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12月初以来,中国各地纷纷取消行程码、四十八小时核酸检测、强制方舱隔离等各种防控措施。12月7日,国家卫建委发布《新十条》,实际上宣布了“清零”政策的终结。12月27日凌晨,中国宣布取消入境隔离。
短期内政策转向的幅度之大,在现代公共卫生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出现了汹涌的Omicron感染海啸,笔者在北美“疫区”生活了三年,历经数波COVID高峰,从来没有听说过北京这种三周之内亲朋好友全数阳性、同城数十万人同时发烧的惨况。即使是2020年春第一波COVID感染浪潮中受创最重的北美城市纽约,也未曾出现如此陡峭的感染高峰。中国这波感染传播速度之快,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而多地医院出现医疗挤兑,意味着很多年老体弱人士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如果说COVID对全世界都是一部灾难片,中国疫情在经历三年暂停后,突然以十倍快进的速度实现群体感染,这可能超过了所有人之前的想象力。
在沉重的现实面前,中文舆论场中不乏怀念“清零”的声音,认为如果当初不是被“开放派人士”忽悠,坚持动态清零路线不动摇,就没有当下的惨况。这种思维就像一战后的德国人,幻想如果没有被社会主义者和犹太人“背后捅刀”,就不会在1918年战败,殊不知自己彼时已经走到山穷水尽、难以从容下场的地步了。在快速变化的现实面前缅怀旧日好时光,虽不理性,倒是符合人性。