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习近平出访莫斯科,北京对俄乌战争局势会有多大影响力?

“听中国人的话”,本质上并不存在于俄罗斯政治精英的词汇列表里。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招待会。

杨山,评论人,国际政治观察者

就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于3月20日至3月22日访问俄罗斯的之前几天,《华尔街日报》传出爆料,称他将在会见普京之后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这一消息结合之前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说明书,让人好奇北京是否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整整一年之后终于改变了观望策略,准备采取一种更进取的姿态,试图调停乌克兰危机。

这种猜测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就在之前的3月10日,中东长期互相敌视和对抗的两个地区强权——沙特阿拉伯(沙乌地)和伊朗,在北京签署了一份三方声明,宣布恢复邦交。根据这份协议,两国将在2016年断交之后第一次重新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其后两国开始沟通领导人互访和商贸往来。甚至,延烧近十年的、背后是沙特和伊朗直接下场对抗的也门(叶门)内战,也有望迎来终结。当协议签署时,中国官方媒体纷纷庆贺,甚至有人认为这象征着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衰退和中国影响力的继续崛起。

在这条“厉害了中国外交”的延长线上,有人开始畅想北京调停其他国与国关系——比如南朝鲜、印度和巴基斯坦,乃至俄罗斯和乌克兰。所以当中国发布的俄乌危机政治解决立场文件出台时,墙内外的评论氛围可谓是相当不同——墙外大多数评论都认为这十二条立场脱离实际,只谈和平而不谈道义,俄罗斯和乌克兰双方都不会接受,基本上属于自说自话。如流亡海外的俄罗斯反对派媒体《美杜莎》邀请的评论员就认为这份文件仅仅是显示一下“中国没有坐视不管”。但在墙内,还是有不少人附和官方宣传,给这份文件很高评价,也期待着“中国路线”能够带来某种效果。

在习近平访问莫斯科之后,这些热情也许就要熄灭不少了。

中国:俄乌战争的受益方?

无论是认为中俄即将结盟,还是认为中国将施压俄罗斯结束战争的人,都会意识到北京依旧是在重复自己的“中立”。

习近平和普京在莫斯科的会谈的主要成果,是一份双方共同发布的联合声明。除了意料之中商贸、旅游、意识形态和国安往来之外,关于乌克兰的部分,部分程度上满足了俄罗斯的需要——声明强调反对任何不经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就对某国施加的制裁、抨击西方霸权。不过与此同时,北京方面也往里塞入了自己想要的“调停”观感——俄罗斯承诺将保持和乌克兰沟通的大门敞开,致力于通过和谈解决危机。

只不过,看完文本,人们会失望地发现,这份声明中,中方立场相比过去一年几乎没有方寸的变化。无论是认为中俄即将结盟,还是认为中国将施压俄罗斯结束战争的人,都会意识到北京依旧是在重复自己的“中立”。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后离开。
2023年3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后离开。

2023年和2022年唯一的不同,也许就是前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以如今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外事办主任的身份在习近平访俄之前再次会见了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这是至今为止最高级别的中乌官员会谈。这样级别的会谈当然存在着为两国领导人会面铺路的可能性。但这同样也可以理解为某种试探——看看彼此双方领导人想通过会谈提到、认可什么,如果谈不拢,那就再放着。毕竟,北京对乌克兰的需求一向不高,甚至可以说,北京高层要是能认识到乌克兰并非西方傀儡,都已经算是非常重大的认知调整了。因此,如果习近平-泽连斯基会谈最终没有出现,人们也不必过多惊讶。

中国是俄乌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随着俄罗斯日渐陷入战争泥潭,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和权力就越来越大,中俄的合作关系就变得越来越不对等。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研究员马铁木(Temur Umarov)把这种立场称为“战略模糊”——同时说着两套话,一边是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听起来像是在支持乌克兰的立场,另一边说着反对西方霸权,听起来是站在了俄罗斯一边。他认为这种模糊对北京的全球目标是有利的——在乌克兰拖住美欧符合北京的利益——因为这样就使得西方很难再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围堵中国的亚洲方向上来。他的分析代表了很多海外中国研究专家的观点:中国是俄乌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之一,随着俄罗斯日渐陷入战争泥潭,中国对俄罗斯的影响力和权力就越来越大,中俄的合作关系就变得越来越不对等。

的确,对北京来说,采取模糊的“中立”,实际上不做什么事情,就足以得到足够多的好处。一方面,俄罗斯的经济日益向北京靠拢。根据最新的统计(引用一下《美杜莎》的数据),俄罗斯目前已经有40%的进口来自中国33%的外汇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另一面,乌克兰战场需要的武器装备支持,使得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军事部署受到了牵制,美国投入越多,就越缺少足够力量应对北京。所以,一场漫长的,消耗巨大的乌克兰战争,实际上更符合北京的利益。北京只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战争拉长,普京政权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而垮台就行了。

北京的国际影响力有限

“听中国人的话”,本质上并不存在于俄罗斯政治精英的词汇列表里。

不过,北京是否“对俄罗斯有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力”,就见仁见智了。一方面,人们可以说更强的经济纽带自然会让俄罗斯更依赖中国。但另一方面,熟悉俄罗斯的人都能意识到其当前政权的白人至上主义本质——甚至普京对西方的厌恶也来源于“西方变得越来越不像西方了”。

这意味着“听中国人的话”,本质上并不存在于俄罗斯政治精英的词汇列表里。如果我们对比普京刊登在《人民日报》和习近平刊登在《俄罗斯报》的署名文章的话,就会发现习的用词仍然是四平八稳的那套,而普京的文风则激烈得多,大意是俄罗斯要和“集体西方”(kollektivnyy zapad)——既整个欧美集团战斗,试图向中方传递的信息大概可以意译为:“你们要不要一起?”很明显,在意识形态和对抗性上,是莫斯科拖着北京,而看不到北京能如何牵制莫斯科。

值得思考的是,如未来俄军在前线真的受到了更大的挫折,这时候普京选择动用战术核武器或抱着“揽炒”的心态发动更全方位的战争,真到了那时,北京假如要劝俄罗斯不要这么做,能有什么效果?目前看来,北京倘若要在外交上对俄罗斯施压有很多筹码,但使用它们的前提都是俄罗斯的统治精英能够理性决策——发动对乌克兰的入侵已经使得这一前提成为了空话。况且,北京也没有从华府得到任何“如果你施压俄罗斯,我就减少给你的压力”的承诺。

和对俄罗斯类似,中国的外交力量在其他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和扮演角色的意愿,和北京对他国的实际经济影响力也并不同步。

 2019年6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平壤出席午餐会。
2019年6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平壤出席午餐会。

尽管习时代一直坚称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希望在各种国际问题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但是一些围绕中国周边,对北京影响更大的议题上,中国的斡旋外交并不出色。

比如,尽管习时代一直坚称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希望在各种国际问题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但是一些围绕中国周边,对北京影响更大的议题上,中国的斡旋外交并不出色。

举例来说,在2021年缅甸政变之后,北京实际上完全有机会考虑更积极进取的调停手段,也有大量的中国资本在缅甸面临动荡,缅甸的军人政权上台其实相当不符合北京的利益诉求。但是,中方最终选择的路径是几乎袖手旁观,既不全心支持军政府,也不试图调和矛盾,而是坐看缅甸在政变后日渐成为一个军人独裁国家,变成各种东南亚跨国犯罪的摇篮温床。

又比如,韩半岛局势在近几年内也几乎陷入停滞,北京似乎认定右翼的韩国政府和热衷于新冷战的拜登政府不会给任何“面子”,也意识到了金正恩的目的显然是直接和美国对话,随即在半岛无核化和斡旋上陷入沉寂。如果中国对于近在咫尺的南朝鲜问题的解决都没有那么有兴趣、动力与能力的话,为什么会能够向俄罗斯施压解决入侵乌克兰的危机呢?

可以说,沙特伊朗复交这样层级的协调,通过北京的外交系统能够部分程度上实现。但是,缅甸、东北亚、俄乌这样的外交事务,相比之下属于“大事”。按照习时代大事上亲力亲为的风格,这些事务反而需要习本人亲自安排和操作。而看过去十年的历史,比如2019年应对香港反修例抗议,与2020年-2022年间处理COVID-19大流行的“封”与“放”,他在决策上的风格是极为谨慎,甚至可以说是颇为拖延。领导人个人的强势地位和风格,大概率决定了中国并不会真心介入俄乌斡旋。完全可以相信习会尽量推后做出决策的时间点,尽量维持一种“再看看吧”和“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应对现实——就算边际收益越来越小也会是如此。从这一点上来说,北京在乌克兰议题上采取的身段,倒未必就是完全从国家利益出发设定的,时代和个人风格的影响会更大。

陷入僵局的战争

况且,如今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乌克兰战争也陷入了僵局。

从去年十一月到如今五个月间,乌克兰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不少变化。五个月前,乌军刚刚完成了在哈尔科夫(Kharkiv)地区的反攻,收复了哈尔科夫东北直到库皮扬斯克(Kupyansk)一带的领土。其后,乌军又在南部向前推进,收复了开战以来俄军攻克的唯一地区首府城市赫尔松(Kherson)。在当时,乌克兰网民之中一片欢腾,在嘲讽俄军不堪一击的同时流传着许多庆祝段子,包括说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就可以庆祝战争胜利了。但在那之后,乌军反攻的势头明显放缓,甚至随后,俄军在东部城市巴赫姆特(Bakhmut)依靠着“瓦格纳”雇佣军的冲锋获得了一定的战果。人们一度讨论乌军是否会放弃这一区域。而乌军苦战许久伤亡惨重直到近期才传出战线稳固的消息。

媒体和评论人期待已久的乌克兰冬季大反攻,最终也没有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出现。此前人们一度认为,乌军将在土地冻硬之后,从第聂伯河中游的扎波罗热(Zaporizhzhia)一带南下切断克里米亚半岛俄军和陆地的联系。但是,如今三月底,欧洲已经春暖花开,乌克兰东部的土地也开始翻浆,反攻却没有出现。反而,媒体上传出一些乌军方面的坏消息。比如,根据《华盛顿邮报》的多篇报道,漫长的消耗战和缺乏足够的重武器导致乌克兰步兵中老兵伤亡较多,如今已经影响了乌军前线的作战效力。

2023年3月25日,乌克兰基辅举行的葬礼上,乌克兰军人将国旗折叠在逝世军人的棺材上。
2023年3月25日,乌克兰基辅举行的葬礼上,乌克兰军人将国旗折叠在逝世军人的棺材上。

俄罗斯尽管已经传出向西部调动“古董”坦克,却也并没有停战或者感到疲劳的意思。现在看来,普京并没有从战争初期的失利中吸取教训,甚至,当前的局势加强了他对自己判断的坚定信仰。举例而言,近日普京发表的公开演说中提到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难以为继,尤其是提到欧洲和美国的工业能力不足以为乌克兰提供足够每天使用的炮弹。这意味着他仍然对两条判断极为自信。其一,他认为在长期作战中俄罗斯仍然大有希望;其次,他对西方“堕落”的总体判断仍然存在,包括看不起西方的工业能力和援助乌克兰的决心。

北京怎么理解乌克兰问题?也许高层仍然将其当作美国的“傀儡”或者“代理人战争”问题,而忽视了乌克兰人自身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和反抗的意愿。

在未来一年,僵持局势既可能因为乌军战力的加强而打破(但前提是欧美要输送包括战机在内的更多重型武器),又或许,战事的拐点会从战场乃至两国之外出现。比如目前对俄罗斯极为重要的伊朗如果经济持续困在谷底,民众对政府的持续不息的抗议运动持续,而当局又继续犯下决策错误的话,整个神权政府都可能遭遇崩溃。在今年年初,伊朗政府甚至无力维持监狱系统的开支,释放了大量政治犯。这样的信号说明在伊朗存在着爆发社会变革的巨大可能性。

一旦这样的能量释放出来,足以形成多米诺骨牌式的效果。尽管这不意味着未来就会乐观——伊朗可以变成下一个突尼斯叙利亚,或埃及或土耳其。这取决于俄罗斯、中国这样的角色会在什么程度上介入,也取决于伊朗的内部变化会如何发生。而伊朗也并非这一链条上的唯一薄弱环节。

北京怎么理解乌克兰问题?也许高层仍然将其当作美国的“傀儡”或者“代理人战争”问题,而忽视了乌克兰人自身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和反抗的意愿。但僵持的战场又确实创造了一种短期的“疲劳”感,这种情绪一定程度上为斡旋和“展示我们在调停”提供了空间,但是它不太会持续太久。目前的主旋律仍然是“战”,而不是“和”。

读者评论 2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家人们,咱们一起好好说话好吧!别再讽刺或者挖苦对方啦。
    还有一个真诚的小建议是:端能不能把最旧的评论放在最前面呢?倒着划真的有点不方便哈。😌@所有读者

  2. @fittan 你手指也挺誠實的,嘴上說著戒掉辯論的習慣,不還是忍不住拿那套「你急了」的邏輯在那裡陰陽怪氣嗎?😅

  3. 哈哈,咬得那么紧还说没兴趣,嘴上说不要,手指很诚实。
    我是真的没时间和兴趣,早就戒了在网络上辩论的习惯。
    这个世界观点可以有很多种,立场也可以很多样,只言片语就揣测别人的立场,甚至想象我用什么app,这种幼稚的行为,一般比较容易出错。

  4. @fitfan 的發言讓我想到了華春瑩在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鬧的笑話:
    華春瑩反問記者,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時,有用「侵略」這個詞嗎?
    沒想到法新社記者回懟:「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我社當時使用了『入侵』一詞」,並反問如果中國認為美方在伊拉克的所作所為,侵犯了伊拉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什麼對烏克蘭沒有相同反應,是不是「雙標」?
    僅此而已,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一口一個西方主流媒體,其實就在反應自己就是用這樣一個模糊的概括的標籤去看世界。

  5. @fitfan 誰不是用手機打的字?這不構成不逐一回復的合理理由。當然了,你的個人看法也很難讓人產生討論興趣,這裏只是用作對台灣讀者提醒的例子,不要在網路上/中國app上輕信不給出source的簡體中文發言,一定要fact-check。
    不過你的新留言也是有示範價值的:不回應質疑也不給出source,只是用一些普遍意義上沒什麽爭議的套話裝點你的立場,不斷表演立於不敗之地,同時不斷改變口徑。這是小紅書上絕大多數中國用戶談論兩岸關係的方式。我認爲微博網友有一句話説的很好:小罵幫大忙
    ——————————————————————————-
    先回顧一下你的發言:
    3月27日
    文章叙事还是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一套的说法。号称独立的话语新闻媒体,但套着华尔街日报外衣,用中文来表述。
    点缀一些不痛不痒,不撬动美英政府形象的文章。真正独立的媒体应该有能力,有操守,公正的报道所有政府的恶行。但如果从选题开始就开始过滤,就看不到公正的内容。
    华语媒体读者群体,如果刚从新闻沙漠的大陆环境出来,会以为发现了绿洲。大陆外的读者则以为端打开了一扇描述大陆的天窗。但时间长了,如果能拥有多语言阅读的耐心和追求,因为技术上完全不是问题,就会更接近真相,兼听则明的道理很朴素。
    3月28日
    1,我的评论不针对这个文章,是针对端的选题。
    2,看看端首页有多少篇直接就是华尔街新闻中文版。
    3,西方主流媒体的说法是统称,当然本身在西方的人只会说mainstream news,比如他们不会报道法国街上抗议美国和拜登在乌克兰战争行为,不会报道以色列轰炸了叙利亚地震后唯一接受国际援助的机场,也不会对二十年前发起伊拉克战争的战犯(布什和布莱尔)【追责】。
    4,政府都是靠不住的,媒体的叙事如果一直在发政府的内容,就是很明显的宣传,中共的宣传段位比较低,英美的宣传段位高,不太能让人识别出来。
    ———————————————————————————
    首先,針對你的1,客觀地說端傳媒只是一個小媒體,沒有資金和能力在歐美培養自己的調查記者,並長期在多個不一定能挖到新聞素材的選題上投錢,這點只要稍微瞭解過歐美新聞媒體運行機制的讀者都懂,一篇優質的深度調查文章需要大量的非規劃的前期投入,和對那些最終無法寫成長篇報道的選題的投入。所以你將端目前缺乏‘撬动美英政府形象的文章’歸因在‘’从选题开始就开始过滤,就看不到公正的内容‘’,是有什麽證據可以讓你跳過這個潛在的解釋之一?
    而和WSJ的合作關係到底是老牌媒體對新興獨立媒體的扶持幫助還是‘’西方媒體‘’的控制滲透,只能説仁者見仁了
    針對你的3,我已經列擧了幾條你所謂的西方主流媒體,證明這些媒體:
    報道了a以色列轰炸了叙利亚地震后接受国际援助的机场(以轉載敘利亞本地新聞報道的形式);
    報道了 b对二十年前发起伊拉克战争的战犯(布什和布莱尔)【追责】。這些文章當然不是所有報道,我也有工作忙沒時間深入搜索,只是列擧了google前兩頁的報道。
    此外,我在這裏想請教其他讀者,【”追責“】一詞的定義是什麽?我的理解和這個簡體在綫詞典的定義(hwxnet)是追究事件相關行爲人的責任,也就是這裏有一種時態語境:現在去追溯一個過往事件。如果”追責“采取這個定義的話, 那@fitfan在11小時前的留言:‘’只想说仅仅贴出有链接的文章并不具备说服力,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几乎所有媒体都在鼓吹,绕过联合国,和俄罗斯作恶乌克兰没有差别‘’。就是一個【新提出的看法】,和你3月28日的發言并不直接相關,因此我針對你3月28日發言的新聞搜索是切題和直接相關的。
    c. 法国街上抗议美国和拜登在乌克兰战争行为。我之前通過給出相關的報道質疑這是一個假新聞+概念混淆的產物。再次,請給出你的source。
    你11小時前的留言。其中一個問題已經在上面回應了。至於書評,1. 僅僅是因爲我手上壓了一個工作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詳細搜索,只把Google前兩頁以搜索相關性+較新發佈準則排列的搜索結果貼了出來,我也説了歡迎大家自行搜索。這是我個人的操作限制,無法作爲“歐美政府手段高”的證據;2,你10小時前的回應完全回避了以色列和法國街頭抗議的問題,而我列出報道中的2篇書評只集中在伊拉克戰爭的【追責】上。
    “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几乎所有媒体都在鼓吹绕过联合国”–請給出source
    美國主流媒體在2003年集體回避了在伊拉克戰爭上存在的程序問題已經被廣汎批評了,這是一個共識,但這和“集體鼓吹繞開聯合國”是兩回事。這和Patriot Act有一定關係,同時美媒自己也承認這不是開脫的藉口
    我在這裏沒有列舉新的報道鏈接是因爲,一這樣不對等,二我大概能猜到你這些獨立思考的簡中來源和其背後針對語言精准性的污染是怎麽回事(語言精准性污染也是台灣一直在面對的問題),因此欠缺被當作論點對待的合理性。我在這裏只是想讓大家警惕一下,看似自信的誇誇其談背後,其實不一定經得起推敲, 使用中國app時請對觀點進行基本的fact-check

  6. @Augdessturm 谢谢你回复这么多内容。我拿手机看,所以不奉陪继续细聊。
    只想说仅仅贴出有链接的文章并不具备说服力,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几乎所有媒体都在鼓吹,绕过联合国,和俄罗斯作恶乌克兰没有差别。
    新闻具有时效性,而且媒体的影响力一般在头版,或者评论,不仅是有没有内容涉及,还要看放在哪个板块,甚至包括措辞,况且你发的链接里有好几个只是书评,这就是我说的段位高。

  7. 就是…没什么影响力。如果有那也是习近平的一厢情愿。

  8. 按照某楼的说法,显然当初汪精卫是对的,中国的抵抗策略是不顾人民安危,而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是拱火

  9. 其實若依照jackhui的論述,就不難得出當初中國與日本的長期戰爭間接引發珍珠港事變,掀起太平洋戰爭與世界大戰,導致數千萬人傷亡以及綿延後世的核子對抗。
    如果我們跳出主流觀點,就會發現領導抗日戰爭的人不僅僅是讓億萬中國人生靈塗炭,還誘導引發世界規模的大戰,讓全世界都陷入戰禍。

  10. @jackhui
    『中国哪能越俎代庖做这种决定。西方媒体正是由于有过多自我立场,而导致自己丧失了调解能力。』
    請問西方「媒體」的部分是打錯字嗎?否則很難想像自認中國政府沒調解能力,卻期待所謂「民間媒體」能調解戰爭。
    而且你的主張雖然用很多詞語包裝,但其實就是『烏克蘭反抗一年也沒打贏,打不贏就應該直接投降。』以及『戰爭下的死傷都是你們這些支持烏克蘭抵抗的人害的,直接讓烏克蘭投降才是真正在乎人民死活』。
    經歷過八年抗戰的中國人說出這種話,不就是漢奸嗎?

  11. @jackhui 「一年的时间足够验证一个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了,战争不是选举」
    笑死😆,你說這句話,不知道的還以為抗戰只打了一年呢。奈何中共覺得8年抗戰還不夠,現在教的是14年抗戰。

  12. @jackhui 沒有輿論的支持,烏克蘭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早就滅國了。像汪精衛一樣復讀著看似中立,熱愛和平的話語有意思?🙄 在戰場上得不到的 在談判桌上也得不到。再說了,戰爭開始的頭一週烏克蘭形式大劣勢,甚至戰爭開始前的時候又不見中國呼籲和談不要開戰?那時候官方的喉舌還在替俄羅斯的突襲打掩護呢?😅

  13. @EricChan 你的这种叙事已经执行一年,乌更接近实现自己核心诉求了吗?只追求舆论效果是这种叙事最大的问题,因为这种叙事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极端化,来获取舆论上获得支持,显示自己“价值完全正确”,但丝毫不考虑被帮助者在这种“正确价值”绑架下,离自己核心诉求越来越远。一年的时间足够验证一个解决方案的有效性了,战争不是选举,获取舆论支持解决不了战争问题,完全没有实际效果支持说明了此方案的失败。但这种方案的支持者缺完全缺乏对主流观点的批判反思能力。。。

  14. 錯誤修正:“……法德捷克……退出歐盟和北約……“

  15. @fitfan。至於所謂的“法國街上抗議美國和拜登在烏克蘭的戰爭行爲”,涉及到假新聞和概念混淆的問題,總結起來有點麻煩,有時間了詳細列舉一下疑似這個概念的社交媒體來源 (連中國官媒CGTN和Global Times都沒提及這場抗議,所以大概能瞭解分析消息來源有多棘手嗎)。但有個重要前提先要搞清楚,要求退出歐盟和北約,和“抗議美國和拜登在烏克蘭的戰爭行爲”是兩個概念。是兩個概念,這裏需要再强調一下
    法德捷克在過去十年出現過不止一次要求退出歐美和北約的游行,包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去年出現一些小規模的要求政府停止軍事援助烏克蘭的游行,核心訴求和能源價格/通脹/物價上漲有關,可以説是一種America First的non-interventionism歐洲變種,也就是“其他國家如何關我們什麽事”。此外,組織了部分活動的右翼組織很難證明他們和俄羅斯不存在某種聯係。相關報道:
    FT: ‘Ordinary Germans are paying’: anti-war protests stretch across central Europe
    https://www.ft.com/content/fedc259f-bf96-4a22-b032-bc181d4dd51d
    Reuters: Tens of thousands protest in Prague against Czech government, EU and NATO
    https://www.reuters.com/world/europe/tens-thousands-protest-prague-against-czech-government-eu-nato-2022-09-03/
    Modern Diplomacy: The French call for NATO exit
    https://moderndiplomacy.eu/2022/10/10/the-french-call-for-nato-exit/
    GT(連中國黨媒也只敢説抗議和能源價格/通脹有關)Europe engulfed in deeper crisis as new waves of protests unfold over rising energy cost, inflation
    https://www.globaltimes.cn/page/202210/1276862.shtml
    目前提供了和‘“法國街上抗議美國和拜登在烏克蘭的戰爭行爲”’描述最接近的媒體來源是–俄羅斯有名的海外官媒 Russia Today/Rossiya Segodnya:
    Anti-NATO protests hit France
    https://www.rt.com/news/572112-france-nato-ukraine-protest/
    關於俄羅斯目前發動的圍繞北約的信息污染
    AP News: EU official: Russia shifts war focus to ‘NATO and the West’
    https://apnews.com/article/russia-ukraine-putin-politics-united-states-government-f6753fb493179500636a9dab2901688c
    Withdrawal from NATO的維基詞條 (美國内部也長期存在退出北約的聲音),方便概覽這項抗議的歷史有多悠久: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thdrawal_from_NATO
    4. 英美的政府宣傳段位高,ok。看在我花時間羅列了這麽一長串,@fitfan也請提供一下你的信息源,來教導我一下如何甄別出那些不被政府控制的消息

  16. 對布什和布萊爾在伊拉克戰爭上的責問:
    NYT: Why the United States Invaded Iraq
    https://www.nytimes.com/2020/07/28/books/review/to-start-a-war-robert-draper.html
    The Imperial Presidency
    https://www.nytimes.com/2007/11/04/books/review/Lewis3-t.html?action=click&module=RelatedCoverage&pgtype=Article&region=Footer
    The Washington Post: Twenty years on, reflection and regret on 2002 Iraq war vot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3/03/27/2002-iraq-war-vote-senate-authorization-reflection/dbf7b934-cc55-11ed-8907-156f0390d081_story.html
    ‘A horrible vote’: Congress revisits one of its gravest mistakes, the Iraq War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politics/2023/03/25/iraq-war-congress-vote/
    Arrogance, recklessness and scorn for ideas — no, not Trump. George W. Bush (書評)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arrogance-recklessness-and-scorn-for-ideas–no-not-trump-george-w-bush/2016/06/29/7b6e5960-33fa-11e6-8ff7-7b6c1998b7a0_story.html
    WSJ: How Bush Decided That Hussein Must Be Ousted From Atop Iraq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24014383232040120
    U.K.’s Long-Awaited Chilcot Report into Iraq War Criticizes Legal Basis for Invasion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lcot-aims-to-inject-caution-into-u-k-military-actions-1467794130
    Bush Uses War With Iraq As Defense for Tax Cuts
    https://www.wsj.com/articles/SB1041545187248097153
    The Guardian: The Iraq war started the post-truth era. And America is to blame
    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3/mar/14/iraq-war-9-11-george-bush-post-truth
    CNN: Why Bush, Blair should be charged with war crimes over Iraq invasion
    https://edition.cnn.com/2013/03/19/opinion/iraq-war-bush-blair/index.html
    BBC: US presidents and the fuzzy legality of war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1025494
    Could Tony Blair face legal action over Iraq War?
    https://www.bbc.co.uk/news/uk-36738086
    Iraq war 20 years on: How invasion plunged country into decades of chaos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64976144
    The Independent: Third of British people want to see Tony Blair tried as a war criminal over Iraq, finds YouGov poll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uk/home-news/tony-blair-war-criminal-iraq-trial-convicted-yougov-british-people-uk-prme-minister-wmds-dossier-george-w-bush-a7870341.html
    此外還有大量文章以部分片段批判了Blair和G.W.Bush在伊拉克戰爭上的錯誤,有興趣可以自從搜索

  17. 我覺得繁體中文使用者應該都注重對網絡觀點進行fact-check。中國對台灣的信息戰攻略很猛,加上台灣本身的媒體環境也不是很理想,又在中國app的夾擊之下,信息污染在未來只會越來越嚴重。
    @fitfan, 關於你説幾句的質疑如下:
    1&2,端傳媒本來就是自從2017以來WSJ華語地區唯一的合作伙伴,這是爲什麽經常刊登WSJ報道的中文版。至於端的選題,大家都可以翻翻過去幾年的國際專欄,看看是不是閉口不提美英的國家政策問題和社會問題。我之前已經列舉出來幾條了,你還是看不見,我只能説先入爲主的是你
    3,來,我們逐一fact-check。
    地震后以色列轟炸敘利亞機場的報道:
    AP News: Syrian state media: Israeli strike damages Aleppo airport
    https://apnews.com/article/syria-israel-strikes-aleppo-airport-139ba8dc57b3023c4d9d31cf935a4507
    VOA: Syrian State Media Reports Israeli Strike on Aleppo Airport
    https://www.voanews.com/a/syrian-state-media-reports-israeli-strike-on-aleppo-airport/6992974.html
    被點名的作爲美國政府喉舌的西方主流媒體WSJ:
    Israeli Strike on Syrian Airport Obstructs Earthquake Aid, U.N. Says
    https://www.wsj.com/articles/israeli-strike-on-syrian-airport-obstructs-earthquake-aid-u-n-says-8b6cc7a4
    Reuters: Syria says Israeli strike puts Aleppo airport out of service
    https://www.reuters.com/world/middle-east/syria-says-israeli-air-strike-puts-aleppo-airport-out-service-2023-03-07/
    BBC: Five killed in Israeli strike on Damascus, Syria says
    https://www.bbc.co.uk/news/world-middle-east-64694099
    NYT: Syrian State Media Reports a Deadly Strike in Damascus
    https://www.nytimes.com/2023/02/18/world/middleeast/damascus-syria-airstrikes.html
    The Washington Post: Syria says Israel attacked Aleppo airport, no casualties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3/03/22/syria-israel-airstrike-aleppo-airport/8c5bdf70-c86a-11ed-9cc5-a58a4f6d84cd_story.html
    還有大量英語媒體報道了,就不一一列舉了,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搜

  18. 十二條的問題在於看不到什麼背後的價值和原則。唯一的價值就是戰爭是不好的,不要打仗,除了當事各方以外的其他人不要介入,不要「多管閒事」。這種「不幫忙就是在幫胖虎」的道理牆外媒體都看得懂。就算是CGTN在牆內發的中國駐聯合國大使關於俄烏戰爭主張的影片也是被中國網民翻舊帳嘲笑😅。更重要的是俄烏兩個國內都有大量的民族主義者,他們可不是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家,什麼都能談。要是普京或者澤連斯基放下底線去談判,他們自身的權力基礎都會不穩的。更別說前腳才和習近平簽聯合聲明主張反對使用核武器和使用核威懾,並主張撤出在境外的核武器,後腳俄羅斯就在白羅斯部署戰術核武。俄國的民族主義者和菁英階層可是從來都不考慮中國這個好大兒的感受的。

  19. 还是回复几句吧。
    1,我的评论不针对这个文章,是针对端的选题。
    2,看看端首页有多少篇直接就是华尔街新闻中文版。
    3,西方主流媒体的说法是统称,当然本身在西方的人只会说mainstream news,比如他们不会报道法国街上抗议美国和拜登在乌克兰战争行为,不会报道以色列轰炸了叙利亚地震后唯一接受国际援助的机场,也不会对二十年前发起伊拉克战争的战犯(布什和布莱尔)追责。
    4,政府都是靠不住的,媒体的叙事如果一直在发政府的内容,就是很明显的宣传,中共的宣传段位比较低,英美的宣传段位高,不太能让人识别出来。

  20. @raeye2 我们能看见的明着讲都是向公众公布的定数,定数都是得俄乌自己谈完才能定的,中国哪能越俎代庖做这种决定。西方媒体正是由于有过多自我立场,而导致自己丧失了调解能力。支持维护主权就支持维护主权,非要找一个最能鼓动支持的主权方案(一般是最激进的,只有俄罗斯彻底崩溃才能结束?),替俄乌在谈判将谈判定调为“非最激进全胜即失败”,使得乌丧失实现和平可能。这叫做清晰理论指导外交?这是明明白白的被舆论绑架到无法外交了吧。。

  21. @AugudesStrums 文章放弃解读十二点立场的意图和作用,自然会让@fitfan觉得没有兼顾中国叙事的观感。但我觉得这也不能怪作者,十二点立场太晦涩我读了好几遍也不能太掌握,分享一些我的看法吧:
    1.十二点立场不存在双方不可能接受的内容,从俄乌领导人反应来看,最多觉得“没用”而没有“反对”。
    2.十二点立场兼顾了双方核心利益,乌的核心利益是主权(第一点尊重各国主权),俄的利益在于NATO的安全威胁(第二点摒弃冷战思维)。
    3.十二点立场让双方看见对方基于此文本接纳自己核心利益诉求的可能性,而打到现在估计也没谁觉得哪一方能全面战胜对方了,因此十二点立场成为实现核心利益诉求的更佳可能性。
    4.我不认可文中中国政府将乌视为NATO傀儡的说法,十二点立场正是将乌视为独立决策者来调解的立场。
    5.俄乌双方的反应可以看出这个立场作为和谈基础对双方来讲是可行的,俄罗斯自不必说,而乌克兰提出的“中美参与和谈”的回应,意即如美国参与,乌是愿意参与的。
    6.不过这也体现出十二点立场的一个缺陷,在于似乎没有很好的兼顾NATO利益,只能说不严重损害,于是招致美国反对。美国同意的可能性也许在于,考虑到经济形势,地缘政治利益已不足以支撑战争带来的经济损害,或许有可能默许和谈发生。
    西方媒体叙事是有点对这种共识持蔑视的态度,过往我在端提出媒体应当报道兼顾各方观点的新闻,而大多数回应都认为没有意义。但这种叙事正是消解自由主义叙事难以消除的冲突的途径之一。这种叙事没有公众吸引力、难以读懂,但却是达成共识的一种途径。
    十二点立场的作用在于可以成为和谈的起点,也许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至少可能开始。至于是否真的能做到,也许就要看看接下来欧美访中能带来什么结果了。

  22. 不好意思看串行了,糾正一下:最近的文章討論了法國當下的罷工,早期文章討論歐洲對難民的排斥,東南亞的民主困局,什葉派極端主義信徒對拉什迪的刺殺,圍繞美國保守右翼回潮和海外戰爭的多個議題多篇文章的討論,你是不是都沒看到?
    讓人忍不住再問一遍這個問題:是不是因為沒看到美國/北約倒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類的中國外交部愛用的話術所以覺得偏頗了?

  23. 下面的評論,前面說“文章敘事”後面說“公正的報導所有政府的惡行”,難道這篇文章不是只在討論北京-莫斯科的關係到底是誰影響誰嗎?所以要怎麼把所有政府加進來討論?是因為沒看到“美國/北約倒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類的話術所以覺得偏頗了嗎

  24. 文章叙事还是以美国主流新闻媒体一套的说法。号称独立的话语新闻媒体,但套着华尔街日报外衣,用中文来表述。
    点缀一些不痛不痒,不撬动美英政府形象的文章。真正独立的媒体应该有能力,有操守,公正的报道所有政府的恶行。但如果从选题开始就开始过滤,就看不到公正的内容。
    华语媒体读者群体,如果刚从新闻沙漠的大陆环境出来,会以为发现了绿洲。大陆外的读者则以为端打开了一扇描述大陆的天窗。但时间长了,如果能拥有多语言阅读的耐心和追求,因为技术上完全不是问题,就会更接近真相,兼听则明的道理很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