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还要看春晚?每到年关,这个问题就会被重新提出来一次。
答案或许是,在这个急剧变动的世界里,春晚这样的节目,因其特殊的播出时间、特殊的播出平台,已经成了新民俗,进而成了中国内地人一个重要的虚拟共同体。人类对“共同体”的需求,从古至今不曾停歇,这种共同体,可以是信仰、神话、肤色、语言、风俗,也可以是建筑、艺术、乃至著名人物。
这一百年,因为中国人世界的剧烈动荡,战乱、灾荒、意识形态的撕裂和重组、经济大潮的跌宕起伏,那些实物性质的共同体迅速消亡,反而是那些幸存下来的虚拟共同体,获得了更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到处兴建佛寺,仁波切队伍越来越壮观,甚至连旧日明星,都获得了超乎寻常的待遇,在电影《甜蜜蜜》里,黎小军和李翘在邓丽君的歌里离合聚散,最后也是在播放邓丽君去世消息的电视机前相遇,显然,邓丽君的歌也成了一个虚拟共同体,就像月亮、星星,散居各地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而且看到的是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