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深度电影

《长安三万里》影评:这是一部大唐群星闪耀时?

囿于理想范式,也畏惧于严酷现实。它受制于传统,又在其中找到精神力量。

《长安三万里》剧照。图:网上图片

《长安三万里》剧照。图:网上图片

特约撰稿人 张晓琦

刊登于 2023-08-13

#电影笔记#中国电影

《长安三万里》是一部很难归类的电影。它以安史之乱后数年吐蕃大军入侵西南开局,却于军政涉及甚少;它以高适和李白两个人的人生贯穿全片,却不是人物传记片;它有168分的时长,然而甚少人能马上说出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当然这也不是一部诗歌宣教片,虽然片中引用的诗歌俯拾皆是。电影以高、李二人为基点扫描一代墨客骚人,最终汇聚的是一股复杂的情绪。

人生最根本的两种形态,盛与衰,生与死

李白与高适相识于一场与盗匪的搏杀,起初因为误会,两人还曾兵戈相向。不打不相识的桥段固然既经济又易出效果,却也是盛唐风貌的体现。唐人尚武,喜仙剑任侠,李白尤甚,不仅有《侠客行》等多首任侠诗,可能还真的杀过人。《唐才子传·李白传》中说他“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魏颢的《李翰林集序》中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己则在《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中现身说法:“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不仅李白如此,有唐一代都对任侠充满了迷恋,如王维这样的参禅理佛之士,早年也写过“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豪纵之句。如同人的青春期,唐人野性未泯,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欲望。贵族仍旧盘踞高位,科举为寒士打开晋阶之门,豪迈刚健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与风流蕴藉纵情享乐的贵族遗风并存,孕育了与前后都殊为不同的一代人。

李白深受战国遗风影响,醉心名士风度,他的身世并未如电影中那般笃定,不参加科举原因也不分明,但他的确对循规蹈矩的书生很看不上:“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然坠烟雾”,认为“纵死侠骨香”,“儒生不及游侠人”;而他的人生理想则是像说魏救赵的鲁仲连、赢得淝水之战的谢安那样,建立不世功业,然后功成身退,实可谓“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而按《旧唐书·高适传》,“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他在《塞下曲》中唱:“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其慷慨豪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声可见一斑。电影中高适踌躇满志,要到长安扣天子门的情节是非常传神的再现。历史上的高适和李白交情如何没有确切记载,他们相遇也已到了中年。然而以高适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情志,他能与李白结成好友并不违和。电影让一对少年在人生最富于朝气的时节相遇,与时代同频;又将高适设置为稳扎稳打兢兢业业的普通人,与李白的天才自放逸兴横飞形成参照,成为洞照时世的不同线索。

电影中李白的出场堪称惊艳。他拼死要夺回被盗匪抢走的马匹行李,不是看重财物,而是因为行李中有他好友吴指南的骸骨。据《安州上裴长史书》,吴指南是李白蜀中旧友,与他同游楚地,不幸死于洞庭之上。李白大恸如丧天伦,泣尽继之以血,守着尸体不让猛虎来食。他暂时把吴指南埋于洞庭湖侧,数年后回来,含泪以刀剔骨清洗,捡拾他的遗骨易地正式下葬。这也是后人怀疑李白胡人血统的原因之一,委实不是汉人习俗。影片以一场武戏,将任侠重义、与高适的投合以及时代氛围悉数呈现。此时艳阳高照百鸟翩跹如梦似幻,两个少年怀揣着“生当为大鹏”的壮志,彷佛成功唾手可得。镜头一转,即是李白安葬吴指南的画面。他抚琴唱了一首《诗经·黄鸟》,电影没有让他唱完全篇,藏起来的其中一句是“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再次深化李白的重情守义,并用了一种非常含蓄的方式。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人生最根本的两种形态,盛与衰,生与死,浓缩于短短几分钟,快如朝露闪电,也埋下了全片的基调。

阅读全文,欢迎加入会员

华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报导和多元声音,了解更多

立即订阅

已经订阅?登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