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六四28周年,香港的烛光你看见了吗?

面对本土质疑和中国强权,未来六四悼念活动将走向何方?6月4日的维园烛光,仍会年年燃烧吗?
六四周年 香港

六四事件发生距今已28年,2017年6月4日,香港维园再一次被点点烛光照亮,举行维园烛光集会的主办方支联会宣布,今晚共有11万人参与,坐满维园六个足球场。

集会众人共举烛台,却不代表社会的共识一致:今年,大专学界对支联会发起的悼念活动选择分道扬镳,中大学生会就在昨天发出题为《六四情不再,悼念何时了》之声明,引起社会热议。

近年本土思潮崛起,部分市民对六四于港人意义上的阐述,开始与传统主流的论调出现分歧。面对本土质疑和中国强权,未来六四悼念活动将走向何方?6月4日的维园烛光,仍会年年燃烧吗?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六四维园烛光集会。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貧賤就能移,富貴就能淫,威武就能屈」(習慣於靈魂上盡爲貧乏,習盡貧),這即當代中國人魂靈真實寫照。
    藏人曾告誡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千萬別回西藏,
    我也要告訴當年通過黃雀行動等途徑逃至海外的兄弟姐妹們,走了就甭再回了,
    盡管海外也有種種不盡如人意處,總比人心荒漠好些吧?
    也心疼至極那些在天堂的兄弟姐妹們,你們安息吧……
    至於我們這些至今留身這片飽受汙染土地者,這多年來所受之苦,不說也罷。
    哀莫大於心死,對於那些白眼狼似無心無肺人民,多說無益……
    如果說這片災難深重土地尚存良心的話,那無疑,香港是當之無愧的良心之都。
    雖則,就像那幅傘運海報所預示的那樣,這個良心之都也正在被瓦解中,很多值得珍視的價值也在土崩瓦解,正無可奈何花落去……
    曆史是人心的明鑒,這鏡子照到了血迹的堅韌,照到了人心的黑暗,也照到了良知的可貴。
    借用古人的詩,來明示良知未泯、矢志不渝、沒齒不忘的情懷,獻給那些天堂與人間的兄弟姐妹們。
    離思
    曾經滄海難爲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2. “由此可见香港才是良心之都”的那位,醒醒吧
    难道你觉得 如果在大陆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限制 会没有类似的活动?
    难道你觉得 这样的活动得以在香港举行 是因为这个城市 有良心???
    你的逻辑呢?
    在一个出现相关文字都会被控制的大陆,你想我们怎么样?
    没有在台面上见到
    不代表台面下无人关心
    谢谢

  3. 为什么每年支联会和警方的人数统计都相差数倍?有没有一个可信的第三方数据?依现在的技术,比较准确地计算人数应当不是太难吧?

  4. 作为一个内地人,曾经两次专程来香港参加这个烛光集会,很震撼,很感动。前段时间不是有讨论哪首是自己的启蒙歌曲吗?我的启蒙歌,毫无疑问是《血染的风采》,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梅艳芳演绎这首歌时,情不自禁流下眼泪……

  5. 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照亮了人心、喚醒著良知。
    由此可見,香港才是良心之都。
    而位於以北緯39度54分20秒東經116度23分29秒爲中心的那座所謂都城,不過是個殖民地首都而已,是座人心荒漠集大成者的鬼獄之城。
    正如我全力支持遮打運動時所言:祝願香港早日贏得自由!願這座偉大都城的人民掌握自己的命運!
    附捷克詩人Jaroslav Seifert的一首詩作,原詩題爲獻給布拉格,淡江大學梁景峰先生在翻譯時更爲都城,將這首都城的詩獻給28年前的那座血染都城以及今日燭光照亮良心的香港都城,獻給所有秉持良心和熱愛自由的人們。
    都城
    作者:[捷克]Jaroslav Seifert
    [臺灣]梁景峰 譯
    美麗的都城,當你的披風
    被吹開,展現你的紫色風華,
    我是這般愛你,雖只能用言語,
    遠不及那些手持武器的人說得多。
    是的,因此我們眼淚很多,
    落下時弄鹼了我們的麵包。
    亡者的聲音在我們淚中迴響,
    亡者呼喊的聲音。
    他們躺在我們的街道上,
    我羞愧那天沒和他們在一起。
    英勇的美麗都城,
    那天,你的美麗更為榮光。

  6. 在大陸,真的是無能為力。

  7. 六四在大陆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国内无一媒体敢报道 悲哀

  8. 港人放弃了六四,谁会记得呢,今年六四冒死在微博上科普了几个无知的小白,算是尽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吧。

  9.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大陆人,因为某些原因。在同龄人里算很早就知道六四的。但今年才第一次知道维多利亚广场的烛光晚会。对于我而言,感动,震撼。我也曾质疑过我们这一代是不是娱乐过度娱乐至死,但后来发现自己其实是井底之蛙。大陆有十三亿人(现在大概十四亿了),很多人是无知的。但还有很多人记得真相,还有很多人有理想。也许我们没办法集中到一起去纪念,甚至蜡烛都不能点一根。形式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还有一个人记得,我们便不算失败

  10. 自反对日本军国侵略,香港就站在内地一边,虽最终遭受日本蹂躏,却一如既往!

  11. 念念不忘,也许我看不到回响,但是记住他们是我的良知所在。纵然政治无法给你们一个交代,但你们与世长存,你们的信念永远不会老去,你们的痛苦也一直延续到现在。

  12. 我是個 90 後的香港年輕人,十幾歲的時候,我爸帶我去維園的燭光晚會,便成了我的政治啟蒙。轉眼間快十年的光陰,香港發生了許多事,人們的政治觀也不同以往,改變甚多。有朋友覺得,悼念六四沒有意義,我卻認為,不管你的身份認同、政治立場為何,都不可否認六四事件對中國以及香港的深遠影響,這是我們不可切割的歷史。有人批評燭光晚會只是行禮如儀的集會,並無實質的政治作用,我的想法是,目前的政治效果確實有限,但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留下歷史的火種,也許有一天會成燎原之勢。退一萬步說,假如六四事件永遠沒有平反的一天,我也會繼續悼念當年那些為了信念死去的人們;如果最後我只剩下「記得他們」的權利,我也不會選擇遺忘,因為這代表著一個人的道德良知。

  13. 在大陆,哪个谁会年轻人会考虑民不民主呢?他们或许憧憬未来,苦读“政治正确”的知识;他们或许苟且当下,早已娱乐至死。民主,只不过是西方国家标榜自己的工具。这就是我看到的。

  14. 争取人民自由看似无聊没用,估计当年日本帝国的人也是这样想的,有一个英明的天皇就足够了,个体应该要为了国家牺牲一切。当然当他们好不容易活到投降,发现自己的女儿和老婆被强权忽悠着去了满洲开垦团当慰安妇时,是不是还觉得争取自由无聊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15. 中国内地很多人以为只要强大了,那么也不会有势力批评了,他们认为民主自由只是幌子而已。然而民主自由是真实存在的,即使中国成了全世界第一强国,它没有民主自由那就是没有民主自由,这个问题不会因国家强大而突然解决。在强权一天一天更壮大的现实面前仍然坚持这种道德力量是让人敬佩的。我们应该有自信,即使恶能够猖狂一时,它也不能坚持一世,希望的曙光必将到来。

  16. 一刻霸佔的青苔,
    鋪天蓋,蓋不住世代。

  17. 这种事情怎样都好,反正在大陆什么都不会改变

  18. 支联会我一直以为是支那联合会的简称,支联会这名字也太难听了。

  19. 每年都看着维园的烛光,希望有朝一日能亲自去点燃自己的光

  20. 感謝香港。人民不遺忘

  21. 引用句話,遺忘,就是背叛。
    只不過,是堅守自己認可的,可能更真實的過去。

  22. 維園燭光是很多香港人的政治啟蒙 它大概是魚蛋蛋撻以外最本土的東西
    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理解曾在香港經歷那夜的上一代之情緒與某種創傷 傘運或許拉近了某些部分 卻又令一部分的我們拒絕面對軟弱或所謂「失敗」
    正因無法真正理解 六四維園的意義遠比我們想像中大 至少近年還是滿滿的維園燭光可說明
    悼念與不悼念本可共存 為何必然需要站在對立面?
    我不是因為大中華情意結而悼念六四 我的悼念是因爲尊重那段或改變香港人命運 是因為傘運後我更能感受那年天安門廣場內的學生的情操 希望為他們點起燭光 代他們控訴那極權政府

  23. 中国之声不是央广的节目吗?怎么发视频?微博吗?

  24.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不散的丧礼。

  25. 不像以各种原因来到香港的父辈们, 回归后出生的一代香港人对大陆没有什么乡土情怀。不爱也就不恨。年轻人对大陆的感觉也许还混杂着恐惧和厌恶。终究还是人口问题。

  26. 今天讓我一度很欣慰的,是還有一些人記得這件事情。中國之聲的小編發了一個關於坦克的視頻,內容很隱晦,但裡面英文的解說,我記得大概有一句叫:士兵,你們不是機器,你們有血有肉,是長著心的人...具體忘了,視頻的最後那些坦克和開坦克的人以及士兵漸漸融化,我覺得那個小編是勇敢的人,唯一希望的是他以後還好。很感謝他,無論如何都是。

  27. @Cogito 你組織?

  28. 不如下次改在罗湖集会

  29. 羨慕香港,感謝香港!

  30. 每到六四,五毛总是倾巢而动,YouTube上“慕容行”这个ID今天几乎在所有关于六四的视频底下为中共洗了一遍地,今天五毛们的工作量太大了,辛苦了

  31. 從悼念走向更多形式更加積極有效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