剧情点。但《奇异人生》却有电影般的分镜、颇具代入感的人物配音和叙事方式。游戏画面精美静谧,安宁的小镇透出山雨欲来的压抑气息,原创配乐或低沉或轻快。甚至在爆机后重玩,玩家也会愿意看着故事如画般在眼前再次铺陈开来。
让人着迷的剧情推进方式,也丰富了游戏角色的骨肉。从人物的谈吐、表情、互动之中,玩家会渐渐感受到剧情中涉及的亲密关系、校园霸凌、毒品滥用、权力操控等元素并非博人眼球的狗血设置,反倒有可能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类似经历,从而对游戏中的人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和同理心。由此,玩《奇异人生》的乐趣就远超找出最后Boss,而是希望更全面体验故事本身。
从2015年1月第一集出炉,《奇异人生》保持着每两、三月发布一集的速度,直到最终幕(即第五集)于同年11月问世。每一集游戏末尾音乐渐响,交错画面中总是故意刺激玩家下集会更加精彩,不信你看Max头上骤然砸下的阴影,然后到最关键处弹出的连串字幕——那是游戏制作人员名单。这一集电影,哦不,游戏结束了,且待下回分解。这种制作和发行方式不难让人联想到现今欧美的电视剧集。
在焦急等待之际,《奇异人生》的玩家占领了各大游戏论坛,交流各种的犯罪理论、游戏心得,也会为女主角的感情取向争论不休。另一个玩家们讨论最多的主题和游戏类似的作品,其中又以电影居多,比如《土拨鼠之日》(Groundhog Day)、《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黑客帝国》(The Matrix)、《时空恋旅人》(About Time)等等。事实上,Max 这个女文青的世界中到处充满了美国电影文化,玩游戏的时候不妨留意下是否有你熟悉电影的影子。
设计精巧的视觉小说游戏作品,每做出一个选择前你不禁设想它可能会对游戏带来的后果,每一个画面都刻画得十分精致,充满着暖色调,加上画面感极强的BGM和非常贴合社会实际议题的剧情,沉浸在代入感如此强烈的场景中,很难抽离出来,以至于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