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陈尚懋:泰国新宪公投,军政府真成赢家?

最近有三则泰国新闻受到关注,看似互不相关,但其实事件背后,都与泰国这十余年来红黄之争的政治动乱有关。
泰国新宪公投,市民把票投入投票箱。

最近有几则泰国新闻受到关注:

一、泰国于8月7日举行新宪法公民投票,投票结果显示有61.35%的民众接受新宪,另外有58.07%的民众接受由参众两院议员共同选出总理。

二、公投过后,在母亲节长假期间,于泰国南部度假胜地华欣(Hua Hin)、布吉(Phuket,普吉)与素叻他尼(Surat Thani)等地发生十余起炸弹攻击事件,造成至少四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三、彭博社(Bloomberg)根据失业率与通货膨胀所制订的痛苦指数(Misery Index)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泰国是全世界痛苦指数最低的国家。

这三则新闻看似互不相关,但其实事件背后,都与泰国这十余年来红黄之争的政治动乱有关。

政治动乱的根源

泰国从2005下半年开始,出现所谓“黄衫军”反对他信(Thaksin Shinawatra,塔克辛)政权至今,历经两次解散国会重新选举、两次军事政变、三次司法政变、两次新宪公投,以及两次大选。这十多年间,陆续出过七位总理(尚不包括代理总理),但至今仍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泰国政治动乱最主要的原因,与1960年代开始,以曼谷为核心(Bangkok-based)的经济发展计划有关。长期以来在中央政府“重曼谷轻乡村”的思维之下,造成曼谷与北部、东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各层面不平等扩大。

根据“人类成就指数”(Human Achievement Index, HAI ,结合健康、教育、就业、收入、参与、住宅环境、家庭与社区生活、运输交通八项指标)调查显示,指数较高的地区,几乎全集中在泰国中南部,包含首都曼谷;北部与东北部则普遍指数偏低。

如此情况引发北部与东北部民众不满,也让这两地成为政治异议分子的重要阵地,也是后来“红衫军”(red shirts)的大本营。这种不平等,一直到2001年出身北部清迈地区的他信当上总理,才出现转变。

他信上台之后,推出许多民粹政策与地方发展计划,借此赢得北部与东北部民众的认同与选票。也因此从2001年开始,亲他信的政党(泰爱泰党、人民力量党、为泰党)横扫泰国历次选举。

同时,他信的强大民意,也让原本聚集曼谷的传统保守势力感到不安。泰国研究学者 Duncan McCargo 称这股涵盖皇室、军队、司法与民主党(Democrat Party)的保守势力为“君权网络”(network monarchy),形成与他信代表的北方乡村势力的对峙。

“君权网络”联合起来,由民主党为主的黄衫军发动街头示威抗议,后由军方发动政变、在由司法体系透过政治判决拉下民选总理。这个过程违背民主价值,却受到皇室默许,形成“乡下人选出政府,都市人推翻它”(The provinces elect governments, Bangkok overthrows them)的政治格局。

新宪公投,政府仍未赢得泰北民心

其实这次新宪公投,早该在半年前就该举行,但军政府设立的“国家改革议会”(National Reform Council)于2015年9月6日否决先前新宪版本。而后军政府另行成立新宪起草委员会,在2016年3月29日完成16章、279条,共105页的新宪草案,送交内阁与国家立法议会,后于8月7日进行公民投票。

公投题目有二:第一题是“您是否赞成此次的宪法草案?”第二题则是“您是否同意在过渡时期的五年之中,由参议院与众议院共同推选总理人选?”由于先前新宪草案,已被国家改革议会否决过一次,因此巴育(帕拉育)政府对于此次的公投可说是势在必得。

在此次公投之前,巴育政府先通过“新宪法草案全民公投法”,明确规定蓄意抵制全民公投行为违法,将处以10年以下有期徒刑或20万泰铢以下罚款,并剥夺五年的参政资格。引发民众的寒蝉效应,深怕不支持新宪即有违法之虞。

此外,政府一方面透过许多高压手段,压抑北部与东北部民众的异议声音,另一方面也希望透过北部清迈(Chiang Mai)与东北部廊开(Nong Khai)两条高铁计划,让这两地民众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重视。

但从新宪公投可以看出,这方面的努力似乎没有得到回报。不管是公投的第一题或第二题,北部与东北部的赞成票比例仍远低于中部与南部区域。尤其在东北地区依善(Isan),第一题与第二题的赞成率皆不到五成,只有46.63%与42.53%;而北部地区第一题与第二题的赞成率也只有57.58%与54.01%。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重点是,不论是全国或是各地区,第二题的赞成率都比第一题要低了约 3至4%,主要原因在于第二题给予军方绝对权力。在新宪草案中,参议员 250 位成员全由军政府指派,加上众议院的 500 位议员,一共 750 位成员可以共同选出新任总理人选。意思就是:只要军方支持的政党可以拿到众议院超过四分之一的席次(250位参议员+125位众议员),军方就可以决定新总理,且该总理不需具有国会议员资格。因此,第二题被视为是为巴育续任总理铺路,也引发较多民众的反弹。

泰南三省的不满与连环爆炸

除了北部与东北部民众依旧不买帐之外,南部穆斯林三省,包括:北大年(Pattani)、陶公(Narathiwat)与也拉(Yala,惹拉)也表达了反对之意(此次公投南部14省中,只有穆斯林三省投下反对票)。他信执政时期,由于其错误的南部治理政策,加深泰南民众对于红衫军政府的不满,与对曼谷权力中心的仇恨。从2004年1月4日陶公府发生军事基地受攻击事件开始,到2015年8月止,一共发生15123起攻击事件,6480人死亡,11753人受伤。泰南三省陷入多年动荡不安。

巴育上台之后,将执政重点放在国内政治和解,而忽略泰南民众诉求。以往南部各省几乎都强烈支持民主党或军政府——例如在2007年素拉育政府举行新宪公投时,南部14省都投下赞成票;到了2011年大选时,民主党在南部14省中赢得12省。但这次,连民主党党魁阿披实(艾比希)也公开表达反对新宪,认为新宪法并无法解决国家发展、社会矛盾,与贪污腐化等当前泰国社会的重要问题。加上南部穆斯林三省长期受到政府打压,也反应在此次公投结果,以及其后连串炸弹攻击的背景因素。

事实上,在泰国公投之前,包括美国与英国在内的七个国家,纷纷发出安全警告,提醒在泰旅游或居住的该国人民注意人身安全。当时泰国政府还予以驳斥,警告各国不应发布没有根据的警告。然而就在公投结束不久,泰国南部观光客聚集之处,就发生连续炸弹攻击事件。

泰国警方已经初步排除国际恐怖组织犯案,而将犯案动机指向国内政治冲突。但不论是政治异议分子或是泰南分离分子,都可以看出公投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引发泰国社会更大的分裂,并制造更多的冲突。此情景就如同2006年12月31日新年除夕,政治异议分子为抗议素拉育军政府的高压统治,在曼谷发动一连串炸弹攻击事件一样。显见,泰国区域冲突的问题恐怕将成为军政府执政的不定时炸弹。

彭博社调查解构

接著,我们来谈彭博社日前发布关于痛苦指数的新闻。彭博社调查全世界74个经济体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等数据,得出泰国的痛苦指数为1.11,为全世界最不痛苦的国家。新闻出来后,台湾媒体纷纷表示泰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但最不痛苦真的等同于最快乐吗?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第一,痛苦指数调查的指标之一是“失业率”,泰国在六月底时的失业率约为1%。但根据我与泰国企业主的接触,失业率低虽表示只要有工作意愿的人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工作,但问题就是如果找不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理想工作,多数泰国人的工作意愿有限,或是转换工作十分频繁。因此失业率低,反而成为泰国的问题,因为企业找不到适合的优秀人才。

痛苦指数另一指标是“通货膨胀”,根据彭博社的报告,泰国7月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只比去年增加0.1%,显示泰国的供需失调,需求远低于供给。在大家不愿消费的情况下,如何刺激景气?因此泰国的低通货膨胀现象,反而对经济发展不利。

这个经济困境,其实也跟泰国的政治动乱有关。泰国从2005下半年开始以来,平均每隔两三年就会出现严重的红黄之争,包括 2006年军事政变、2008年黄衫军封锁机场、2009年红衫军攻入东亚高峰会议场地、2010年爆发严重军民冲突(超过90人死亡)、2013年底的示威抗议,以及 2014年的军事政变。

政治动乱在这十余年间影响泰国经济甚巨,尤其是外资信心锐减,泰国引以为傲的观光业更是首当其冲。许多在曼谷经营民宿的台商表示,政治动乱绝对是对其永续经营的最大阻碍。这次在公投结束后,更可以看出问题并未解决,南部民众的不满更甚以往。恐将加剧对泰国观光业的冲击,连带使得外资却步,民众消费意愿低落,拖垮泰国经济发展前景。

军政府当初发动政变的理由之一,就是希望泰国政治情势稳定,以提升经济发展。但目前军政府并未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且公投结果显示,不但北部与东北部民众持续反对军政府,就连泰南三省也表态不支持。当前局势,只是军事高压下的假性稳定。

(陈尚懋,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