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七位数人民币就能买进哈佛

“非公平的录取手段,让更富裕的人进来,挤掉别人的名额。”——这就是一场金钱买卖,一路买入常春藤,成为人生赢家。
哈佛大学于2018年公布的录取结果里,29%的新生都是“传承录取”,即具有捐赠能力或来自特权阶层的校友子弟。图为哈佛大学毕业典礼。
大陆

叩开哈佛大学的大门,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在刚刚结束的申请季里,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超过4.2万名高中生申请了哈佛大学,只有1962人榜上有名,录取率低至4.59%。近十年来,哈佛大学的录取率一年比一年低,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

去哈佛上学,对中国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留给中国学生的名额有限,历年录取率都不超过0.5%,不及平均录取率的一个零头。即便拥有优异的课业成绩、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不俗的个人陈述,且成功度过了漫长曲折的申请流程,踏入这所世界顶尖学府的概率依然不亚于中彩票大奖。2018年,只有七位中国大陆的申请者收到了来自哈佛的好消息。

但如果有人说,只要花钱就可以进入哈佛呢?不仅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那些位于金字塔顶尖的常春藤盟校,任君挑选,你愿意为之付出多少?

15-120万美金。在端传媒记者咨询了数个留学咨询中介之后,得到了不同的价码。这些中介散落于大陆、香港、美国和新加坡,但无论在哪,它们的主要客户群体都是财富日益增长且对名校充满渴望的中国家庭。

中介声称,这是一条已经被证实的捷径。就在今年公布的录取结果里,哈佛大学有29%的新生都是“传承录取”,即具有捐赠能力或来自特权阶层的校友子弟——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既然美国人可以,中国人为什么不可以?况且,最贵还不及一套中国一线城市学区房的价格,何乐不为?

“靠你自己只能考上国内的‘二本’(编注:指中国大陆的普通大学),但花了这笔钱,你可以上美国的‘清华’、‘北大’,”一间中介的销售人员这样对端传媒记者推销,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合格或不合格的中国学生送进美国顶尖大学,挤掉其他人的名额,并且从中渔利。

“这就是一场金钱买卖,一路买入常春藤,成为人生赢家。”他说。

“这是货真价实的好项目”

端传媒记者假装自己是一位打算申请美国留学的学生,在互联网上联系了一家以国际咨询(International Consulting)冠名的中介机构。销售人员称,他们和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美国名校有常年的合作关系,过去几年已经成功输送了不少中国学生。他鼓励记者申请下面这个项目:

“2020Fall入学的哈佛MBA名额,要求四年或以上工作经验,GPA3.0,GMAT600,先到先得。”

当记者表示没有GMAT等英文考试成绩,GPA也很低,他推荐了另一个项目,几乎零门槛:

“斯坦福大学保录取,无需成绩,任何专业,校董事会合作,本科硕士博士。”

入学哈佛的定价是55万美金,他说每年只有两个名额,是“直接和校董事会达成了联系”,“通过校董事会成员的推荐并通过院系院长的签字确认后可以直接录取”。他们会先向记者收取55万美金的一半,作为定金及预付款,拿到offer后再支付另一半费用。

这位销售人员全程用中文和记者交流,他称公司位于美国芝加哥,在中国没有分公司,只有区域销售经理,也并不对外宣传。从这位销售人员的微信朋友圈看来,他至少从2016年就已开展此类业务。为打消记者的疑虑,他出示了一张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颁发的信用证书。但是,那张证书的关键内容被涂黑,无法验明真假,也无法辨识其商业行为是否与留学和教育相关。

“这是货真价实的好项目,”他对记者说,大部分客户都是互相推荐、慕名而来。而至于55万美金的真实用途,他没有直接回答。但他试图让记者相信,这种暗箱操作的渠道在美国非常常见,“美国大学运营成本非常高,学校不能以收取昂贵的学费来达到收支平衡,学校大部分的收入来自公司、校友及校董的捐赠,”“因此,大学会非常重视校董及校友推荐的学生”。

他同时暗示公司和哈佛的校董事会成员有交情。打通了这道关系,迈进哈佛的校门,就好像中国的领导“批条子”一样简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美国是他们的首选。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2017年有超过60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其中有超过35万人的目的地是美国。图为2010年,来自美国各地的懂得说汉语的大学生出席上海世博。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美国是他们的首选。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2017年有超过60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其中有超过35万人的目的地是美国。图为2010年,来自美国各地的懂得说汉语的大学生出席上海世博。

招生官的“秘密语言”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美国是他们的首选。据中国教育部的统计,2017年有超过60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其中有超过35万人的目的地是美国。

在美国名校读书的回报相当可观。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字,历年全美大学毕业生平均工资最高的学校均是哈佛、耶鲁等以常春藤盟校为代表的私立精英大学。2018届哈佛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53%毕业生在毕业后第一年的预计年收入超过7万美元,其中11%超过11万美元,而同年全美高校毕业生的薪资中位数在4.5万美金左右。除了高薪资,名校还能提供广阔的视野和优质的人际资源网络,也极有可能将学生引领至更高的社会阶层。

但什么样的学生有资格进入顶尖大学,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2018年7月,《纽约时报》一篇报导捅破了那层薄薄的窗纱:哈佛大学有一套自己的筛选系统,筛选条件包括申请者来自哪里、父母是否从哈佛毕业、父母有多少钱,以及他们是否适合学校的多样性目标……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秘密语言”流传在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之间,例如“Z List”、“院长关注名单”、“小奖励”等等。

《纽约时报》称,哈佛会向几类学生提供“小奖励”,譬如捐助者的亲属、哈佛校友的子女、教职员工的子女等,提高他们被录取的机率。另外,从2014届至2019届,每年都有50至60名学生是通过“Z List”进入哈佛,他们“有可能是关系很厉害的人”,他们的成绩可能“介于合格与不合格之间”。虽然学校从未向外界解释过这个神秘的名单是否真实存在,但很多媒体推测,上一届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女玛利亚•奥巴马就是通过“ Z-List”进入哈佛。

许多名校会设置发展办公室(Development Office或Office of Advancement)。据《金融时报》的报导,这个办公室甚至可能行政架构上高于录取办公室,其主要工作就是考量申请人的财富背景,并将捐赠看做重要的入学资格。杜克大学曾公开承认这种录取方式,该校的发展办公室透过关系网络锁定了数百位有能力捐赠的潜在申请人,并通过此道将校务资金募集到79亿美金。被媒体证实的案例还有新泽西地产商之子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也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的学习成绩非常平庸,但他父亲向哈佛大学捐赠了250万美金,然后他成为哈佛学子。

究竟要花多少钱才能拿到入学资格?广州大学教育学院的副教授谢爱磊曾撰文称,“假如捐2万美元的话,你的子女就能引起捐赠基金规模约在几百万美元左右的文理学院的重视了。对于录取难度稍大的大学,大概需要至少捐个5万美元——当然要保证将来会捐赠更多。对于排名前25的高校,起步捐赠是10万美元。排名前10的高校,则至少是25万美元——通常是七位数。”

不过,以上数字源于“2005年左右的研究”,谢爱磊表示,十余年过去,捐赠金额数字会有浮动,招录政策也会变化。谢爱磊是研究高等教育入学政策与平等方面的专家,他曾有译作《被选中的:哈佛、耶鲁与普林斯顿入学标准秘史》(The Chosen:The Hidden History of Admission and Exclusion at Harvard, Yale, and Princeton)。

残酷的现实摆在人们眼前:关于优秀,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公平的天秤,也往往倾向权钱阶层的那一侧,而不是普通大众。图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在校内游行,声援占领华尔街运动参与者。
残酷的现实摆在人们眼前:关于优秀,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公平的天秤,也往往倾向权钱阶层的那一侧,而不是普通大众。图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在校内游行,声援占领华尔街运动参与者。

“给藤校梦上一道保险”

残酷的现实摆在人们眼前:关于优秀,没有一个绝对的定义;公平的天秤,也往往倾向权钱阶层的那一侧,而不是普通大众。

在美国,与大学招生录取相关的新闻报导和诉讼比比皆是。直到现在,哈佛还深陷在官司之中。然而在中国,不公平的曝光,恰好为中介机构提供了业务上的“正当性”。“英美政经界的关系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一家中介机构在宣传文案里如此介绍。

许多家中介都热衷展示他们从英文媒体下载、打印的报导原文,“你看,国际大刊,美国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们是骗子。”

众所周知想要“买”进哈佛的华人群体里,有香港周生生集团的执行董事周敬成和妻子何晏平。数年前,周氏夫妇曾在美国雇佣升学顾问,帮助他们疏通关系、完成捐款,让两个儿子进入哈佛大学读书。他们投入了约220万美金,却依然被哈佛拒之门外。后来,周氏夫妇以违约为由将升学顾问告上法庭。

随案件公开审理而曝光的有长达16页的“常春藤录取计划”(Ivy Admit Plan),里面不乏对金钱的赤裸描述。“相当有趣,”《纽约时报》曾撰文称这是个警世故事,“不要轻信担保让你孩子进哈佛的人。”

学者谢爱磊亦对端传媒记者表示,“不是明码标价,说多少钱对等多少机会”。而是要“解释不平等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教育机会不平等的产生机制”。虽然哈佛等常春藤盟校是私立学校,但“私立描述的是接受的资助的性质,”“资金来源是私人捐赠”,而“不是对办学性质的描述”。在招生和录取上,学校有“考虑自身的利益和发展而采用的公开途径”,但“并不等于他们想怎么招生,就怎么招生”。

疑问随之而来,220万美金尚不足将香港望族之子送入哈佛,而中介声称的七位数人民币买进常春藤,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是一种更加dirty,更加dark的做法。”一间留学中介的CEO Theo对端传媒记者说,他本人也是常春藤盟校的校友。

Theo透露,留学中介们的操作大同小异,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业务,面向不同背景和不同经济实力的中国申请人。

第一种叫做“校方评估保录取方案”,适用于已经满足学校录取标准的优秀中国学生,保证他们在和其他候选人同等条件下,被优先录取。

另一家留学中介在其微信上的宣传文案里分享了这个方案的成功案例。2017年,一位南开大学的经济学毕业生,在平均成绩83分、托福110分、GMAT700分和两年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被哥伦比亚大学的金融经济硕士录取。而那一年的申请者共计576人,“我们估计能达到这位学生同样学术和语言水平的至少有450人,”这家中介在文案里写道。哥伦比亚大学最终录取32人,录取率仅5%。中介称他们做的事,就是通过金钱,在原本渺茫的机会中拿到胜券,并美化为“给藤校梦上一道保险。”

这个业务的价格从15至30万美金不等,可涵盖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项目。但这与捐赠无关。哈佛、耶鲁这类一流大学的校务资金已达到数百亿美金,富可敌国,“你这么一点点钱,谁会要啊?”Theo说。

他认为,这笔钱没有进入学校的基金,也不可能被校董事会成员获知,“而是比校董更低层次的人。”可能是录取办公室的职员,手上掌握一定的录取权限,虽然他们的权限不足决定一个人是否最终能被录取,但足以“让qualified applicant进入到这个pool里面,”“在候选人A、B、C三个人差不多的情况下,录取A。”

而因操作极不透明且存在风险,通常中介与申请者签订合同时,会写上两至三所学校,被其中任一录取,都可算作合同成功履行。

这些中介业务的价格从15至30万美金不等,可涵盖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项目,与捐赠无关。Theo认为,这笔钱没有进入学校的基金,也不可能被校董事会成员获知,“而是比校董更低层次的人。”
这些中介业务的价格从15至30万美金不等,可涵盖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项目,与捐赠无关。Theo认为,这笔钱没有进入学校的基金,也不可能被校董事会成员获知,“而是比校董更低层次的人。”

“2019和2020年的名额都很快卖掉了”

Theo本人也参与和经营这样的业务。他对端传媒称,自己因机缘结识了“在美国的一个犹太人圈子”,而这个犹太人圈子,“像专家团一样,曾经透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在法律之内,以及有的时候不符合法律框架的方式,送犹太人的后代进入美国顶尖院校。”

Theo称这个网络极其庞大,可以“保证你进入各种各样的学校。”这群犹太人“世世代代,赖以为生”。现在,他们的服务对象慢慢变成了财富不断增长的中国人。

按照他的说法,录取名额从犹太人手中放出来,接着,又成了“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大量留学中介都是这群犹太人的“下家”,或者“下家的下家”,他们传播、推广这些名额,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价。

“(中国)国内所有做这个的都是n手资源,”Theo说,他可以发展自己的支脉,让其他小中介再加价五万、十万继续卖。到最后,“买进常春藤”造成了铺天盖地的舆论效应。甚至在国内不同的留学展会上,有人专门设立展台来销售此类业务。而中介机构们通常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事到底是怎么做的,只是知道这个事能做成。”

如果申请者还担心风险,另外有一种业务叫做“无条件买断名额保录取方案”。只瞄准一个学校、一个专业,承诺100%录取。价格更加昂贵,通常在55万美金至120万美金,名额更加稀缺,也“更加没有底线”。

它对学生的要求很低。只要符合学校网站上列出的最低申请标准,其他都不设要求。譬如,前文提到的国际咨询中介曾推荐给记者的“2020Fall哈佛MBA”,GPA只要求3.0,而往年录取的平均GPA 是3.7。

如果哈佛官网公布的录取光谱图上,最低有过GPA3.0的纪录,“那么你达到3.0就可以了。”Theo说,如果官网没有写其他要求,譬如托福、GMAT的分数都不提及,无论其他申请者考了多高的分数,“你只要随便考一个,有分数就行。”他也在出售这个哈佛MBA的名额,并称2019和2020年的名额都已经很快卖掉了。

一部分中介声称这是“名正言顺的捐赠”。另一部分中介,譬如Theo,认为这笔钱是由那群犹太人转交给学校“更上层的人”。而至于“更上层的人”是谁,“大家说是交给校董,因为校董手中是一定有名额的”。但他不知道以校董事会成员的社会威望和地位,会不会冒风险去倒卖录取名额。“或许是校董”,或许“是校董下面的人”,他揣测。

他的挑战在于寻找第二类业务的客户。“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而具备这样实力的人又不一定符合这样的标准。”曾有一位潜在客户,完全具备支付能力,但哪怕录取标准降到如此之低,却依然不能达标。“我只能让他继续提高、学习,”但悖论在这里,这样的人之所以要选取此道,“就是不要学习”。

端传媒记者没有从其他渠道获得相关证据。而学者谢爱磊则觉得“应该是不可信的”,这种做法“在一个法治健全的社会里不可能持续下去”。截止发稿前,哈佛大学没有回复端传媒记者的求证。

这些名额是否真实、怎样来的、怎样消化,还是一个问号。但Theo一直在寻找潜在的客户,为他们制定相应的申请计划,再透过层层网络去联系那群神秘的犹太人。

“说直白点,这就是行贿,对吗?”端传媒记者问。

“非公平的录取手段,让更富裕的人进来,挤掉别人的名额。”他回答。

他觉得,戏弄公平的谜底不会被真正揭开。“你不会采访到当时双方的任何一方,”没有学生会承认自己是通过不正当方式入学,也没有德高望重的人会承认让自己蒙羞的事实。“不可能,”他说。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7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曾在朋友圈看到过类似文中“买MBA”的宣传,那个人圈子很复杂但并不高级。

  2. 這篇文章只能歸納為「陰謀論」。有趣但證據不足。

  3. 這種專屬於私領域的事情本質上來說本來就不是公領域再怎麼努力探索就可以獲得答案(謎底)的。

  4. 虽然不是特别严谨,但确实是很有趣和缺少探索的领域。正如文章最后一段,谜底很难被真正揭开。

  5. 很有意思的話題,值得探討,不過標題少了實例支持。看完文章感覺是個花七位數分分鐘打水漂的買賣。這個雲裡霧裡的下線中介是不是自己也被坑了

    1. 謝謝您提出意見,也說明一下採訪過程,作者接觸了不只一個中介,報價、詢問中談到多個宣稱的成功案例 --- 文章有提到這一節;另一個特別突出的案例,也標明了南開大學某級同學。特別向您說明一下我們採訪、查證的過程。

  6. 读这篇文章第一反应是“好,就应该批批常春藤这种超VIP入学途径”,本想转发出去,但second thought以后觉得文章还是欠严谨。标题其实并不妥当,“对公平绝望之后”,似乎暗示常春藤入学渠道已经无公平可言。但即便文章所言为真,这种超富豪入学方式也只是全部招生数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招生还是根据申请者的资质评估,即便评估标准很难另所有人满意。能进入哈佛的学生,还是有90%的信心说ta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才。
    我觉得,这篇文章切入点是好的,富豪或高官通过捐款或强人推荐把子女送进名校这种现象也并不是秘密。但作为社会怎么去看待常春藤学校,有没有必要把常春藤看作人生目标,或许才是真正该讨论的问题。

    1. 多謝您提出批評意見, 原本的標題,意思的確比較曲折,所以我們調整成比較直白的表述。也呈現了問題的本質:中介販賣的是某種神秘的希望。至於是不是因為錢而起了作用,答案在很幽微的角落。這是一個難度極其大,同時法律風險極高的選題。而我們做的,是在可控風險的範圍裡推進到極致,盡力逼近這個角落,呈現我們採訪到的真實。
      至於富豪另有標準這件事,而額外入學只佔一小部分,這都是事實。至於怎麼評價 --- 要以「私人辦學自由」為由認為無可厚非;或者像本文中採訪的謝教授一樣,認為即使是私立學校,仍應該以最高的公共性來要求。文中我們兩種觀點都呈現了。
      希望這些說明,能讓您放心把文章轉發出去 ~~

  7. 没人能够证明真假,这种孤证故事,难道就不算是听风就是雨吗?媒体江话,是要负泽任的,民不民白?

    1. 謝謝您提出批評,文章寫出的採訪消息源包括多位中介, 有諮詢(採訪)的紀錄,其中呈現的一個例子學校、年級都敘明了出來。請您參考。
      我們明白,媒體講話,是要負責任的。

  8. 没有cross reference的猜测,直接拿来做题目感觉不是很合适呢?教育不公平和公义的破灭都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文章的入手点挺好但是作为头条文章似乎还可以再改进一下呢。

    1. 謝謝您提出批評,文章寫出的採訪消息源包括多位中介, 有諮詢(採訪)的紀錄,其中呈現的一個例子學校、年級都敘明了出來。請您參考。

  9. 那个中介感觉是假的

    1. 的確有此可能,所以我們努力去探索,化身採訪,請他報價和提出「成功案例」,文章呈現的,就是我們查證的結果。謝謝您指教。

  10. 这篇文章最棒的地方就在于最后一段 解释了也留下问题 因为只有一个信源

    1. 謝謝您提出批評,文章寫出的採訪消息源包括多位中介, 有諮詢(採訪)的紀錄,其中呈現的一個例子學校、年級都敘明了出來。請您參考。

  11. 倒过来思考,这些用钱进入学校,不知道如何毕业,这些在一间名校里都是少数的,不会影响这间学校的教学水平,只是收有钱人的钱来为学校建设下,何乐而不为呢?

  12. 看标题真的以为是有能力的人不能通过公平途径被录取然后花钱进去……

    1. 多謝您提出批評意見, 原本的標題,意思的確比較曲折,所以我們調整成比較直白的表述。也呈現了問題的本質:中介販賣的是某種神秘的希望。至於是不是因為錢而起了作用,答案在很幽微的角落。

  13. 雖然想看使用這些管道學生的畢業比率,不過應該很難追蹤調查吧

    1. 的確,我們想過這個角度,但不是畢業,而是了解他們學習的情況。但真的超出我們現有能力的邊界了。但採訪沒有止境,我們會繼續努力。謝謝您。

  14. 这篇写的有失水准啊,如果只是讲中介诈骗就还差不多。可是这篇硬是要把Legacy Admission 以及捐款生扯上,三者之间没啥关系啊,弄得不三不四的。

    1. 我們盡力呈現問題的本質:中介販賣的是某種神秘的希望,也可能就是通往捐款生的有效渠道。種種採訪結果,真的讓我們不敢直接將中介定性為「詐騙」,如果可以黑白分明地寫成一篇「打假文」,這篇文章就不會這麼困難,引發這麼些不同意見了。
      謝謝您給我們提出的意見。

  15. 标题太误导性了吧。这更像一个关于中介利用信息差的诈骗故事,只不过借助了名校招生中的现存弊端和中国人对权钱关系的天然迷信,但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概念混淆

    1. 多謝您提出批評意見, 原本的標題,意思的確比較曲折,所以我們調整成比較直白的表述。
      我們的文章盡力呈現問題的本質:中介販賣的是某種神秘的希望,也可能就是通往捐款生的有效渠道。種種採訪結果,真的讓我們不敢直接將中介定性為「詐騙」,如果可以黑白分明地寫成一篇「打假文」,這篇文章就不會這麼困難,引發這麼些不同意見了。

  16. 这篇很有意思,最近评论文章比较多,但还是喜欢看有采访有调查的优秀报道。

  17. 很喜欢这篇调查

  18. 教育的腐败,就是最彻底的腐败……它可以夺走最纯洁的人哪怕最后的一丝丝希望。

  19. 一看到犹太人圈子就想笑了,如果这些传说中的犹太人真有这么厉害,为啥当年哈佛对犹太人录取有所限制?

  20. 一直很喜歡張妍的文章!

  21. 个人认为需要严防阶级固化,教育不应该私有化,无论贫富,受到的教育应该是一样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2. 不可否认教育也是一个商业行为,是收获未来以培育顶尖人才收获口碑和校友捐赠,还是捞点现钞,卖几个入学名额,只是校董们的策略而已。大家不必太过大惊小怪。

  23. “身为校友的面试官给亚裔和白人的个性评分不相上下。但阿奇迪亚科诺说,招生办公室常常连亚裔申请人的面都没见就给出了所有种族里最差的评分。”
    然而实际上为了维护所谓的种群平衡,他们恰恰是在录取程序上做手脚。就连所谓的品性评分也是哈佛在1920为了“平衡”犹太人录取率所弄出来的东西,为的就是增加人为操作的空间。
    他们现在用所谓“种族平衡”做辩护的行为也和当年对他们对给犹太人设限的辩护行为如出一辙。
    增加多样性这种漂亮话谁都会说,但是并不能掩盖他们切切实实的针对亚裔的歧视行为

  24. 并不同意楼上的观点,不同文化背景的diversity对学校和社会非常重要。在阶级再生产机制没办法改善的情况下,学校通过积极的录取政策平衡种族问题我觉得并不过分。问题在于学校绝不可以在品行评分、录取程序上动手脚。

  25. 與其說哈佛收生不公,倒不加說說為何中國人富人都搶著利用這些制度空隙把自己或子女送到外國去

  26. 哈佛学生亲口对我说Z-List存在,但你永远不知道谁是这个名单上的人

  27. “一項2009年的普林斯頓研究顯示,為獲得相同的機會進入頂尖大學,亞裔美國人的SAT分數需要比白人高出140分,比西語裔美國人高出270分,比黑人高出450分”
    我认为常春藤名校对亚裔的歧视不仅是给了中介借口,而是更深层次地推动这样这样的事情发生
    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说权钱交易是在戏弄公平,那么这种来自校方的不公则更加切实的践踏着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