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山、一、月!”见到端传媒名片上的“端”,他们忍不住齐声念道。口中的那串密码是仓颉输入法,“我们没学过注音!”长辈们开怀笑著。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住在台北市万华区新忠里的第一代外省人。
里民办公室的一个十坪的小空间里,长辈们坐在电脑前,专心盯著前方打著“非常ㄏㄠˇ(好)色”(编按:一款整合美工绘图、影像文字排版、创意编辑的DIY软体)字样的大投影幕。
戴著耳挂式麦克风的讲师张望豪正在回答同学们的问题。白发的他操著江浙口音,总是瞇著眼,挂著笑容,弯下腰来查看硬体设备,那般活力,很难让人想像他已高龄87岁。
不知道如果五十年後,等我們老去,孫子基於他們自己的理由,不滿我們用打字的,覺得打字很虛偽,該跟他們一樣養成用腦波通訊的習慣,問題是我們不見得熟練那項技能。此情此景,我們該作何感想?
打字確定就比較真誠?「早安」從ㄗ到按發送,也就按四下的工夫,我看不出用圖取代,有需要到被嫌棄的地步,過了吧。
不曉得不滿老人圖的人,有沒有試著跟老人講講你收到老人圖當下覺得「很沒誠意」的感受,還是你覺得他們有義務懂你?如果是這樣,恭喜你,你們又成功打造出兩個老死不相往來的世界。
我們當然可以很瀟灑的批判老人圖,因為我們轉過身去,有更廣大的文字國可以供我們取暖,那這樣誰又比誰層次高?
學習能力不是每個年齡層都對等,年輕人可塑性高,加上我們從小就在數位時代耳濡目染,打字自然駕輕就熟。當這個時候,老人嘗試著要融入年輕人的生活,或者想尋求同儕的慰藉,選擇了他們比較容易的方式表達情感,然後被一些抱著鍵盤長大的人心安理得的指手畫腳,這樣很厲害嗎。
我們更應該在意的,應該在於他們究竟是不是抱著關心而傳,而不是糾結在老不老人圖這種形式化的問題。如果他們確實是出於關心,那問題就是你們彼此關係疏離,你嫌他煩,圖只是陪葬而已,不要模糊焦點。
當然,我也不爽他們太頻繁的傳,但我也還在思考怎樣叫「頻繁」。
長輩圖確實令人反感。
誠如另外一位讀者回應,
寧可收到長輩打錯字的問候,
也不要每天早中晚收貼圖。
希望教貼圖的人,
更應該教導老人禮節,
以及驗證和不散發謠言。
否則,
社群軟體只是讓老人臭,
更加發揚光大。
前陣子剛好在教近70歲的長輩使用line, 發現其中一個很大的障礙在於打字, 因為鍵盤太小, 而且她的手指控制也不如年輕人了, 無法按到準確的位置上。我想, 要求長輩打字或是使用 emoji 真的是太過苛刻了。
不得不說,小的將邁入不惑之年紀,但是身邊的同事以及晚輩都異常討厭 line 問候圖,除了上面都是廢話外,還常常傳送一推就跟收到垃圾信一樣不悅,
比起 line 貼圖,長輩要關心還不如真的自己動手打「吃飽沒」三個自,即使打錯、或是打成 emoji 也沒關係,但傳送 line 貼圖,據我所知很多人連自己親人的聊天室都拒絕通知了就是不想要看到大量的垃圾 line 貼圖問候語。
可是中國和香港那邊是怎麼產生的,好好奇
我爺爺也是長輩圖的產製者,當我教會他怎麼做圖加寫文字後,每個清晨都準時收到他可愛的問候。
Fini您好,太棒了,如果您也願意寫寫您的爺爺的故事,歡迎來稿分享:editor@theinitium.com,謝謝!
@sherrymeng 對,這令我很意外是那些人做長輩圖的說呢
原來電子產品對上了年紀的人也有很大的市場
老爷爷很棒😌希望能推出更简洁方便,适合老年人用的电子产品。
看来喜欢养生朋友圈传谣还真挺普遍的。
我感觉你们新闻界还是要靴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