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改革党的一刀切反永居论述,BNO移民港人应如何解读?

通过这个被评为“不切实际”的提案,改革党再度确认了自己“控管移民第一品牌”的形象。
2025年9月22日:英国改革党领袖法拉奇(Nigel Farage) 在伦敦举行的该党每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如果改革党赢得选举,将对移民政策进行重大改革。摄:Peter Nicholls/Getty Images

不论是来自香港、乌克兰还是其他国家,一个人在英国工作、居住、缴税多久之后,才有权利相信自己不会被赶走,不需要额外申请什么、不用担心自己哪次申请无法过关,从此能在英国展开新生活?

依照英国政治明星法拉吉(Nigel Farage;港译法拉奇)日前宣布的新政策,如果他能当上首相,答案可能是“永远没办法”──而目前,他所领导的英国改革党(Reform UK)在民调位居第一,普遍被认为确实有可能赢下执政权。

在法拉吉的论述中,香港、乌克兰移民皆属于失控的“Boris Wave”

在英国,“无限期居留许可”(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常简称ILR)是移民申请永久居留权、之后进一步取得公民权的最主要管道。依照目前的规定,移民在五年后可以申请ILR身分,借此取得居住、工作等的永久权利。如果有意取得公民身分,在成功取得ILR一年之后也可以提出申请公民权。

“在接下来几年,将有80万人有资格取得ILR”,法拉吉在9月22日的记者会上说,“而我们召开这场记者会就是要表明,他们任何人都不能够得到。”

值得注意的是,法拉吉这番话的语境是在答复记者提问,当时记者的问题正追问关于来自香港和乌克兰的移民,改革党的政策是否将适用于他们所有人──因按照原先规定,在2020年之后赴英居住的香港和乌克兰移民中,其中有一大批将于近期取得申请资格。

2022年8月30日,英国西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镇,一个为乌克兰难民提供的英语课程地点。英国政府的“为乌克兰难民提供住所”计划旨在帮助英国家庭收容逃离战火的乌克兰难民,但由于生活成本迅速上涨以及政府提供的支援不足,该计划在实施后六个月面临考验。摄:Andy Soloman/UCG/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

在记者会后两日,法拉吉看似改口,在广播电台LBC上回答提问,表示香港和乌克兰移民不该被相提并论,因为“他们来的原因不一样”,这也引起多间香港、华语媒体报导,认为香港人将被豁免。但其实,此一回答是关于他对移民来英国领取福利的指控。当时他表示“我们不会再继续支付你的福利,你最好回到自己的国家吧”。所以在记者会上,他只是澄清自己的指控并非关于香港、乌克兰人,但倘若ILR制度取消,香港、乌克兰移民当然也无从藉之申请永久居留,基本政策沒有变更。也因此,绝大多数英国媒体在报导中根本并未提及此一“改口”,对当日电台采访确实有多篇相关报导与评论,但主要围绕在法拉吉加码指控东欧移民来英国后“吃天鹅”。

事实上,甚至可以说法拉吉最希望大众关注的就是2020年后迁移至英国的这群移民。即使法拉吉本人对香港、乌克兰移民本身并未明确表达特别的偏见,又即使这群人入境、申请居留都完全符合现有法规,但在改革党的论述中,这群人同样体现了“移民失控”问题。法拉吉将这一大批约翰逊(Boris Johnson)任内新规则下允许入境的移民称为“Boris Wave”,也就是由约翰逊带来的“移民浪潮”,主要成员包含香港、乌克兰移民,以及英国自阿富汗撤军后受保护的人口(比如曾经协助英国政府、待在阿富汗因而可能遭到塔利班政府迫害的人),和疫情后期重新能够来到英国的学生和劳工──从移民政策的观点来说,这波浪潮的起因大部分反映的是当时情势下的特殊一次性因素,而非长期现象。

即使如此,法拉吉仍说,这场记者会的目的同时是要让人们对这样的Boris Wave“警醒起来”,指控约翰逊在脱欧之后反而开放更多移民,是“当代对于选民信任的最大背叛”。而所谓Boris Wave是個相对新颖的用词,源于网路上的反移民社群;在该社群中,该词汇近期常被用以蔑称他们眼中较为愚笨、无法融入英国社会的新移民。对于法拉吉而言,明确指控一度深受脱欧派拥戴的约翰逊导致失控,也有做出市场区隔的功效,试图让约翰逊不仅成为过去无所作为的政治人物之一,甚至成为这群旧政治人物的代表。

法拉吉的政策如果落实,意味著这群人全都必须每五年就重新申请一次签证,且薪资、语言等条件要求都更加严厉。改革党于记者会上并未明确提出新的条件为何,但党务主管向友好媒体透露,英语能力可能要从原先的B1(日常、旅游使用)提升至C1(流畅表达想法),薪资门槛可能从现时规定的年薪4万余英镑,提高到年薪6万英镑以上;相较之下,当前英国劳动人口的平均年薪则仍不足4万。

这对香港移民又可能有额外的影响:香港法律规定,必须“永久性地离开香港”才能提早领取“强制性公积金”(通常简称强积金 MPF,即从薪金强制提拨的劳工退休金),且并不承认BNO签证。因此,倘若取消ILR,将意味著香港移民失去领取强积金的重要管道,恐须自行取得英国公民身分之后才能领取。而在过去一些案例中,亦有民主派人士流亡海外后仍未及领款,强积金帐户即已遭到政府冻结。

2021年12月6日,英国伦敦,港人团体举行静坐集会,支持英国国籍及移民法案中关于英国海外国民护照(BNO)签证的修订条款,该条款允许BNO持有人及其直系后代以独立身份持有特殊签证前往英国定居。摄:Hesther Ng/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溯及既往,涵盖在英国合法取得永居权数十年的移民

甚至更具争议性的是,由于改革党的政策不只将关闭ILR申请,更主张要予以彻底废除,所以等于溯及既往──之前所有已经取得ILR资格、可能已在英国居住数十年的居民也将突然开始需要重新接受审核。而薪资水准并未达标、或者签证最终未获更新的移民则必须离境,必要时更可能遭抓捕、遣返。

面临记者询问这是否将包含已经合法工作数十年、甚至已经年届退休年龄的移民,又将如何影响他们领取国家退休金的权益,改革党并未给出确切答复。记者会三天后,由保守党倒戈改革党的国会议员Danny Kruger接受BBC访问,则改口表示将“邀请退休人士申请另一种新的身分,以反映他们是货真价实的社群成员”,等同又宣布将创立专属退休人士的新身分,其余内容则依旧不明。

至于被问到新政策是否意味著许多家庭将被拆散,比如夫妻一方是英国公民、另一方则是原先已经取得ILR多年的移民,党务主管、普遍被认为是法拉吉实质副手的Zia Yusuf则回答:“所以我们才要提前告知人们,这件事情即将发生。”

此一面向也是普遍认为较无党派立场的报纸The i Paper报导此一政策时所使用的头版标题:“法拉吉新的移民遣返计划将拆散住在英国的家庭。”

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之间的界线本来就随时可能被政府重新定义,今天的合法途径明天就可能不复存在。即使如此,改革党的政策如果得以实施,等于要回头驱逐早已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们,且人数可能上看数十万,在英国史上依然是前所未见。

多位评论人都同样提出一个先例:所有前大英帝国的臣民一度都可以到英国合法永久定居,不须另外申请任何文件,而英国政府于战后更积极鼓励来自西加勒比海的黑人搬到英国,填补劳动缺口。此一管道后来遭到关闭,而到2018年媒体却发现,在当时政府收紧移民、加强查缉的“敌意环境”政令下,竟导致这批移民也被错误针对,超过80位移民被遣返,更多人被解雇、被禁止入境,也无法获得他们所急需、且依法有权享有的医疗照顾。当时,这普遍被视为严重的“丑闻”,当时的内政大臣也因本案下台负责。

而法拉吉的政策,却意味著有数十万类似状况的移民可能被驱离:这些人早已合法取得居留权,在英国劳动半生。“过去会被当成丑闻的事,现在却成为政策的核心”,老牌左翼媒体《New Statesman》的政治记者如此评论

2025年8月2日,英国伦敦,一些移民者从巴比肯希斯尔酒店的窗户向外挥手,做出和平手势。此时,饭店外聚集著各种各样的反移民组织示威者。摄:Dan Kitwood/Getty Images

半天之内,改革党“澄清”无法拒绝欧盟移民申请福利

不论如何,根据改革党的说法,此一政策是要就源杜绝“任何在国外出生”的人们在英国申请社会福利──然而,在宣布政策后不到12小时,改革党就必须“澄清”,此一政策将无法包含已在英国取得居留资格的欧盟公民,因为当年的脱欧协议已经明文保障他们的永久居留权和取得社会福利的权利。

在记者会上,法拉吉主张之所以必须这么做,是因为英国不能再做“全世界的食物银行(food bank,指为贫穷人口提供食物的慈善设施)”,亦即不能再容许移民们占用英国的社会福利资源。不过,该党所提出的解方并非单纯收紧社会福利资格,而是要让所有移民失去申请永久居留的权利,不论他们是否就业、或者是否申请社会福利,且既有的永久居留也被剥夺。

法拉吉宣称多数移民都仰赖福利,但当普遍被认为亲右翼、较同情反移民观点的《每日邮报》(Daily Mail)记者请法拉吉提出佐证时,法拉吉仅表示接下来将有资格申请ILR的这数十万人“有超过一半……现在没有工作、一直没有工作、且很有可能永远不会工作”,对此“我们坚定相信、且有研究支持”。截至交稿前,改革党尚未提出佐证的资料,足以支撑此一宣称。

不论如何,重点是如今77万来自欧盟的居民确定不会被排除在社会福利政策外,除非是不受《欧盟退出协议》保障的欧盟公民。除此之外,只剩下来自非欧盟国家(包含香港及乌克兰)的21万,前者的人数是后者的三倍以上。若从全体社福申请人数的角度来看,前者占比已不足10%,而后者更是不到3%。

无怪,立场普遍被认为倾向保守派的《泰晤士报》,在当日滚动更新的即时新闻网页上,负责的记者也以陈述事实的语调说:“这个缩减真大。”

而这也已经不是改革党近日首次先抛出高度争议的移民政策,接著急速“澄清”、予以缩减。在本月初,法拉吉也宣称自己只要担任首相,就能够在“上任两周内”阻止难民申请者非法以小船跨越英吉利海峡。但在不到两天之后,法拉吉就“澄清”他得先通过法律,由国会授权他大规模遣返移民,所以指的是“通过该法案两周内”──至于法案何时可以通过?他的答案则是“尽快”。

另外,在上个月月底,改革党宣称将能在五年内遣返60万非法移民。当被问到这是否将包含孩童和女性之后,该党负责政策的主管先是回答将在第二阶段处理,但三天后,法拉吉又澄清“根本没有讨论到”遣返孩童及女性问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英国遣送非法移民最大的瓶颈,历来都是“要送去哪些国家?对方愿意接收那么多人吗?”,比如保守党时期试图“吓阻”非法移民的卢旺达计划,后来被法院裁定违法。但即使该政策能够实施,依照两国政府的协议,预计能够被遣送至卢旺达的人数也不过数百人。这点也并非修法即能解决。

2024年7月4日,英国改革党党魁兼创办人Nigel Farage 在滨海克拉克顿的大选当天吃雪糕。摄:Clodagh Kilcoyne/Reuters/达志影像

用显眼的政策推动议程,反复确立“控管移民第一品牌”的形象

但是,这些接连的“澄清”真的是失误吗?还是改革党政治策略下的必然?

可想而知,执政的工党政府立刻攻击改革党此一政策并不实际。举例而言,财政大臣Rachel Reeves就回应这只是“单纯的把戏”﹑“在现实中并无基础,数字马上就站不住脚”。首相办公室发言人的回应也相同:“不切实际,无法运作,缺乏财源。”他们尤其集中火力,攻击改革党宣称能为国库减省超过2亿英镑的说法。

但改革党内部人士向友好媒体表示,他们其实非常“乐见”争议围绕著金额、数字打转:改革党再度显得像最敢行动、最愿意有所作为的政党,而政府仿佛只会说“数字没那么高”。的确,工党政府其实已经在征询要如何收紧ILR,比如可能让五年的申请年限倍增为十年,但比起这些可能的微调,改革党又再度确认自己“控管移民第一品牌”的形象。

所以,在英国两位资深政治记者共同主持、在圈内广受收听的每日早晨政治新闻分析podcast上,主持人之一、Politico的执行总编Anne McElvoy就说:即使她必须指出这个政策提案有明显的漏洞,“但可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正是改革党希望我们做的事情──现在我们都在讨论他们的政策,即使现在距离选举还这么远。”

另一位主持人、Sky的政治组副主编Sam Coates也同意这样的说法,并指出这正是法拉吉纵横政坛多年的惯用招数:“他像跳蛙一样跳到其他政党前面,提一些听起来较具体的计划,修辞也相对强烈。他就把旗子立在那里,看看其他政党是否要追赶上来。”

藉著一次又一次引人注目的宣传,法拉吉能够持续引导政治议程,让“移民管控”这个对他有利的议题持续盘据政治新闻头版,并且树立自己最敢于行动的形象。

英国移民政治的根本矛盾:“数字”失控了,但“人”可以留下

不过,也有评论者认为法拉吉这次恐怕捞过界了:英国不是美国,要宣扬“移民失控”是一回事,但要大量遣返已经在此扎根的移民又是另一回事,英国民众未必支持后者。

过去的社会调查就早已显示,即使问的是“社会福利”而非“居留权”,也只有约3%的极少数民众认为,在英国工作、缴税的移民“永远”不能取得和英国公民一样的社会福利──也就是说,法拉吉的政策提案支持率很可能只有3%。相反地,压倒性多数(84%)都认为五年以内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该足够。事实上,就连对移民态度负面的民众,也有三分之二的绝大多数认为五年的等待期已经足够长。

这反映了英国移民政治的根本议题,是文化论述与实际政策之间的矛盾:民众普遍相信移民“失控”。但除了少数极右翼之外,大众又未必真的反移民。

最明显的案例是,“非法移民”显然是此一“失控”叙事的最核心元素,也是所有民众认为最大的问题所在。民调显示半数民众误以为非法移民多于合法移民,但即使根据最高估计,非法移民亦只占全体移民的10%左右,甚至还有可能不及5%,至于近几年来最棘手的“以小船非法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整体移民数据中更不过是个零头。

人们普遍相信移民失控,各党宣示“会积极控管”、乃至限缩整体移民“数字”作为政治攻防焦点,但其实并没有那么多非法移民可以控管。在2015年的选战中,工党的选战媒体活动用一块石碑承诺将“会重新控制移民数量”,而保守党更宣称自己执政能让"年度净移民数字缩减到十万以下“,即突然缩减数十倍。这些标语都是此一“失控”想像之下的产物。而在脱欧公投期间,法拉吉所推出的知名海报上,显示一群(非白人)欧盟移民排队入境,搭配的文字是“失控点”(breaking point),这也能佐证,此一“失控”想像所包含的人群经常相当浮动,人们对其未必有清晰的想像。

所以,当落实在实际政策时,这也带来一种矛盾:人们认为当然必须压低数字,但其实并不真的热中把很多现实中有血有肉的移民排除在外,遑论驱赶出去──在政策上,今天合法的移民,明天也可能沦为非法;类似地,在政治上,一群人可能是同时是主流社会愿意欢迎的“好移民”,却又是在主流讨论中“失控数据”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则在政策圈经常被引用的数据就指出,虽然多数英国人认为移民控管应该更严格,但当被问到有几个实际上的大宗移民分类时,人们却未必真的不欢迎:只有16%的民众认为应该让货车司机更难移居英国,农业工作者13%,教师13%,高龄者看护12%,科学家10%,公共医疗体系雇员10%,认为需要加严的都极其少数,但这些类别正是移民的大宗。

今年上半年民调机构YouGov的调查也呈现出类似的图像:只有极少数人、约10%的民众认为需要驱离外国学生、高龄者看护、水管工、护理师、医生。事实上,就连回答支持“大幅要求现有移民离境”的民众中,通常也只有20%至30%认为需要驱离这些工种的工人。这项调查并未特别询问民众对移英港人的意见,但针对“乌克兰难民”,只有11%的极少数民众认为需要减少移民数量,甚至连认为需要大规模驱离移民的民众当中,也只有27%认同要缩减。

总而言之,英国民众认为移民失控、人数必须降低,但只要看到具体的入境目的,英国民众反倒又可以接受这些人在英国开展新生活,对社会做出贡献。

2025年8月24日,英国诺维奇,反对移民收容所的示威者手持标语,要求关闭所有非法移民收容所,并突破了警察的封锁线。摄:Martin Pope/Getty Images

所以,《New Statesman》的资深政治记者Ben Walker才分析:“法拉吉把辩论从‘数字’转移到‘人’的身上,但这是他的失误。”人们对于“涌入90万移民”的具体意涵并无概念,谈论抽象的、但听起来总是过大的数字对改革党有利,谈论具体的移民们则不见得──尤其因为多数英国人都在生活中认识会被此一政策影响的人。

“如果是旨在抗议的政党,这种政策确实是制造噪音的好工具,但对于一个可能执政的政党而言则不尽然。长期而言,这可能会使得改革党在拓展支持时遇到天花板。改革党沉醉于自己的成功,这却可能是他们第一个重大误判。”

然而,面对法拉吉眩人耳目的反移民宣示,在首相施纪贤(Keir Starmer)的领导之下,工党政府至今依然态度谨慎,不敢直撄其锋,至今对法拉吉最大的批评依然是其主张“不切实际”,即偏向政策执行面的问题,而非针对政策本身是否合理──由是观之,攻防的重点依然是“数字”而非“人”。这样的论述策略未来是否可能改变?党内政敌和其他政党又会如何参与这场辩论?这将是未来分析工党政府反攻策略、乃至英国移民政治新阶段的关键看点。

评论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