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从“群体免疫”到首都告急:印度疫情大反弹意味着什么?

印度在疫情中的境况,完全可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复制。
2021年4月20日,印度新德里火葬场内一名穿著防护衣的男子。
印度

四月底的印度首都德里,中午的最高气温达到了近40度,几乎整月无雨。而此时此刻,印度网络上疯狂流传着一张照片:一位母亲坐在三轮车里,旁边是她死去的儿子。搭配的文字称这位老母亲带着成年的儿子求医。儿子感染了Covid-19病毒。却没有医院能够接收,最后是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故事的真实性有待核实。但印度网民疯狂转发背后,是他们体会到的巨大冲击:从2021年3月中旬开始,印度全国的新一波2019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全印每日确诊人数从原先的每天一两万快速飙升到超过30万。随着新病例的增加,印度各大城市的医疗资源都出现了严重挤兑,ICU病床数严重不足。首都德里更是一度氧气告急,德里市政府高官Sisodia在4月20日曾对记者表示,德里医疗系统的氧气存量只能维持不到24小时。

简单回顾印度的疫情爆发史。2020年初,Covid-19病毒由留学中国武汉的印度学生传入,但第一波疫情被地方政府的封锁和隔离政策阻挡。3月开始,欧洲和美国的疫情再次大规模传入,导致全印第一次大爆发。莫迪政府在3月底宣布全国封锁21天政策,随后多次延长,各邦关闭自己的边境线,城市陷入停顿。封锁减缓了疫情的扩散,但导致了经济停滞与失业危机。大量印度移民工困在路上的照片成为了国际媒体头条。

印度在疫情未被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开始恢复经济和人口流动,放松管控限制。出人意料的是,这并没有造成大规模疫情,反而,印度的每日确诊人数在2020年9月达到每日确诊约10万人、死亡超过千人的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到了2021年初,每日确诊一度不足万人。人口结构年轻,部分区域甚至可能出现了群体免疫,这都是数字下降的可能原因。民间气氛也一度松弛,很多印度人认为自己“战胜”了疫情。当时没人会料到,就在短短两个月后,变种病毒大规模扩散了。

如今,再度引发大规模疫情的病毒是印度当地出现的一个变种。基因测序显示,这一病毒带有至少两个突变——E484Q和L452R,科学家担心其中一些突变会部分削弱抗体和疫苗的效果,并可能使得病毒更容易传播。

2021年4月14日在印度孟买,民工排队进入火车站。
2021年4月14日在印度孟买,民工排队进入火车站。

不堪重负的首都德里

医疗资源不足,让北方邦的许多感染民众涌入德里求医⋯⋯与上一轮疫情有所不同,新一轮的疫情中年轻人入院的情况更多。

这一次,就连拥有最多医疗资源的首都德里,也陷入恐慌。

男青年Mahendra在德里的一家NGO工作。在电话采访中,他跟我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一名男子和他的全部家人都在这一波疫情中感染了,其父亲在四月中的一天早上去世,母亲则在下午去世,这位失去双亲的男子现在还在寻找有床位的医院,好让自己得到救治。

Mahendra曾经在去年感染过Covid-19,他参加了上议院议员Sanjay Singh发起的一个义工团队,为那些在寻找医疗资源的人提供帮助。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周围几个邦的病人都在涌入德里”,Mahendra指的是邻近德里的北方邦(Uttar Pradesh)、哈里亚纳邦(Haryana)和旁遮普邦(Punjab)。其中又以拥有两亿人口的北方邦尤为严重。作为印度人口最多的邦,北方邦到4月22日已经每日确诊逼近3万,目前治疗中的确诊病例超过20万,不断增加的病人造成了严重医疗挤兑。印度各大媒体都报导了一名北方邦退休记者Vinay Srivastava的故事:他感染肺炎,但没有医院有床位,他的儿子到处询问医院、求助政府部门,均无计可施,眼睁睁看着父亲血氧浓度不断下降,最后病亡。

医疗资源不足,让北方邦的许多感染民众涌入德里求医。Mahendra和他的同事们把团队的求助电话贴到各个社区。他们每天要处理各式各样的求助,从中筛选出急需帮助的病人,然后将信息转介给Sanjay Singh议员,他是德里执政党在上议院的代表,再通过他的“关系”找到能够接收病人的医院。“不这么做,很多医院根本就会拒绝接收病人。”去年,德里市政府曾经在市政府的手机APP中加入了查询功能,让民众可以查阅各大医院的剩余床位数。但在眼下汹涌而至的病号面前,这个系统一度瘫痪,有时候人们就算看到空床位,到了医院也发现自己无法入住。

与上一轮疫情有所不同,新一轮的疫情中年轻人入院的情况更多。“我们前几天帮助了一个很年轻的孕妇”,Mahendra告诉我,“她是个年轻人,但血氧浓度只有85%”。印度报纸《商业标准报》的一篇报导也确认不少年轻人被感染,此外还指出新病毒可能削弱疫苗的效果,比如报导引述德里甘伽拉姆医院(Sir Ganga Ram Hospital)的信源称,有完整接种过两针印度本土版牛津-阿斯利康疫苗(Covidshield)的医护人员,也遭感染。”

2020年5月7日印度新德里,印度总理莫迪戴口罩主持会议。
2020年5月7日印度新德里,印度总理莫迪戴口罩主持会议。

莫迪更在乎选举

政治评论人、印度记者Ruhi Tewari就在印度媒体上撰文表示,自从德里政府去年抗疫不力之后,印度人民党的中央政府内政部就将疫情当作控制德里民意的手段。

疫情紧急,但由于德里的执政党“普通人党”(Aam Aadmi Party)是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BJP)的重要竞争对手,面对德里政府的各项需求,莫迪领导的中央政府回复并不积极。

一方面,普通人党在防疫中做得并不算理想。去年疫情中,其表现曾被不少人诟病。约十年前通过反腐败运动起家,将自己标榜为“政治清流”和“改革者”的普通人党,近几年在各地选战中未能扩大曾经横扫德里市议会的势头。其党魁、德里首席部长(市长)凯基利瓦尔(Arvind Kejriwal)曾经在2020年表示空气污染是病毒加速扩散的重要原因。市政府随后的各项应对也并不高效,比如本应快速推广的核酸检测,曾在2020年初一度进展缓慢。

德里要面对的更复杂局面是,当地医疗系统需要使用的氧气,有一部分来自中央政府的调配与邻近的北方邦工厂的供应。而此次疫情爆发后,中央政府和印度人民党控制的北方邦政府并没有第一时间满足德里的要求。德里接壤的几个邦还一度与首都“争抢”氧气

而另一方面,在疫情爆发时,印度总理莫迪和印度人民党的高层都还在忙于两个邦的重要选战:在西孟加拉邦(West Bengal),印度人民党正在挑战当地的强势政党草根国大党(TMC);在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印度人民党也试图有所斩获。这两个邦因其独特的位置和政治文化,几乎从未被印度的主流政党统治过。于莫迪政府,在这两地有所收获意味着将更靠近“江山一统”的梦想。4月17日,莫迪仍在西孟加拉邦发表演说开展竞选动员,为了选战顺利,莫迪甚至将胡子留长,改变了自己的形象。

印度记者Prabhu告诉我,孟加拉人喜欢大诗人泰戈尔,泰米尔人喜欢贱民运动先驱Periyar,他们的显著特点是都留着长长的白胡子。莫迪的这番打扮可以拉到更多选票。白胡子的另一个意味则是印度教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仙”。莫迪的人民党政府自执政以来积极推动国家的“印度教化”,即使在疫情中,印度教节日也不中断。4月初,盛大的“大壶节”(Kumbh Mela)照常举办,超过28万人聚集在喜马拉雅山脚的Haridwar,人们在河水中沐浴、祈祷。这一聚会被许多媒体指责,认为它助长了病毒的快速传播。

民间舆论节节升温,中央政府才终于给出为德里增加氧气供应和其他帮助的承诺,德里医疗资源的紧张状态有望部分缓解。但这些举措推出的时机与执行方式,均带有印度人民党精心计算的痕迹——政治评论人、印度记者Ruhi Tewari就在印度媒体上撰文表示,自从德里政府去年抗疫不力之后,印度人民党的中央政府内政部就将疫情当作控制德里民意的手段。他们先是等待德里的普通人党政府犯错,然后再强力介入,显示出只有中央政府才有能力应对疫情,最终实现民意向印度人民党偏移。

从2020年中到2021年初,印度政府本有足够时间来应对疫情,诸如建设病毒基因数据库,增设氧气制造能力,推广全民疫苗接种。但每一项计划都进展缓慢。印媒的一篇调查报导称,病毒的研究和数据整理被官僚系统拖累;而截至4月22日,全印接种疫苗累计仅达1.3亿剂,距离大规模免疫仍然路途迢迢。

2021年1月22日印度,员工在疫苗生产线的上工作。
2021年1月22日印度,员工在疫苗生产线的上工作。

疫情改变了什么

莫迪政府似乎更热衷于在选战中扩大自己已经足够巨大的政党版图,而非应对疫情或改善贫富差距。

尽管德里的危机有所缓解,但全印范围内的确诊人数仍在持续飙升,许多地区的氧气仍然告急,孟买和临近的马哈拉施特拉邦(Maharashtra)都进入宵禁。就算莫迪政府能应付这波疫情,经济受到的打击也将非同小可。

在2021年初,印度受控的疫情一度令经济数据飙升。多家机构均认为印度能够在2021年增长超过10%。也许是因为经济数据不能太差,莫迪在4月20日的演讲中宣布全印会努力应对疫情,但不会因为当前疫情进入封锁,因为封锁会对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绝对是最后选项。”

去年,疫情让印度无数基层劳动力失业,今年的这波疫情,则直接打击了印度中产。推特上的求助信息中包括了大大小小的专业人士和小商人。Mahendra告诉我,就连北方邦的商人也因为医院没有氧气而跑来德里求医。比较之下,2014年莫迪上台时,很多人,尤其是印度中产阶级,都认为莫迪将要推行“大政府”大建设,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并改善印度较为恶劣的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从而塑造一个更加有利中产阶级的印度。

然而,尽管莫迪政府拥有超级选举机器和强大政治动员力,可以推行各种强硬政策,如突然废除旧版纸币、统一民法典,乃至取消克什米尔自治,但面对疫情,莫迪和其身后的整个政治力量,似乎并不觉得应该太操心,仿佛这不是印度最重要的问题。

2020年3月29日印度新德里,人群拥挤地登上巴士返回自己的乡村。
2020年3月29日印度新德里,人群拥挤地登上巴士返回自己的乡村。

对印度来说,2020年到2021年是颇为关键的两年。经历了2020年的衰退与2021年的复苏,印度的未来将取决于这段时间内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

对印度来说,2020年到2021年是颇为关键的两年。经历了2020年的衰退与2021年的复苏,印度的未来将取决于这段时间内经济领域发生的变化。然而这一年里,印度的金融市场前所未有地火热,从2020年疫情最低点到2021年4月,孟买股票交易所的孟买敏感指数(BSE SENSEX)增长了近一倍,比疫情前高出一大截。

印度最富裕的家族也普遍实现了财富提升。以印度最有钱的家族、信实集团(Reliance)的安巴尼家族为例(安巴尼家族的产业在印度遍及能源、医药、零售、资本经营和电子支付,甚至许多医院也要使用信实集团制备的氧气),2020年初的疫情下,信实集团股价曾经大跌近三分之一,但不到一年,集团股价就不仅恢复了疫情前水平,甚至再创新高。家族掌控者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的财富净值也在2021年达到了730亿美元,较2020年初增长24%。

实体经济在疫情中受挫,而金融业却逆市蓬勃,这意味着“钱生钱”的人比以前要更富了,而打工为生的人则整体变穷了。有报告指出,在疫情中,印度最穷的10%人口失去了自己四分之一的财富,3200万人从中产阶级跌入贫困,而最富的1%的印度人的财富,则几乎可以占到全国的39%。但就算如此,莫迪政府似乎也更热衷于在选战中扩大自己已经足够巨大的政党版图,而非应对疫情或改善贫富差距。

某种程度上,印度在疫情中的境况,完全可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复制:年轻的人口结构可以部分承接疫情的冲击,但公共服务水平不佳,政府应急能力不足,最终疫情仍然会伤害到中产和下层。贫富金字塔顶端的极小群体则反成为疫情中的大赢家。持续拉大的贫富差距意味着疫情之后将会剩下一个发展更不均衡的印度。

(任其然,国际新闻记者,关注南亚、中东与东欧)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最后一段,让人心寒。这场苦难还要持续几年?😞

  2. 文中疫苗制造环节的图片,操作人员口罩就没规范戴好,真是无力吐槽

  3. 莫迪的人民党政府早在2020年年初就搞了一大波封锁,但是当时的印度法院和印度舆论都在对抗这一决策。

  4. 現在的莫迪和去年年初的Trump的想法一樣嘛!自身的連任選情比抗疫情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