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有趣味的文字图象之旅

“当你想抒发心情或是捕捉灵感,通常会使用文字,或是图像?先拿出纸笔,还是手机?”
风物

犹记得上世纪末,仍是传呼机(台湾称呼叫器)盛行的年代,俗称“大哥大”的旧款手机儘管所费不赀,功能却充其量是家用电话的延伸。如今,智慧型手机几乎人手一部,早已整合所有记录工具,也让记录变得既轻鬆又有趣。

可是,古代人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纸笔,那该怎麽办呢?

绿脚丫“美育共和国”小组日前举办“我会创作:壁画与文字”活动,带领亲子穿越时空,鑽进黑暗的洞穴,了解古人如何从生活周遭取材,发挥创意,以简单线条记述複杂事物,透过壁画等方式记录生活点滴,其后又如何由图象发展出文字,藉由不同载体将其智慧留存至今。

从打绳结到打键盘

故事义工分享绘本《记事情》(信谊出版),讲述古人如何在草绳上打结,记录狩猎成果及其他事情。打绳结固然简单,还能用大小来区分重要性,但是,随着绳结越打越多,大小形状各异,也让人越来越弄不清每个结的意思。此外,有古人在岩壁上作画,记录狩猎过程,却也难以找到可供作画的岩壁,日后如要回顾纪录,更得费一番工夫。

于是,古人开始寻求解决方案,并发展出不同书写方式及文字系统。相传仓颉也曾以绳结记事,后来甚觉不便,便在鸟兽足迹启发下创造文字。随着历史的演进,人们开始将文字刻写在兽骨或龟甲上,发展出“甲骨文”,亦有记录在陶器、青铜器等器物上,成了所谓的“陶文”、“铭文”。

后来,人类为了更易于书写、保存,製作出木牍、竹简等记录工具,可惜製作不易且过于笨重,可供书写的篇幅也有限。虽然当时也有轻便的丝帛,但因丝织品远较木头、竹子昂贵,因此,多限于达官贵人使用。

直到发明了纸张,才让“记事情”变得简单,加上印刷术的运用,知识变得更易保存及流传,也让人类文明呈现飞跃性成长。

近年来,随着智慧型手机日益普及,功能日渐强大,“记事情”变得更加轻鬆且有趣。《记事情》所提及的相机、录音笔、摄影机等工具,早已被整合进入手机,只要一机在手,就能随时随地以不同方式“记事情”。无论是键盘、手写乃至于语音输入,一应俱全,甚至还能搭配云端同步功能,将资讯同时存于不同载体。

记事情以外的思考

家长不妨藉由绘本引导孩子思考,古人没有手机,到底要如何记录事情?不同的记录方式,又可能带来哪些难题?如果孩子身在远古,要如何以图像描绘一天的生活?如果他是造字的仓颉,又会以什麽方式取代结绳记事呢?

孩子的学习进程有如人类“记事情”的发展历程,由简单而複杂,从具体到抽象。孩子从阅读图像为主的绘本书,到文字比例略高的桥樑书,最后进入纯文字阶段,就像文字由图像演变至符号的历程。至于孩子由描述生活的具体事物,到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也如同文字由表象进展至表意阶段。

每一个文字,都可以是一趟想象之旅,天马行空,中文字,其实好好玩。相片由绿脚丫提供

当孩子刚开始学习识字,除了要孩子反复默写,加深记忆,不妨运用形象鲜明、构造简单的象形文字,辅以有趣的故事情节,让他们感受文字所蕴藏的想像力,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亦可藉此培养其逻辑能力,例如,学习上下、大小等相对概念;或是在笔画结构之间,激发其对空间的感受;甚至是培养美学品味,例如,甲骨文以寥寥几笔,表现出古人化繁为简的功力,而金文的繁複变化,又体现出记事融合装饰的趣味。

生活中的图文趣味

图像及文字趣味在生活其实随处可见,不妨带着孩子一同发掘,除可激发孩子的观察力,也可作为亲子间的共同体验。无论是街上的招牌、广告或涂鸦,古老的东巴文字或新潮的表情符号,可能都充满着惊喜。甚至可鼓励孩子创造图像文字,作为亲子间的私密代码,为生活增添些许情趣。

或许,还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由亲子共同书写生活点滴,或是旅行回忆,创作属于自己的图像故事。手机固然便于纪录,但在那零与一的代码之间,毕竟少了手写的温度及岁月的痕迹,那也是回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孩子创作自己的图文,兴趣往往由此而生。相片由绿脚丫提供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