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冯志强:越打压,越抗争——香港警民冲突恶性循环背后的管治与失责

在冲突之外,我们还可怎样看待这次社运激进化的制度根源,或甚理解警民冲突和“反修例”的去向?

冯志强:越打压,越抗争——香港警民冲突恶性循环背后的管治与失责
2019年7月15日,大批警员进入商场与示威者在新城市广场短兵相接,双方发生流血冲突。

任何人都无法否定,香港的社会运动已经走上一条激进化的道路。自七月起,连续两星期不同的团体和市民发起游行,而游行过后又会发生中、小型的冲突。警方和示威者的斗争、前者的武力镇压,相继成为媒体争相报导的重点。美国《时代》周刊更选出香港示威者为最具影响力互联网人物,背后表明香港的反《逃犯条例》修订运动(下称“反修例”)已经成为界定这个城市的焦点。在冲突之外,我们还可怎样看待这次社运激进化的制度根源,或甚理解警民冲突和“反送中”的去向?

抗争前、抗争后,港府的固执

港大的卜约翰(John Burns)教授就在7月14日于 Hong Kong Free Press 述文,批评特区政府的管治策略。该文提到两个重点。其一是,现时行政主导的政治制度已经无法为人民提供一个有效的政治渠道,同时群众又无法利用手上的选票去更替政府,特区政府往往无视民间社会的和平诉求。因此,自下而上的社会抗争便是唯一给予特区政府压力的直接途径。政府越无视民间诉求,“反修例”只会继续发展,就像一辆没有制动系统的列车。卜约翰同时提到有关政府与民间社会的信任问题。简单总结,就是越来越多的市民倾向相信,特区政治只是听从中央政府的指令的代理人,忽视香港社会的担忧和需要。

“我们不是没有处理过争议性的事”。这种讲法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只要能够处理建制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需要(例如商界),那么其他考虑都只是次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