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好奇,一篇报导背后,记者与编辑经历了哪些思考与取舍?全新上线的会员限定新闻信《走进编辑室》,邀请你走入幕后,一览记者手记、新闻观察与未曝光的故事。现在加入畅读会员,首年限时 9 折,解锁更多会员专属内容。
特朗普拟对印度商品征收50%总关税,回应印度续购俄石油
因应印度未有停止采购俄石油,美国总统特朗普于8月6日签署行政命令,拟对印度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新措施于8月27日生效,届时印度商品的总关税率将升至50%,是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最高关税率。
特朗普在较后时间的一场白宫活动上回应 BBC 记者的提问,称对印追加关税只是开端,后续还会有更多次级关税措施。
BBC 引述全球商品情报平台 Kpler 的数据,指出俄罗斯目前是印度的最大石油出口商,俄石油占印度进口总量的逾35%。路透社掌握的贸易数据显示,印度今年上半年平均每天进口约175万桶俄石油。
特朗普早于5日批评印度“助燃”俄军对乌战事,指责印度不在乎有多少乌克兰人被俄战争机器杀害。他警告若印度不立即停止采购俄石油,就会在24个小时内公布制裁措施。
印度外交部5日发表声明,重申已就进口俄商品申明立场,形容美方措施“不公道、不公平和不合理”。声明指出,印度基于自身国家利益采取贸易行动,有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做同样的事情,美国选择只对印度商品追加关税,令人遗憾。
关于美印关税的更多资讯,请见Whatsnew接下来更新的报导。
美国预告对晶片及半导体征100%关税,除非生产商在美设厂
特朗普8月6日在白宫会见 Apple 行政总裁库克(Tim Cook),期间称会对进口晶片和半导体征收约100%的关税,在美投资设厂或承诺设厂的企业可获豁免。
特朗普解释,即使个别企业未开始在美国生产晶片,但只要承诺在美设厂,相关计划产生的就业和工程合约也符合豁免关税资格。
美联社提到,投资者似乎将关税豁免方案解读为对 Apple 等大型科技企业的利好消息,这些企业一直致力提升在美国本土的晶片和其他高端零件的产量。
同一场合上,库克宣布 Apple 将在未来四年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在美增加供应链和先进生产程序。此前,库克已经宣布涉及500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特朗普称,Apple 的决定是向在美国本土制造 iPhone 手机的目标迈出重要的一步。
关税消息一出后,因市场解读台积电可豁免晶片关税,因而大幅激励了台积电的股价。
特朗普拟最快下周晤普京,紧接举行美俄乌三边峰会
《纽约时报》引述知情人士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6日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等欧洲国家领袖通话时,透露他有意最快下周跟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紧接举行美俄乌三边峰会。
特朗普在白宫出席活动后回应记者提问,称在俄乌战争问题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他很大机会在短期内跟普京会面,但未有透露峰会地点等更多细节。
《纽约时报》提到,美俄峰会若然成事,将是两国领袖2021年6月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会谈。
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称,会晤由俄方提出,是普京希望会晤特朗普,而特朗普想要结束这场残酷的战争。彭博社引述消息指,特朗普对达成停火协议感到乐观,认为普京愿意在和谈桌上讨论交换领土。
美研究所发现中企用 AI 生成叙事干预港、台政治舆论
美国范德堡大学国家安全研究所负责人 Brett J. Goldstein 及研究学者 Brett V. Benson 为《纽约时报》撰文,指研究所近日发现大量文件,显示中国公司“中科天玑”正在从事利用人工智能(AI)生成叙事进行政治宣传,从而改变政治格局的活动,公司已将技术部署到香港和台湾,而且正在为扩展至美国做准备。
研究所指出,中科天玑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生成式 AI 与海量的个体数据结合起来,其 AI 生成形象能与用户以看似对话的方式互动,内容真实感强,能实时调整,还能适应用户的语气、价值观、习惯和兴趣,通过给帖子点赞、评论,以及推送有针对性内容等做法,来模仿真实用户。
研究所根据文件指出,中科天玑在2020年香港实施《港区国安法》应用了相关技术。为将反对《港区国安法》的声音减至最少,中科天玑从18万个香港 Twitter 帐号中识别出数千个参与者和意见领袖,然而针对被其认定为谎言和误解的信息,动用以虚假资料建立的“帐号大军”对这些消息源进行“纠正”。
另外,在2024年台湾大选前夕,中科天玑再次出击。文件揭示,中科天玑曾就如何削弱民进党提出建议,包括收集可能反映台湾政治辩论趋势的信息、部署机器人帐号网络,从而充分利用台湾朝野党派政治分歧。文件显示,中科天玑已为支持这种干预累积了大量台湾相关数据,包括台政府机构的组织结构图,以至逾5000个台湾帐号的个人资料。
文章提到,中科天玑于2010年由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创立,自那时起一直跟中共、中国政府、解放军、高层情报机构等各部门合作,至2021年更获得了中科曙光的资助,中科曙光已被美国国防部列为中国军方附属机构。
《纽约时报》提到,中科天玑曾经发表声明,否认对香港和台湾的相关活动提供过技术支持。
调查报道揭中国各地扩大限制公职人员出国
《纽约时报》日前发表调查报道,包括对七位中国公职人员的访谈,指出中国各地正在加强对公职人员与外国人接触的管控。
报道提到,中国一些国有企业、政府承包商,甚至医院、幼稚园都要求雇员上交护照,因私人原因出国旅行要先获得批准,而且往往要经过直属上级、部门主管、机构主管等多层审批,而以“出国考察、日常调研、交流学习”为目的之出国公务旅行一般已被禁止。在大多数省份,有人因海外留学经历而失去担任某些公职的资格。在一些城市,有公职人员退休后两年才能取回护照的规定。
综合受访者的描述,中国各地官员就上述限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打击腐败、削减开支等。报道指出,这些限制的针对范围正在迅速扩大,波及一些根本接触不到敏感信息或政府资金的行业——受访的七位公职人员当中,包括一位小学音乐教师、一名护士和一名文学教授,他们都表示曾经受到限制。
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简少文件和会议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8月7日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配合打击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包括精简文件和会议,以至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借调干部、政务应用程序、基层权责、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等。
中国官媒新华社指出,根据新规定,各地区各部门每年发布文件的数量在一般情况下只减不加,各类型文件的字数也设限制。此外,新规定对各级会议的举行次数、发言时长也设限,地方党、政负责人若同时参加会议,一般情况下不同时讲话,并且鼓励视像开会。
另外,新规定要求上级部门到地方督查、检查、考核、调研时,不得动𫐄约见主要负责人,不得频繁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关于政务应用程序,不得强制推广下载使用,不得以用户安装使用率作为考核标准,也不得强制要求定期登录程序。
這篇牆外的中共AI輿論報導,可以跟今天牆內記者封鎖的專題做一個對照:就算肉身翻牆,也免不了狗吃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