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倪世杰:蔡英文的两岸路线,与无关宏旨的国民党

蔡英文稳健保守,“以不变应万变”,直接侵蚀了国民党过去“安定牌”的政治空间。

毛泽东曾在1957年提到“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简单地说,重点不在社会阶级,而是为政者能否有效掌握并运用这个社会分歧,竖立起我与他者间根深柢固的矛盾,铤而走险一翻,即可从政治动员中撷取更大权力。

在全球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国族国家(nation-state)并未如1990年代诸多学者的预言般消蚀;各国内部,族裔与国族身份认同的分歧,仍为新兴政治人物攫获权力的意识型态武器——而这个趋势,又随著全球人口移动而渐次加深。

在德国,意识型态光谱属极右派的另类选择党(AfD)近两个月来在地方选举大有斩获,迫使总理梅克尔(Angela Merkel)承认其难民政策“错误”;大西洋另一岸,主张在美墨边界兴筑反移民“长城”的杜林普(Donald Trump,川普)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白人工人阶级群体的支持;更不消说,2016年国际最重要的新闻莫过于英国脱欧公投通过。

廿一世纪已迈入“族群政治,一抓就灵”的年代,台湾也不例外。蔡英文时代的两岸关系,同样离不开国族身份认同的政治竞合。历史上由“省籍—移民”因素形成的社会分歧,随著人口自然老化渐次退出政治竞技场;镕铸台湾属地(原生论国族主义)或制度(公民国族主义)认同的台湾国族身份认同,已经成为“台湾共识”。陈水扁执政期间标榜的台湾人主体性,成为制造族群矛盾的代名词;马英九的亲中政策,反而促成了台湾人认同度大幅提升。就国族身份认同而言,“撕裂的台湾”已经越来越像过去式。

蔡总统就任以来,内有“天然独”世代的民意,外有美国画下红线,反对台北捋中共虎须,其两岸政策只能用“不愠不火、未见高潮、退字当头、坚守底线”形容。当蔡总统努力“维持现状”,不免悄然侵蚀过去国民党诉求“稳健”获得的政治合法性;而认同变迁下,更使得建基于中国民族主义的国民党,越益显得无关宏旨──不管其要选择“一中各表”还是“一种同表”的路线。

蔡英文在两岸战线上的拿捏

在蔡英文之前,民进党仅陈水扁曾担任总统大位。因此陈前总统的两岸政策,是评估蔡总统两岸政策必要的参考座标。

在陈任期的头两年,曾试图以民选总统身份开启两岸交往。2000年就任演说中,令独派大为光火的“四不一没有”(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2000年底的“跨世纪谈话”,以及2002年5月大胆岛谈话中明确指向“两岸统合论”,皆属如此。然而,北京也从未接下他的橄榄枝。

2002年7月21日,陈水扁接任民进党主席时发表讲话:“如果我们的诚意,不能换来中国相对的回应,我们就应该认真思考:是不是要走自己的路?走我们自己的台湾路?走出我们台湾的前途?”2002年8月2日他在与世界台湾同乡会(编按:海外独派组织)第廿九届大会进行视讯致词时表示:“台湾与对岸中国是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陈水扁就任总统两年后,才开始明确表达“对抗中国”的话语。

对照之下,蔡总统一开始仍循陈前总统“以和解为纲”的路数,而北京态度也是相当一致。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对于1992年的海基、海协两会协商,表示“尊重这个历史事实”;5月25日,卫福部长林奏延在国际卫生大会(WHA)会场的演说中自称为“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只有一次提到“台湾人口”(Taiwanese population)──此举被解读为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极度自制;然而岛内不捧场,批判者众。

再来是陆委会副主委林正义于9月15日,在美国华府表示:新政府对“九二共识”的表达方式,其实已释放很多善意,例如官方使用的文字,从扁时代的“中方”、“中国”,到新政府的“陆方”、“中国大陆”。他希望这些小地方表达的善意,北京能“稍微放大一下去感受”。

北京方面确实是“放大感受”了,只是朝向相反方向。新南向政策被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王建民称为远中、脱中的“文化台独”“经济台独”,而台湾的外交部在九月下旬未收到“国际民航组织”(ICAO)年会邀请函,也是因为北京出手。

不过在 9月29日晚间,蔡英文以民进党主席身份发布的“给党员的一封信”中表示:“我也要请各位相信,有些价值,我们一定会坚守。我们要力抗中国的压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我们要摆脱对于中国的过度依赖,形塑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经济关系。”当这话从温和的蔡总统的公开信中出现,与热情昂扬的陈前总统喊出“走我们自己的台湾路”,对华府的意涵是相同的。在这里,早已不存在“听众效应”、“选举语汇”等解释空间;而在时间点上,才上任四个多月的蔡英文,甚至显得比陈水扁还心急。

但在短短一周后,蔡英文在10月4日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专访时,又从九月底的“力抗中国的压力”,改口称呼对岸为“中国大陆”或是“中国大陆北京方面”──“中国”后有没有接“大陆”二字,涉及北京判断是否涉及“两国论”而“兹事体大”,蔡总统用词显有深意。她也指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为总统特使,充作 Chinese Taipei 在 APEC的政府首脑峰会代表;并未遭到北京方面拒绝。

10月10日的国庆演说中,蔡总统延续520基调,重申要恪守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尊重1992年两岸两会会谈的历史事实,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和平稳定发展。但她也继续强调“我们不会在压力下屈服,更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同时呼吁中国大陆当局“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两岸之间应该尽快坐下来谈。值得注意的是,蔡总统在国庆演说中以“两岸的两个执政党”、“中国大陆当局”称呼北京,与过去马英九的“大陆当局”没有重大差别。

五个月的进进退退间,蔡总统或许给一些人操之过急、有失章法的印象;但细看并非如此。从520就职以来的脉络来看,蔡总统的表现肯定不符合台湾独派的期待,但是其对维持两岸稳定的意志,倒是符合华府在亚太的利益,尤其在当前亚太局势不确定性高涨的当下。

亚太新局下,蔡英文的稳定路线

吾人必须关注的,仍是亚太区域局势。区域力量均势的变动,对台湾政治人物在两岸关系的抉择,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Lowell Dittmer 教授提出的三角论,一直是观察美中台三边关系重要的架构理论:美中如交好,台湾利益被牺牲;美中如龃龉,美国比较愿意维护台湾利益。

2001年911恐攻事件后,美国需要中国联手全球反恐,倡导“一边一国论”的陈水扁总统,就只有被华府与北京联手修理的份;但在廿一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局势丕变,中国已经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也如愿入了 SDR,中国在习近平主政下改变韬光养讳的陈规,开始挑战美国,或者,至少挑战美国在东亚地区的领导权。

美国在奥巴马(Barack Obama,欧巴马)总统执政期间力行“亚洲再平衡”(pivot to Asia)的东亚战略,积极交好东南亚国家,以试图平衡中国这一继起的区域强权。美国此时何尝不需要台湾?因此,一时甚嚣尘上的“弃台论”,没几天就在美国销声匿迹,即便被认为亲中的马英九总统,也没因此背弃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国家利益,同样在任内大量购买美制武器。同时,监控范围可达新疆的舖路爪雷达(AN/FPS-115 PAVE PAWS)仍旧有效运作。

蔡英文政府上任以来,也未大幅更动台湾的防卫政策,举其略大者,仅在研议恢复征兵制,以及发展国防军工产业为国内的龙头重点产业。

对美国而言,当前的台湾不是问题,菲律宾才是“麻烦制造者”。广受社会中下阶级拥护的杜蒂特(Rodrigo Duterte)于今年6月就任菲律宾总统后,迅速展现出“亲中俄、远华府”的政策方向。他于9月29日访问越南时表示,10月初的菲美联合军事演习为其任内最后一次,这使得美国在西太平洋上陷入“岛链断截”的危机。美国防部长卡特(Ash Carter)疾呼美国将继续维持南海水道畅通,越南国防部长吴春历(Ngo Xuan Lich)随后帮腔,希望美国继续维系东亚与东南亚的安全繁荣。

陈水扁前总统曾跨越“红线”,成为华府眼中的“麻烦制造者”。后来自马到蔡都“信守承诺”,使华府不必忧心于台海局势。当前美国在菲律宾断链危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华府加强、巩固台湾的意愿不自待言;同时,当前华府处于总统大选前的准看守阶段,未来不确定性大增。

在这个时刻,蔡英文政府存在两个选项:“对抗中国”或“按兵不动”。

“对抗中国”的战略能被考虑,原因在于国民党已经不成气候,民进党与友党时代力量在立法院居绝对多数。“一致政府”下,蔡总统的行动自由度大增,这是陈水扁总统不曾拥有的甜蜜滋味。民进党选票一向受惠于两岸关系的负面发展,且台湾内部,青年人的国族身份认同正炙热绽放。蔡总统如此时留中不发,更待何时?

然而,蔡英文毕竟不是陈水扁,激情呼喊与温情召唤,不是一个自诩国际经贸谈判专家的长项。这也许是蔡总统“无视”趁乱打劫机会之窗的原因;也因为此,深绿对蔡总统展现出相当不耐,其咄咄进逼的声浪也只会更强。蔡终将成为台湾内部“国族身份政治平衡者”的角色,并因此得到华府关键的支持;

“按兵不动”的逻辑则展现在许多方面。当中最著者,无非是九月份重头戏:中华民国外交部是否要再度向联合国叩关?答案上周揭晓。外交部长李大维表示:以台湾名义入联系 “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当蔡英文政府不寻求入联,而著重实质参与联合国周边组织,这与马英九时代其实并无二致。

同样的,派遣宋楚瑜出任APEC总统特使,也是类似逻辑,找一个北京可能接受的人选。毕竟,能出席或至少继续维持台湾/ 中华台北/ 中华民国在国际场合的实质曝光,就已经是“不输”了。另一方面,当蔡总统不制造麻烦,北京找不到见缝插针机会,其实也莫可奈何;更何况,2017年中共十九大下的权力布局才是重中之重。台北过于躁进的殷鉴不远,冷对抗下的互不相伤,对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就都是加分的。

国民党的路线,谁还在乎?

蔡政府如此练达确保台海不扬波,华府亚太事务部门又岂会不支持蔡政府?就亚太大局势或是台湾民众关切的重点,国民党内部的一中是各表还是同表,该不该签署两岸和平协议,就像是铁板牛排上吃或不吃都无关宏旨的通心粉。

台湾身份认同未必一定支持台湾独立,但近些年来“一边一国”看法不仅是主流,并倾向支持台湾文化民族主义。政治上的结果,则是使泛绿阵营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任何与“一个中国”有关的政治宣称,遑论接受“九二共识”。

吴敦义与洪秀柱的言辞交锋,不仅在台湾没啥市场,就连《新华澳报》资深对台事务评论人富权都不看好这“一中同表”,因“同表”在国际上将触及“两个中国”的政治禁区,同时也不见容于北京以模糊态度处理两岸事务性交往的风格。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学系教授王英津认为,签署和平协议涉及中国如何定位台湾的政治关系问题,况且台湾内部对其意见难以一致,因而不是短期之内能够达成。

换言之,国民党在洪秀柱的领导下越来越向蒋介石看齐,只是把“反攻大陆”替换成“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你说她画饼充饥也好,饮鸩止渴也罢,缺乏具体实践的可能,又岂能成为“中兴大业”的张本?

北京划出九二共识接受与否,为两岸官方/半官方机构能否继续交流,台湾能否参与国际空间的红线,同样的,在蔡英文的委任中,“不接受九二共识”,检讨过去两岸经贸交流,也同样是台湾主流民意划下的红线,这两条红线像是两条没有交集的平行线,也是当前两岸冷对抗、北京给台北在国际空间“穿小鞋”的主要原因。

两岸其实都有其难处,对北京而言,台湾问题在中共中央的政策排序上,还在维系中国国内汉民族、少数民族居住区域以及边疆地区稳定之后,但因维护“国土完整”的巨大且不可打折的象征意义,使其必须每以十三亿人之坚定意志讨伐之,同样地,台北不也是以2300万人之民意抗衡?因为无解,双边就只能搞搞小动作,虽说东亚国际关系的变动确实给予蔡总统往“一中”禁区踩踏的政治资本,但蔡总统却以稳健保守的态度“以不变应万变”,直接侵蚀了国民党过去“安定牌”的政治空间。

在这情况下,谁又会关心国民党新一轮的路线斗争谁主成败?

(倪世杰,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博士)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泛綠就是雙重標準。希望臺灣好,不只一種方式。國家統一綱領是好方向。了解它。

  2. 國民黨做這些事是在賣台辱國,綠共做這些事就是穩健安國,這是有多大臉

  3. 今年她唯一的績效就是把某政黨搞垮而已
    呼籲對岸正是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也沒說明沒有台灣國存在的事實….
    呼口號…念作文到是挺厲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