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考报名首破35岁门槛:年龄放宽,岗位减少,竞争恐更激烈?|Whatsnew

在中国,35岁成为职场隐形天花板,国考放宽招聘门槛有助于社会招聘市场改变吗?
2024年12月1日,北京,考生们等待进入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场。摄:Yi Haifei/VCG via Getty Images
大陆 社会 就业 经济 舆论现象

端传媒 10 岁了!一路走来,我们始终相信,有些故事必须被说出,真相需要被守护。这十年的坚持,来自读者的信任与支持。未来的每一步,我们仍需要你同行。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一起订阅守护独立报导,让真相持续被看见。

10月15日,中国的202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简称“国考”)开始报名。此次国考对报考者的年龄要求放宽,该消息成为舆论焦点,相关词条冲上微博热搜。

在报名前一日发布的国考公告规定,普通报考者的年龄门槛从35岁放宽至38岁以下;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则从去年的40岁放宽到43岁以下。

此举打破了过去三十多年的国家公务员“35岁门槛”。1994年中国设立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规定公务员报考年龄需低于35岁,该要求延续多年。年龄放宽的趋势也体现在地方事业单位的报考中,此前,例如四川、浙江、广东等地方率先将地方事业单位招录的调整了年龄门槛。

在中国,“35岁”常常被认为是职场的隐形天花板,诸如互联网、金融等行业中,超过35岁的劳动者或面临找工作难、晋升难、被裁员风险增大等困境。今年2月,广州一街道招聘环卫工人要求年龄为35岁以下,引发大量网友批评。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 ,有全国人大代表曾提议明确将禁止就业年龄歧视纳入劳动和就业促进法,受到舆论支持。

对于此次国家公务员年龄的调整,官媒新华社发文称赞为“缓解‘35岁焦虑’开了好头”,对事业单位、国企和民营企业有借鉴意义。北京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Sixth Tone的采访时表示,放宽公务员年龄是中国招聘市场整体改革的一部分,但他提醒该举措正在逐步推行,目前并非适用于所有职位和申请人。

根据新华社文章解释,此次国考年龄放宽的决定是基于结构性变化,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延迟退休的推行,劳动参与年限整体延长,中国的劳动力结构正在改变。据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报告,中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从1985年的32.25岁,上升至2022年的39.72岁。

此次年龄调整也与近来的延迟退休的政策相适应。今年初,中国开始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60岁延迟到63岁,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来的50岁、55岁分别延迟到55岁、58岁,这一举措或将持续改变劳动人口年龄的结构。

2024年12月8日,中国四川省,一所中学内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图:Cfoto/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招录人数缩减,竞争更激烈?

对于国考年龄调整,公众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此举有助于缓解职场上的年龄歧视,也有观点更为谨慎,认为需观察后续实施。不过,更多人在担心考试竞争更激烈。

这种担心源于此次国考的另一变化,即缩招。过去七年,国考的招录人数持续增长,从2019年的1.45万人扩展到2025年的3.97人。不过,此次2026年的招录计划为3.81万人,相比去年减少1602人,占比4.3%,这是自2019年以来国家公务员首次缩招。根据华图教育统计,截至10月21日,国考报考人数超173万,报考将于10月24日截止。

目前已出现千人竞争一岗的情况。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教育处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的招考人数为1人,但截止20日,报考该岗位的审查通过人数超过两千人。该岗位对专业的包容性较高,且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均可报名。

财新报道,此次缩招的部门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海关、铁路公安、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海事局、统计局等,其中铁路公安招录缩减明显,比去年缩减千人。不过,税务系统逆势扩招,较去年增加1990人的名额——作为国考招录的主力,今年税务系统的岗位占比达65.6%。中公教育总部研究院专家李茜对财新解释,铁路公安的缩招可能源于高铁巡视需求的减少,以及铁路系统改制为企业导致编制减少,而税务系统的扩招或因为80年代初大规模招录的员工近年集中退休,以及税收监管升级后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

除缩招以外,本次国考的另一特征是基层公务员岗位继续增加。官方说明此次招录“对艰苦边远地区基层职位继续给予一定倾斜政策”,设有超过2.8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占所有岗位的约七成。

国家公务员的岗位也在持续优先应届生就业,这一趋势在疫情后愈发显著。据中新网报道,国考专门或主要面向应届生招录的比例,从2019年的39.17%上升至2022年的67.3%,从2023年到今年则皆占七成左右,被外界视为缓解不断攀升的应届生失业率的举措。

招录公告发布后,“国考无岗”冲上微博热搜,有热门微博贴文表示“虽然年龄放宽到38岁,但绝大多数的岗位还是要应届生”;另有贴文称“往届生的天塌了”,获9000多次点赞。一些人指出,在国家公务员的多数岗位倾向应届生的情况下,放宽年龄的实际意义还有待观察。

2024年12月8日,南京一所大学,考生在准备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图: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财政供养人员总体规模持续上升,官方多次提严控

在当前经济下行的中国,公务员的工资由政府财政拨款,因工作相对稳定,社保缴纳比例高和退休待遇好等优势,被视为“铁饭碗”。尽管近年多次传出降薪潮,仍热度不减。

过去五年来,伴随国考扩招,报名人数水涨船高,2021年国考报名过审人数约157万,到2025年国考时翻倍增长,达341万余人。相比于地方公务员,国家公务员的所属单位级别更高,报考户籍限制较少,考试竞争因此更激烈。

这难免让人担心随之带来的财政压力。今年一篇由复旦大学多名研究者发表的论文在国考报名期间引起外界关注,该文估算和分析了2004年至2020年中国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和结构特征。文章指出,近年来中国财政供养人员的规模仍呈上升趋势,2020年达到6846万人。按相对规模来看,每一百个常住人口中,就有近五人是财政供养人员。

该研究发现,离退休人员的增长是财政供养规模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老龄化和平均寿命延长,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数量膨胀,2020年中国供养人员中近四成不是在职人员。此外,供养人员规模主要来自基层区县组织。

压力之下,中国政府屡次传出人员控制的信号。今年三月的全国两会期间,“严控财政供养人员规模”被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一说法在六月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另一项报告中再次出现。

需注意的是,这一信号并非最近才出现,早在2013年政府在推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时,就曾立下“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目标。不过上述研究发现,尽管2013年后编内人员明显减少,然而单位自行聘请的编外人员不断增加,依然成为财政供养的一大负担。作者提醒,不能简单采取严控人数的政策,应考虑本地常住人口的变化和地方财政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

评论区 3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1. 而且政府機構都在推動AI辦公,對於很多行政職位的需求都會減少,還有偏遠人口稀少地區囿於轉移支付的減少要減少編制,哪來這麼多錢雇人😂

  2. 考公本身也是一種工作😂 放寬考公年齡本身何嘗不是在增加「就業機會」呢🤣

  3. 我就是编外人员……今年单位清退了另一个编外公司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