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特朗普染疫后,美国大选会往何处去?

周三晚的副总统辩论,反而会成为焦点之战。
2020年9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明尼苏达州德卢斯举行的竞选集会上致辞。

进入9月,美国总统选举突发事件层出不穷。9月中旬大法官金斯伯格的逝世,突然掀起大法官任命争议。第一场总统辩论变成史上最混乱、最“难看”的低级吵架。《纽约时报》获得特朗普一直不肯公开的报税表,爆出特朗普2017年只交750美元的个人收入税。想不到,这些“劲爆”的新闻,一下子被更劲爆的挤到一边。10月2日凌晨,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自己染上了COVID-19。在距离大选投票结束只有33天的时候,特朗普突然患上这种可能致死的传染病,在美国选举史上也独一无二。大选形势进一步扑朔迷离。

最大的变数当然是特朗普的病如何演变。笔者希望特朗普能平安渡过,但必须面对的是,COVID-19没有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否平安无事通常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特朗普已74岁,体重又属于“肥胖”级别,这两个因素都足以把他归入高危一族。特朗普宣布得病的第二天就进了华特里德国家军事医学中心的总统病房留医,说明身体状况不是“无症状”。根据CNN的报导,特朗普感觉“非常疲倦”,“有些呼吸困难”,病情比妻子严重。周六,特朗普的医生康利(Conley)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明,特朗普的情况“非常好”,已有24小时没有发烧,没有呼吸困难,也不需供氧,只是感到疲倦,但精神良好。惟何时能出院还未确定。

在特朗普传出病发之初,有“阴谋论”说特朗普的病是选举战术,是“假装的”,效果如同当年陈水扁的“两颗子弹”。这种阴谋论当然不可取,美国传媒发达,总统是否病了这点很难作伪。况且特朗普染病对其选情更多是负面影响(接下来分析),特朗普也没有必要“诈病”。

然而,虽然是否生病难以作假,但病情有多严重,恐怕就要用“批判的眼光”去选择是否相信。特朗普除了搞选举之外,作为全球第一大国的领导人,还肩负国家乃至国际的重任;其病情的牵连不光影响选举,也牵涉到国家安全,甚至可算一种“国家机密”。根据报导,特朗普在周三(9月30日)已确诊,但拖到周五才宣布,而且事前安排核战略战机起飞,这充分说明了如何透露病情确是国家安全需要。最坏的情况是特朗普病重不能视事(甚至不治),这时权力需要转移给副总统彭斯。这当然不能弄虚作假。可是如果病得不轻,但没有到(他认为)“不能处理国事”的程度,这就有不少“语言伪术”的空间。

因此,医生对特朗普的病情是否轻描淡写,不尽不实,这些都不能尽信。其实,即便白宫也释放出混乱的消息。如白宫总管米道斯(Mark Meadows)在周六晚就说 ,特朗普前一天的情况令人“非常担心”(very concerning),不但发烧,还有血糖急速下降;又说以后两天是关键。听上去又不是那么轻松。(这种不断传出互相矛盾的消息的情况非常符合“特朗普时代的风格”。)更何况,根据目前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即便在发病之初情况不严重,但未来依然可能急剧恶化。总之,未来一两周是关键,情况如何发展谁也不知道。

特朗普染病后,有人担心选举是否会延期。虽然确有人提出推迟选举的说法,但在美国这是没有可能发生的事。即便是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克康奈尔也否认选举延期之事。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2020年10月3日,美国纽约史泰登岛市举行的支持特朗普集会上,有支持者为染疫的特朗普祈祷。
2020年10月3日,美国纽约史泰登岛市举行的支持特朗普集会上,有支持者为染疫的特朗普祈祷。

对特朗普选情的冲击

目前情况看来,特朗普染疫严重冲击其选情。

第一,疫情是特朗普选举的“死穴”。美国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医疗科研国家,也是公共卫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面对肺炎疫情居然变成全球最多人感染的国家和最多人死亡的国家,直接拉低到发展中国家的水准,与印度、巴西为伍,这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特朗普团队一直的“洗白”的方式,一是怪罪中国,二是说“只死二十万人已算是处理有方”,三是指责“民主党控制的州发病率更高,责任更大”,四是说自己领导经济复苏得力。总之,自己作为总统一点责任都没有,“全是别人的错”。这些“洗白”都软弱无力,无非是“谎言说了一千次就成为事实”那种方式的洗脑而已,只对“粉丝”有效。

因此,民主党主打疫情责任,特朗普更希望把选举焦点从疫情方面转移到其他地方。金斯伯格的去世,令特朗普可以把焦点转移到大法官任命上,对特朗普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自己染病的一刻,整个大选的焦点又重新回到疫情责任上,可谓天意弄人。

第二,更重要的是,特朗普一向淡化COVID-19的传染力。他长期反对戴口罩,一直刻意不戴口罩以示自己不怕传染,营造“强人”的形象,直到7月第二波疫情严重时才第一次公开戴口罩示人。他又不顾社交距离的指引,不断进行大规模的选举集会,集会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所见之处也几乎无人戴口罩。就在上周二的大选辩论期间,他还嘲笑民主党的拜登“距离别人200英尺,戴自己从未见过的那么大的口罩”,用意是嘲笑对方“胆小”。这种刻意的形象塑造,正是特朗普的卖点。这次他染病却打破了这种“不会被传染上”的“人设”。

更何况,这次被传染的人不止特朗普。根据可信的传染途径重组,这次的源头或是白宫公关主任、特朗普的爱将希克斯(Hope Hicks),她或在工作期间传给了特朗普。而在前周六(9月26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仪式上,成为“超级播毒大会”,有多人中招形成“白宫群组”,包括共和党参议员李尔(Mark Lee)、蒂利时(Thom Tills)、圣母大学校长詹金斯(John Jenkins)、前白宫高级顾问康威(Kellyanne Conway)等。当时尽管环境允许,但所有人的座位都没有设置社交距离,在草地上“排排坐”,不少人还连口罩都没戴,多人被拍摄到进行拥抱等而近距离社交活动。正巧,传出的被感染者大都是当时没有带口罩的。

在第一场总统辩论期间,特朗普一家到现场听辩论,却全部不按主办单位的规则,不肯戴口罩(包括后来被证实也染上COVID-19的第一夫人梅拉尼娅)。在周三获知检测阳性后(距离辩论48小时之内),也没有按照疾控中心的指引,通知与之接触的人。拜登还是到了星期五看新闻才知道特朗普染病之时。这再次显示了特朗普和他的家人都视科学和规则为无物。

在特朗普染病后,有人帮特朗普洗白,说特朗普染病是为了忙于工作,“为了我们才染病”。这种说法当然只能对死忠粉丝有效。从以上讨论可知,特朗普染病完全是漠视科学规律而“自找”的。这个鲜活的例子正好说明不顾科学、不戴口罩、不顾及社交距离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这令特朗普对拜登的攻击被现实无情地嘲弄了,自己活生生地变为笑话。

2020年10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戴上口罩的蜡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中被“隔离”。
2020年10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戴上口罩的蜡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中被“隔离”。

第三,大型的群众集会是特朗普主要的竞选手段,通过集会展现出来的高人气,再回馈到传媒和社交媒体,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2016年,特朗普的高人气和希拉蕊集会上的“低人气”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特朗普胜选的因素之一。到了今年,拜登本来就人气不高(初选时不但和桑德斯差距甚远,甚至还比不上当年希拉蕊),正好趁疫情以“防疫”为由而刻意不举办竞选集会,绝大部分竞选都放在了网上。出于防疫考虑(在笔者看来更多是为营造宣传上的一致性),拜登阵营就连传统上证明最有效的敲门拉票也不搞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线的对决,拜登这种史无前例的做法非常冒险,是否奏效其实谁也不能担保。

但特朗普染病后,不但至少隔离14天,现在入院了要住多久谁也不能确定。于是那些大规模群众集会大都会被迫取消。即便不取消,没有了特朗普这个主角和“唯一的人气偶像”,其他共和党人也无法担当大任,效果大打折扣。这无疑帮了拜登一个大忙。

第四,特朗普处于落后的形势,本指望三场总统辩论打个翻身仗。美国总统选举中,电视辩论是非常重要的胜负手。在2016年,特朗普的电视辩论就起到了这种扭转形势的作用,因为特朗普在电视辩论时看起来表现正常,不那么像民主党攻击的那样“不像总统”。

在第一场总统辩论中,特朗普用上了和2016年完全不同的策略。2016年时,特朗普固然有插嘴等毛病,但和这次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等级。这次特朗普这么“抢咪”,其实是一种以防御为目的的攻击战术。2016年,特朗普无官一身轻,心里踏实;这次他在疫情问题上还不免心虚,所以更要主动出击,攻击拜登到不顾规则的程度。这和中国外交战狼们要把疫情责任先推在“美国军人播毒”上是一样的心态。不得不说,这种以攻为守的“泥浆战术”还是有效的,至少拜登儿子拿了500万美元等负面攻击信息(不论真假)还是传递出去了。

虽然第二场和第三场总统选举辩论传统上没有第一场这么受关注,但特朗普还希望继续辩论,而且当各界一致认为第一场“声叠声”效果太差,要求修改规则让主持人有“熄咪”的权力时,他还反对。这意味着他还希望沿用这种“泥巴战术”继续获利。

特朗普染病让以后的辩论是否能进行蒙上阴影。现在看来,至少第二场辩论(10月15日)肯定无法按照原定计划举行(特朗普还没过14天隔离期)。特朗普方面要求用遥距视频的方式举行。且不说到时身体情况是否适宜(比如精神不济,喉咙沙哑等),遥距方式本身就对特朗普不利。一来辩论很依赖观察对手和现场气氛而随机应变,遥距方式无法做到这点。二来,辩论用遥距方式进行,主持人“熄咪”就更有理由了。原先第一场辩论的主持华莱士反对“熄咪”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现场即便“熄咪”也不能阻止特朗普继续说话去影响拜登,但遥距就没有这种疑虑。而且遥距总有少量的声音延迟,如果“声叠声”,观众听不清的问题就更严重了。主办方也更有理由修改规则。

即便第二场辩论可推迟和沿用现场模式,这距离原定的第三场辩论(10月22日)也会太近,第三场辩论再推迟的话又失去意义。今年选举投票其实已开始,辩论越迟,就对特朗普越不利。

第五,在特朗普染病后,拜登不但送上希望他尽快康复的祝福,还主动暂停了所有负面广告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2016年,希拉蕊患上肺炎,当时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恶意地模仿希拉蕊而取笑她的情景。两相对比,反差非常明显。从个人品格上说,实乃天壤之别。在美国,负面广告包括范围很广,凡是攻击对方(即便抗疫不力,经济下滑等)都属于负面广告。在竞选的重要关头,停止负面广告表面上看是重要的损失。但拜登这种有体面(decency)的行为正是他主打的“恢复常态”(return to normal)的活广告。

总而言之,特朗普不幸染病,严重冲击其原先已不利的选情。当然,特朗普也不是没有扭转机会。如果他能迅速康复,就可以重塑“强人形象”,也可向公众宣传“COVID-19真的不可怕”,更可以指责民主党“夸大疫情”了。如果这样,特朗普甚至有很大反败为胜的机会。这要看特朗普自己的身体是否争气了。

2020年10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后,印度孟买有艺术学生创作了一幅《 Get Well Soon》送给他。
2020年10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后,印度孟买有艺术学生创作了一幅《 Get Well Soon》送给他。

副总统辩论的焦点之战

在特朗普染病后,另一个关注点就是副总统彭斯(幸亏彭斯被确证阴性,否则若特朗普和彭斯同时不能视事,总统职责就会由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担任,对特朗普更不利了)。现在特朗普不能参加竞选活动,重任就落在彭斯的身上。而彭斯和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哈里斯(Kamala Harris)在本周三(10月7日)的副总统辩论将会是焦点之战。

副总统辩论在传统上远不如总统辩论瞩目,但今年情况非常特殊。

首先,拜登已78岁高龄,即便当选也几乎肯定只能任一届,这样的话,“副总统” 哈里斯大概率成为四年后民主党的提名人。鉴于拜登的高龄,甚至不能排除他在任上逝世的可能,这时哈里斯就会立即接任总统。于是副总统候选人的素质前所未有地重要。

在共和党方面,特朗普本来身体不错,但感染上新冠肺炎后,现在正是情况未明之际。即便特朗普能康复,也不排除以后有后遗症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的可能。彭斯的重要性也突然提高了很多。

其次,虽然说今年选民两极化严重,双方策略都主打提高本阵营投票率,而非说服“中间选民”。但不可否认,美国还是有相当数量的中间选民,能在摇摆州拥有决定性的力量。而这些中间选民正是需要通过观看辩论,而了解双方的政策(尤其是细节)来决定投票取向。

而偏偏,第一场总统辩论火花十足,但基本上和政策绝缘。可以预期,由于特朗普的辩论风格,即便第二、三场能举行,效果也差不多。彭斯远比特朗普“正常”,故副总统辩论或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辩论,可为这些选民提供影响投票意欲的参考。

最后,彭斯当了四年副总统,其立场和人品为人所知,但哈里斯则相对模糊。哈里斯在全国政坛的资历很浅,2017年才当上联邦参议员,距离现在只有四年。当上联邦参议员不等于有全国性的名气,联邦参议员有100个,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被本州之外的公众熟知。比如桑德斯是在2016年参选总统时才有全国性知名度。哈里斯也参选过本届民主党初选,但除了第一场初选辩论有火花(当众质问拜登)之外,没有给人留下太大印象,民主党的初选也没有太多人看(特别是第一场),而她自己也因为竞选资金不足而草草在去年12月宣布退出,连第一场投票都没撑到(可见她的竞选能力也不是特别强),更没有在此后更多关注的初选辩论中亮相。

从哈里斯的政纲看,她是一位善变的议员,哪边主流她就主张差不多的意见。好听的说法是从善如流,难听一点是缺乏鲜明的个人主张。她被挑选为副总统候选人,最主要的原因是身份政治(同时满足女性、黑人、亚裔、第二代移民等特征),是不流失选民的保守选择,而不是争取新选民的进取选择。

对举棋不定的中间选民而言,需要更了解她才能下判断。而全国性的副总统辩论,是哈里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表现机会。这次辩论对哈里斯而言更重要。

据说,哈里斯的辩论能力很强,共和党前选举干事斯密特(Steve Schmidt) 甚至认为,彭斯不是同一级别 。但总统辩论不是“辩才好”就能“嬴”。辩才好可以赢专家打分的辩论赛,但不一定能嬴以吸纳选票为目标的电视辩论。2016年的副总统辩论中,民主党的候选人凯恩(Tim Kaine)一样辩才出众,还能流利地展示西班牙文。反观彭斯,说话一本正经,不急不慢,在场面上差很远。但最后证明却是共和党的拉分之役。公众意见是,凯恩表现得油腔滑调,“巧言令色鲜矣仁”;彭斯看上去倒是个正直的老实人,大大拉动了共和党的票源。

更不利的是,女性辩论要多强势才合适,这有现实上的劣势。希拉蕊的辩才很好,但太强势了就会被人说是“nasty”,对着特朗普也没有多好的效果。从哈里斯参加的民主党初选辩论看,她也是那种词锋尖锐的人。如果不善于控制火候,在场面上或会占上风,效果上很可能重蹈覆辙。

(黎蜗藤,旅美历史学者,哲学博士)

读者评论 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Democracy Institute七月開始就不斷放出川普領先的民調 個人覺得可信度有待商榷

  2. 不知道樓下各位為何如此自信,今日晚報也有報導民主研究所的民調結果,正是我早前提到的民調。目前多數民調顯示拜登總支持率領先,但關注搖擺州的最新民調就是此項內容,顯示川普可能再次以輸總票數但贏選舉人票數的形式勝出。
    依據各位的留言,我認為我所看到的資訊還是要更快速與多元一些。

  3. 不同民调机构的民调数字相差悬殊,建议选择主流民调机构的数字,另外,传统的六大摇摆州之外,这次大选很可能诞生新的摇摆州。

  4. 真是後真相時代,連同一日的民調都會看成完全不同的樣子…

  5. 特地去看了一下今天的民调数字。逆转?In your dreams.

  6. 不知道作者是何時寫的文章,但最新民調是,六大搖擺州川普民調逆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