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疫情缓解,抗争运动重燃,香港社会运动形式将会有什么改变?你如何看?

“418民主派人士大搜捕”、两办发声干预内会事务等事件,会深化市民的抗争情绪,令抗争活动会越发激烈吗?

2020年5月10日,有网民号召“母亲节行街”及多区商场“和你Sing”活动,旺角新世纪广场内有市民唱歌、展示“光复香港 时代革命”等标语。

2020年5月10日,有网民号召“母亲节行街”及多区商场“和你Sing”活动,旺角新世纪广场内有市民唱歌、展示“光复香港 时代革命”等标语。摄:林振东/端传媒

端小二2020-05-11 发起

疫情缓解之后,香港过去半年的大规模抗争活动会重现街头吗?

“418民主派人士大搜捕”、两办发声干预内会事务等事件,会深化市民的抗争情绪,令抗争活动会越发激烈吗?

疫情之下,抗争运动稍缓,但彼时“黄色经济圈”开始成形并于各区扎根,你认为其会成为取代街头抗争的新姿态吗?

2019冠状病毒大流行逐渐缓解,香港已连续21日没有出现本地感染案例。随着限聚令放松,再加上反修例运动周年将至,香港各区的社会运动又逐渐活跃起来。

就在五月的前十天,已有市民在不同商场发起多次“和你唱”、“和你lunch”等抗争活动。而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5月10日),香港多区商场亦出现了抗议活动;入夜后,旺角地区更是发生警民冲突,警方多次施放胡椒喷雾驱散人群,最终逾百人被逮捕。

疫情之下,大规模聚集抗议减少

去年6月,因《逃犯条例》引爆的反修例运动不断升温。直至11月中旬的区议会选举,市民通过自己的选票表达立场;最终民主派夺超过8成议席,获得压倒性胜利。到12月底,中国大陆疫情爆发,香港市民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抗击疫情和要求政府“封关”方面。无论是基于公共卫生的担忧,抑或是囿于港府限聚令的限制,大规模的街头聚集行动逐渐减少,这场长达半年的抗争也稍见缓和。

相比运动高峰时期每日有一场甚至是多场抗议活动,疫情袭来以来活动大大减少,但每到重大事件的满月纪念时,必有纪念活动如常举行,当中亦牵涉零星的街头抗争与冲突。例如在1月21日,721元朗袭击事件半周年时,一批民主派元朗区议员在元朗西铁站巴士总站举行放映会。尽管港铁元朗站提早于下午三时关闭,但当晚仍有近百名市民带口罩出席。同样,2月8日,香港科技大学学生周梓乐堕楼去世3个月后,也有过百名市民于将军澳尚德停车场外聚集,并点起烛光悼念。

同时有不少活动转到线上举行:“831太子站”事件半周年时,民间集会团队以Facebook和YouTube网上直播的形式举行集会。民集发言人刘颖匡指,高峰时期各个媒体总共有5000人观看直播,他希望用新方式继续提醒市民,警暴从未因疫症而停止。另外,也有网友呼吁市民在疫情期间,多做一些线上文宣工作,或是将抗争融入到平时的衣食住行当中,壮大“黄色经济圈”。

港府在疫情期间“秋后算账”

当市民的注意力集中在抗击疫情之时,警方对15名民主派人士展开了搜捕行动,中联办和港澳办亦先后办发声明,批评民主派延误立法会内会选举,再度将社会情绪挑起。

2月28日,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民主党前主席杨森及工党副主席李卓人因涉嫌参与去年8月31日,于湾仔至中环一带的“未经批准的集结”而被拘捕,其中黎智英另涉及一宗刑事恐吓案件。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香港民间集会团队发言人刘颕匡批评警方此举为“政治清算”,事件提醒香港人警方和政权的打压从没停止。

4月18日,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执业大律师吴霭仪、前立法会议员区诺轩等15名民主派人士,因涉嫌参与未经批准的集结等罪名被捕。此次事件为自反修例运动而来,第4次涉及多名政界人士的拘捕行动,人数为4次中最多,被称作“418民主派人士大搜捕”。民主派支持者视此事件为港府对反修例运动的“秋后算帐”。

香港警务处警司林颖濠见记者时强调,警方是根据香港法例执法,任何人违法都会调查,不会因其身份而有所分别。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发文称,这次搜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黄之锋认为他们未必均会罪成判刑,但会让警察取得更多资料,完善警察的情报网络。

另在“大搜捕”前,4月13日,国务院港澳办及中联办先后就立法会内务委员会停摆一事发声明,谴责并点名批评主持选举的郭荣铿议员,引发“两办”无视《基本法》第22条规定、“干预香港特区内部事务”的争议。

18日,港府经过三次更改说法后,指两办是中央授权专责处理香港事务的机构,有权代表中央行使监督权,不受《基本法》第22条明定“中央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不得干预香港事务”的规范,引起市民对于香港法律进一步受到侵蚀的担忧。

除此之外,由3月29日起开始执行的“限聚令”经过调整后延续至5月21日,但合法聚会人数上限由4人增至8人。不过在疫情期间,警方常被市民指责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名,打压市民表达诉求的权利,包括多次以“限聚令”为由,颁出反对集会通知书、票控并抓捕集会人士,有黄店甚至指受到警方以执法为名的骚扰。

警方重新部署6000警力、揭炸弹发现案与理大事件有关

警方于去年6月曾展开“踏浪者”行动以应对《逃犯条例》引发的各区抗争运动,及后因应疫情影响,社会事件缓和,警方于今年3月起陆续撤减行动人手。

不过有传媒引述消息指出,为应付疫情缓和后再现的各种示威活动,警方于5月中将重新部署“踏浪者2.0”行动,重组六大总区应变大队;预料将有4000警员会重返防暴大队。另据无线新闻报导,所有应变大队将会由8小时的三更制,转为每日工作12小时的两更制,当中包括军装警在内的“第三梯队”,为期约6周。

另外,5月2日,警方接报于九龙湾圣若瑟英文中学旧校舍的男洗手间发现爆炸品,到场后发现校舍内发现有手掷式土制炸弹、烈性炸药、遥控爆炸装置及约20樽的化学品等。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高级警司李桂华表示,经对比物品形状、包装及标签后,相信与香港理工大学失窃案有关,他并指出压力煲为恐怖袭击的物品,杀伤力非常大;而该次是警方在反修例事件至今,第11宗与爆炸品及土制炸弹有关的案件,认为情况令人担忧。

至于有市民发现警方3月曾于上址进行演练,质疑警方为何在此时才发现爆炸品,李桂华承认事件但强调警方演练时绝不会使用有毒及易燃性物品,表示事件与警方演练行动无关。

疫情之后的香港的社会运动方向

4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新传学院教授李立峰发文,阐述了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在3月中旬进行的民意调查,反应了疫情之下的民意转变。

文章指出,尽管市民在3月下旬调查期间,对政府的信任度回到稍稍高于去年9月的水平,但整体来讲,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始终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当中对于警方有极低评价的市民比例达到了45.6%,但同时对警方有正面评价的市民比例也有回升。李立峰认为这是因为“示威活动得到的关注较之前少,警方行动引发的争议和批评亦相比之前少。”

尽管被问及是否支持“反修例运动在疫情期间以各种方式继续延续下去”时,受访者的支持和不支持的比例基本一样,但被问及“当疫情消退后”,会否支持“以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去争取诉求”,有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支持或非常支持。

一旦疫情缓和或结束,街头抗争运动卷土重来的可能性有多大,你怎么看?

文:端传媒实习记者乐佳文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